分享

农民工老了,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

 乐康居 2022-04-16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8亿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已经提高至41.4岁,相比上年提高了0.6岁。

而过去几年的平均年龄如下:

2016年:39岁

2017年:39.7岁

2018年:40.2岁

意思是,这几年来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每年升高0.5岁。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再过十几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将达到50岁。届时,这些农民工怎么养老?

01

农村不再具备为农民工养老的能力

从改革开放以来,有不少农村人进入城市并把握了时机,要么成功扎根城市,要么变身企业家。但这些人终究只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农民工还依旧只是城市的“过客”。

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客观来说,城市是“对不住”农民工的。截止目前,还有很多城市对他们的落户、买房、子女上学等问题存在诸多限制。

曾经有专家建议把农村土地产权界定到农民个人,让农民有充分自由买卖土地,但这种建议却被不少网友痛骂。他们认为一旦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那么有钱人将大量买地囤地,到时候将会有大量年老农民工老无所依。

这种担忧也不无道理。

多年以来,农民工群体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年轻时在城里打工,年老后回乡种地。

这种模式也侧面反应出了一个问题:城市的发展似乎从未考虑过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这对农民工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此外,现在很多年轻农民工也有同样的想法。按照这种趋势,未来多少年后将有几代农民工都扎堆在农村。

再回头看看现在的农村:要么良田荒废,不见人烟;要么只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几岁的孩子守着空荡荡的村落。这样的农村还能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吗?更别提还有农村医疗这个顽疾了。

02

小县城不再萧索,一年比一年热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现在过节回家时县城里年轻人更多了,街道更热闹了,许多行业的生意都做的红红火火。

从数据上看,2009年外出农民工约占农民总量的63.25%,2019年这一比例降低到59.93%。有的省份甚至已经出现人口回流。例如安徽省,自2013年来,已经连续6年实现人口持续回流。

这就表示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大城市作为发展的首选,再加上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让小县城和大城市的生活方式的差距逐渐缩短,不少年轻人背着电脑回到家乡就能开创一番事业。

这种情况反映在数据上或许觉得不太真切,但看看这几年各大城市五花八门的“抢人大战”就能感受了。

从表面上已经能显示出足够多的问题,更不用说其他更深刻的层面了。

从前阵爆火的“网红书记贺娇龙”,到“甜野男孩丁真”,再到“山东拉面哥”,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行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成功的把“红一个人”变成了“红一个地方”。

从左到右依次为贺娇龙、丁真、拉面哥

再往深层看看这些正面的“网红”案例,他们能够持续红火并带动经济增长的原因都是有政府在背后作为推手。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审时度势,迅速做出积极的应对方案,借着这股“东风”成功的把当地GDP带上了一个新台阶。由此可见政府行为对一个地域的发展影响有多深刻。

而现在的农民工变老趋势更加明显,未来他们的养老问题能否解决、如何解决,是当前城市和农村都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