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听胡夏唱出一代名臣范仲淹的铁汉柔情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22-04-16

苏幕遮·怀旧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在宋仁宗康定元年

至庆历三年间(1040-1043年)

有一句民谣流传:

“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所言之“范”,正是当时在西北边塞

担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的范仲淹

图片 

范仲淹是诗人,同时也是个政治家

心怀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

他戍边西北,颇有战功

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智谋过人,大败西夏

被西夏军部称为——

“胸中自有数万甲兵”

所以范仲淹的诗词,多以壮阔宏达为代表

但《苏幕遮·怀旧》这首词却是一个例外

它不以磅礴出名

反而是一份思乡之情

体现了范仲淹少有的柔情一面

一曲唱出范仲淹心底的“相思泪”

如今在《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的舞台上

经典传唱人胡夏

用饱含深情的歌声

唱出了万千游子的思乡之情

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范仲淹 

图片

舞台重现“碧云天,黄叶地”的秋景

离枝黄叶在风中索索飘荡

在胡夏不同层次的吟唱中

眼前仿佛浮现诗中画面

秋景阔远,暗透乡思

瞭望长空湛碧,大地橙黄

上连碧天,下接绿波,与秋色相连

傍晚,斜辉照着山峦

凄凄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消失在天边

图片

诗人漂泊天涯,和亲人遥距两地

思念夜夜浓烈,不能入睡

此时远望月光皎洁,但不能去观赏

因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只会徒增怅惘

到这里,词作戛然而止,留给了读者无穷回味

图片

虽是“硬汉”,也有柔情

纵观范仲淹一生

他每时每刻都把国家百姓放在心上

为国,直言上谏针砭时弊

纵使朝廷纷争尔虞我诈

纵使四进四出坎坷非常

却依然奉诏必回

内推新政匡扶社稷

外有良策救国于危难

为民,大修学堂振兴教育

修筑大坝赈灾安民,重民生轻徭役

900多年前,年过半百的范仲淹前往对抗西夏

当范仲淹赶往延州之时

一路断垣残壁,茅庐废墟

尸横遍野,民不聊生

也就是此时,范仲淹感极而悲

写下了《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将家国之情寄于慷慨雄放之声

过了6年,北宋王朝内忧外患

“庆历新政”以失败告终,范仲淹被贬邓州

促成滕子京向范仲淹求作《岳阳楼记》

向世人展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图片

诗人梅尧臣赠与范仲淹《灵乌赋》

劝其要像报喜鸟而不要学乌鸦为皇帝谏言

范仲淹立即回写了同题《灵乌赋》给梅尧臣: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八字箴言,流传千年

这样的一位“硬汉”

为什么会有如此柔情的一面?

其实范仲淹的童年并不幸福

他早年丧父

只剩母亲和他一起寄人篱下

范仲淹考取功名后

虽只当上一个小官

还是把母亲接到身边

因为家庭的团圆对他来说甚是可贵

从这个角度来说

胡夏与范仲淹有很深的共鸣

早年离开家乡广西南宁

北上闯荡的日子历历在目

念念多年沉积的怀乡情感

诗中的“明月”对他来说

也是寄托相思的景物

每每看到

都会因为家乡的回忆感到美好怀念

图片

说到家乡广西

胡夏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刘三姐的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和”

——这是来自胡夏的家乡,广西的旋律

从小受到作为音乐老师的父亲的影响

广西的许多山歌早已铭记于胡夏心中

每每唱起

脑海中便会浮现家乡大美的山水风景

也正是这动听的山歌和动人的美景

滋养着胡夏的童年

这些来自家乡的美好回忆

也成为了他成长道路上前行的力量

图片

家是你无论走了多远

都永远有人在牵挂你的地方

在古代,异乡的游子

只能用一首首诗篇表述心中愁思

如同范仲淹把无尽相思

化为一笔辽阔苍茫的秋色

而在四通八达的今天

家的距离无限缩短

当我们想家了

马上就可以回到家乡看一看

尝一口妈妈做的饭菜

当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

你会发现这样的情感

超越在时间空间之上

是人间最有温度的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