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帖解读 怀素《食鱼帖》

 偷得浮生半曰闲 2022-04-16
文章图片1

白麻纸本墨迹,纵29厘米横51.5厘米,8行56字

释文

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注解:凡庸之辈)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此字左半已破损)。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此字残损)日怀素藏真白。

解读

对于怀素在《食鱼帖》提到“食鱼食肉”的现象,杨秀发在《怀素的时代及其身世》一文中认为,南宗禅在惠能的弟子怀让(677~744)时期,于戒律的修持上出现了松动。当有僧徒问是否可以吃酒肉时,怀让答道:“要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由于此时的南宗禅并未达到晚唐的狂禅阶段,禅僧的思想处于发展演变期,人们对禅僧不守戒律的行为还不太能接受。因此怀素一方面饮酒食肉,一方面又常常感到不便:“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

《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著录。帖前有米汉雯所题“翰珍”为迎首,前隔水上有项元汴手书“唐怀素草书食鱼帖”小字标识。

怀素书法初学欧阳询,后从张旭弟子邬彤学习草书,始知运笔之法。唐代时评怀素草书有“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势,陆羽也称赞他“草书古势多矣”。怀素的晚年创作,渐从激越飞扬趋于稳健安雅,运笔结体尤多内蕴。《自叙帖》和《论书帖》偏于狂放的书写特性,表现出怀素书法的中年风格,《苦笋帖》和《食鱼帖》的逐显平正标志了他的中年以后直至晚年的基本风貌。

怀素生逢李唐王朝的盛世,是主体精神有一个相对释放空间的时代。这位“零陵僧”,不为佛界的清规戒律所束,在长安写下《食鱼帖》,直陈自己整日喝酒吃肉,虽为常流所笑,仍然我行我素。怀素生性嗜酒,“酒”使他热血贲张,禅宗的超越精神自然地与“酒神精神”融合一体。兴到运笔,如骤风旋雨,飞龙走蛇,虽多变化,而法度具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