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1年春夏,假如德国放弃进攻苏联,而强行登陆英国南部能成功吗

 新用户96678911 2022-04-17
文章图片1

纵观二战中的德国,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实力无法匹配其野心,同时执政的纳粹党过多地强调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不断激化民族矛盾和意识形态矛盾,在外部和内部不断增加敌人,却忽视了国家利益大于一切的宗旨。

德国在战争初期算是如履薄冰、远交近攻,极力避免两线作战,集中力量一个个地击败主要对手,但却在击败法国后开始盲目自信,以至于失误连连,最终输掉了整个战争。

转折的关键时间段就是1940年6法月国战役结束后至1941年6月突袭苏联之前,再精确一点,就是1940年年底不列颠空战失利后,XTL决定放弃“海狮计划”、转头准备进攻苏联的那一阶段。而“海狮计划”真的没有成功可能性吗?真的应该被放弃吗?如果德国放弃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以半年的时间全力准备对英国南部的登陆战,在1941年春夏发起新的“海狮计划”,有可能成功吗?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1941年德国面临的战略抉择

先来看看1940年9月不列颠空战结束后的德国战略态势。德国已经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英国是唯一还在抵抗的欧洲国家;美国保持着口头上的中立,暗地中通过各种手段支持着英国,在实际上也加入了对德国的海上封锁,同时也在不断地扩充军备,为未来可能的参战做准备;东方的苏联借机不断地向西扩张,同德国开始不断地产生利益摩擦;南方的意大利开始在整个地中海和北非和英国人交战,但明显其不是英国人的对手。

此时德国有如下的战略选择:

1、向东进攻苏联,对英国暂时采取守势,击败苏联后回头再对付英国;

2、向南把英国势力逐出地中海,再寻求机会使英国屈服,对苏联暂时采取守势;

3、集中力量发展潜艇,采取海上封锁的方式最终使英国屈服;

4、保持胜利果实,保持和苏联的同盟,同时与英国谈判争取和平;

5、向西强行登陆英国在其本土与其决战,对苏联采取守势。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以上的各种选择的可执行性:

1、东方的苏联

  • 苏联对德国的威胁

苏联是德国名义上的盟友,从苏芬战争中苏军的表现来看,苏军看似庞大但进攻能力不足。

东欧国家都与苏联有着较深的矛盾,东欧南线由于喀尔巴阡山脉的存在而不利于来自东方的进攻者。

假设苏德交恶,德国为防守一方,苏军对德国的主要进攻方向也会选择北部的波德平原即东普鲁士、华沙、西里西亚、柏林方向,而这个方向是德国的心脏地带。

所以无论苏德关系如何,德国也必须在这个方向上布置一只强大的陆军兵力作为防御力量。而东线南部应保留部分兵力以协助罗马尼亚军队保护油田为主要任务。

后来1945年苏军攻入德国,将柏林周边的德军和驻守在匈牙利、奥地利的南方德军分割开来,以主力强攻柏林的战略进攻路线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文章图片2

可以看到平坦的波德平原和东欧南部连绵的山脉,从波德平原到柏林,一路无险可守,对德国威胁最大

  • 德国能主动进攻苏联吗

假如德国向东进攻苏联,将面临苏联广袤的国土纵深,即便苏军战斗力低下,但德国能在冬季来临之前取得速胜的概率有多大呢?苏联和德国之前几个被击败的对手相比,无论是军力、人口资源、国土纵深和工业潜力都要强大得多。

德国战争机器重视的是短时间段爆发力的输出,却没有重视战争持久力。战争初期几次精彩的闪击战,对手都是缺乏国土纵深的国家,德军只需要在主要战役进攻方向上达成突破、进而达成战役目标,就可以发展成为战略胜利并彻底击败对手。几场胜利战争的持续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但即使是在如此短的战争持续期和如此狭窄缺乏纵深的敌国境内,德国参战的陆空军资源也几乎被使用到了极限,以至于当战争胜利时,德军各军种已经精疲力尽,都需要较长的时期来进行恢复和补充。

文章图片3

(波兰战役德军闪击战初试锋芒)

文章图片4

(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中,德国的对手都缺乏国土纵深,从而被一战击败)

文章图片5

(1940年法国战役第一阶段曼斯坦因镰刀的直线攻击距离不到350公里,但抵达海峡德军装甲部队却已精疲

英国人敦刻尔克大逃亡的成功部分原因也有作为前锋的德国装甲部队筋疲力尽,而后续步兵又没有跟上,XTL怕装甲部队强行进攻的话消耗过大而特地命令其停止前进造成的。

德国空军在为期六周的法国战役的损失为1400架飞机,占德国前线空军部队总数的36%,这还是在作战条件良好的西欧,如果换成在各项作战条件都比西欧低几个数量级的苏联作战呢?

深入分析战争初期德军几次精彩胜仗,其获得速胜的同时也承受了较为惨重的损失,只是对手因为没有充足的国土纵深或者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而被击败,胜利的德国可以用被其闪电战击败的对手的资源来补足自身惨重的损失,并变得更强。

那么如果把下一个进攻的对手换成苏联呢?

先看看德国人具体策划的“巴巴罗萨”计划。如仅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其几乎完美。但是整个计划却过于宏大和理想化,其要求德军在三个战略方向上深远突入苏联国土,不仅要求三个方向上的德军各自以多个战役连续作战不断歼灭各自面对的苏联军队,同时也要求其分别占领各自方向上广袤的苏联国土并维持其不断延伸的交通补给线。那么德国对进攻苏联将要面临的诸多困难真的有认真准备吗?

不同于西欧的完善道路网,苏联的道路状态是糟糕的,基于道路进行运动战的德国陆军特别是装甲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是否可靠?

陆军的步兵部队需要靠双腿跟随装甲部队前进1000公里以上,步兵是否有相应的准备?

空军部队将要在陌生的苏联国土持续前进转场以支援陆军,空军是否能保持数个月的连续作战能力?

在法国战役时,德军可以拿到比较精确的敌军部署情报以及法国的交通道路图。可是由于苏联的保密措施,德国很难获得关于苏联军队和国防的情报。

万一德国不能在冬季来临之前取胜,德军高层是否有应对方案?

如果苏德开战,德国也就无法再从苏联获得战争物质,德国是否有充足的物质储备?

苏联北方港口至英国的海上航线不受德国控制,一旦苏德交恶,苏联可以通过这条短途航线获得来自英国的物质补充,德国是否有所准备?如果要切断这条航线,德国必须从其他战场抽调海陆空三军进入环境恶劣的挪威作战,必然对其他战场有所削弱,同时恶劣的作战环境也会增大部队的损失。苏联却还可以从南方伊朗方向、东方的西伯利亚至阿拉斯加方向获得来自英美的物质支援,而德国对这两条补给线鞭长莫及。

很遗憾,即使是现实中的“巴巴罗萨”计划,也因为保密因素等其他原因,在很多方面德国人并没有认真准备。

“巴巴罗萨”计划看似完美,但具体执行起来却必然会有很多变数,一旦三个方向上任一方向上出现变化或者困难局面,就会带来连锁不良反应。随着战争持续期的延长,德国很难使其战争机器保持初始的高水准,进而就会影响战局,再进而就很容易被拖入其本应极力避免的长期消耗战,而德国的战争机器却无法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文章图片6

41年突袭苏联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从布列斯特至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直线距离1000公里

文章图片7

41年突袭苏联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从梅美尔至列宁格勒,直线距离近1000公里,沿途都是森林沼泽

文章图片8

41年突袭苏联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从利沃夫至基辅、罗斯托夫直线距离1200多公里,广袤乌克兰是把双刃剑

而1941年时,已经开战两年的德国并没有转入全面战时经济,坦克飞机等前线急需的兵器的产量远远没能达到部队编制的需要,部分工厂里还在生产奢侈品。因为英国的封锁,德国很多战争原料必须从苏联进口,很多原料储备特别是石油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长期战争的需求。

退一步说,就算德国能在冬季之前使苏联屈服,那也只能在1942年的春季再回过头来对付英国,那是英国的军事实力将会比1941年大大增强,而且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美国是否会参战。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不利因素和战略风险,从理智的角度进行思考,即便“巴巴罗萨”计划已经制定完毕,也应该被叫停。


2、南线地中海方向

1940年的北非战役已经打响,庞大的意大利北非军团也开始向英国人进攻,其战局还没有恶化,但是从意大利人在法国战役中的糟糕表现看,虚弱的意大利军队很难击败精悍的北非英军,但其至少可以牵制一部分英国军队

庞大的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也被英国地中海舰队完全压制而无法获得主动,11月英国海军对塔兰托的夜袭更是确定了其在地中海的优势地位。

英国在地中海拥有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斯、埃及、巴勒斯坦的一系列完善的军事据点和堡垒,凭借强大的海军和一只小规模的机械化陆军和中等规模的空军就能获得战场主动权,进而对德国南线形成威胁。

文章图片9

(1940年地中海态势,红色为英国势力范围和基地,绿色为意大利势力范围,英国在地中海拥有完善的基地)

如果德国不介入地中海,单凭意大利完全无法招架,但是如果想要拔除英国在地中海的一系列据点,德国必须投入相当规模的空军、陆军,且由于德国海军的弱势德军必须相当依靠意大利海军,而由于战线太长必然耗费耗时,德军也很容易陷入长期的消耗战。即使德意联军在地中海击败英国军队,但由于英国本土的存在,英国依旧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全世界获得资源补充损失并增强其自身实力,其依旧很难被彻底击败。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单凭英国在地中海方向的军力是无法向欧洲纵深发展的,其无法对德国形成致命威胁,甚至无法彻底击败意大利,最多就是把意大利实力从北非和西非彻底清除,同时从海上威胁意大利本土和巴尔干半岛,并不能威胁德国的核心地区。

文章图片10

(地中海北岸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半岛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面对来自地中海方向的威胁,十分易守难攻

如果德国的战略进攻方向南向地中海,必须依靠一个不靠谱的队友意大利,却不能很快击败英国,反而极有可能陷入海空军的长期消耗战中,所以这个战略进攻方向应该被否决。


3、对英国的潜艇封锁战和美国的可能介入

迫使英国屈服似乎可以使用潜艇战从海上切断英国的运输通道。但德国海军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潜艇兵力?是否可以在短时间内奏效?是否可能重蹈一战的卢西塔利亚号事件而导致美国参战?

潜艇战需要投入巨量的战争资源,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也不一定有明确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而导致美国的参战。

文章图片11

1915年5月7日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此事件也是美国参战的导火索之一

一战的经验表明,由于英国桥头堡的存在,美国可以迅速把兵力越过大西洋先送到英国集结,然后在跨过海峡在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可能的地点登陆,德国根本不可能守住漫长的大西洋防线!

由于空中力量特别是轰炸机的成熟,强大的美军航空部队可以飞越大西洋抵达英国,再从英国基地起飞,对欧洲大陆的任意地点发动空袭,从而迫使德国必须在西线维持一只庞大的防空力量,否则整个第三帝国都将面临任何时刻来自英国基地的空中打击!

所以潜艇封锁战也必然将德国拖入长期消耗战,同时美国可以随时以各种借口派遣军队到英国进行支援,所以此战略应该被否决。


4、德国与英国能达成和解吗

自法国战败以来,XTL不断地对英国威逼利诱,妄图使英国屈服或者保持中立。英国的回应是丘吉尔随即在下院发表了“战斗到底”的战争动员演说。

1940年7月英国皇家海军发起奥兰海战,对昔日的盟友法国海军大打出手,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国海军的舰只落入德国之手而不惜彻底摧毁它。

英国更是不断寻求美国的援助,1940年8月,英国以牺牲多个大西洋岛屿基地的代价,从美国人换取了50艘旧驱逐舰以充实其商船护航线,将多出来的舰只充实其主力舰队。

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的顽强抗击,以内线作战的优势击败了外线作战的强大德国空军,极大地提升了英国的士气。

以上综合分析,结合英国对欧洲大陆强权国家对抗的历史表明,英国绝对不会向德国屈服,英国会竭尽全力和德国对抗到底,直到一方倒下为止。

英国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全世界的资源来对抗德国,而且其战争潜力还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战争实力;只要能守住本岛,美国的援助就会源源不断;同时英国会加紧对德国的封锁和消耗,待到时机成熟时再反攻欧陆,进攻德国。

苏联也借机向德国坐地起价,对苏德同盟不置可否,冷眼观望德国和英国之间决出胜负。


5、西线即英国方向

  • 德国对英国吃力的防守和分兵

由于英国桥头堡的存在,德国必须在从挪威到法国的漫长大西洋沿岸保持相当的兵力部署,在挪威的驻军需要保护漫长的铁矿石运输线,在法国的驻军需要保护在法国的德国海军基地。

1941年德军突袭苏联使用了145个师,却在挪威和法国分别驻守了12个师和38个师,西线驻军合计占德国陆军全部205个师的24%。

文章图片12

漫长的大西洋防线,牵制了德国大量的防守兵力)

  • 德国必须维持庞大的防空兵力

不列颠战役中英国空军对柏林的空袭表明,从英国起飞的远程轰炸机可以对法国全境、挪威部分区域、德国大部分区域特别是大部分工业区都构成极大威胁,德国必须在整个欧陆部署并维持一只规模庞大的防空兵力。

文章图片13

(1940年英国轰炸机的攻击范围,整个德国的心脏地区和工业区都在其范围之内,如果再加上美国飞机呢)

  • 德国在政治上的困境

由于英国的存在,使西班牙和苏联态度暧昧,西班牙一再拒绝参战的邀请,也不允许德军过境进攻直布罗陀,使德国一直无法在地中海方向全力用兵。

英国和德国之间胜负未分,使苏联对德国采取威压外交的态度,苏联认为由于英国的存在牵绊住了德国的手脚,使德国对苏联必有所求,苏联对德国可以提出更多要求,并借机在和德国的谈判交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 占领英国本土的好处

如果德国人决心进攻英国本土,并拿下英伦三岛,对德国会有多少好处呢?

1)、可以彻底清除英国对欧陆大西洋沿岸的威胁,解放德国在大西洋沿岸的大量防御兵力,把原先需要在在整个欧陆大西洋沿线布防变成只在英伦三岛以少量驻军布放。

2)、可以彻底消除欧陆特别是德国本土来自空中的威胁,解放庞大的帝国防空力量,从而可以释放大量的人力资源。

3)、可以彻底消除英国的战争潜力,使英国既无法使用本土的工厂来生产武器弹药,也使英国无法利用本土和海外殖民地的人力资源来扩充军队,更能切断地中海英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为下一步南下进行地中海战役打下良好的基础。

4)、消除美国参战可借用的桥头堡垒,假如未来德国和美国发生冲突,美国只能以本国为基地,横跨整个大西洋才能威胁德国。

5)、端正西班牙的态度,德国可以在接下来的地中海战役中,迫使西班牙能同意德军借道进攻直布罗陀。

6)、端正苏联的态度,并切断了英国和苏联北部港口的海上交通线,促使苏联彻底倒向德国。

7)、欧洲可以形成一个以德国为领导核心的整体,欧洲各国间的海上、陆地交通和贸易可以逐步恢复。这样无论政治、经济、市场还是军事实力上,德国及其带领的整个欧洲可以在世界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8)、德国可以瓜分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为筹码,进而迫使美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既得利益和领导地位。

  • 占领英国的坏处

1)、英国本土沦陷,德国几乎无法得到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好处,而其他各国可以坐收渔利,非洲可以被意大利、西班牙、维希法国占领,中东可能被意大利、维希法国、土耳其占领,远东则被维希法国、日本占领,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岛屿则归了美国。

2)、英国本土工业发达,但是其原料供应却需要从分布全世界的殖民地海运而来。德国本身也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拿下一大堆空工厂对德国有意义吗?

3)、占领英国本土,德国需要保障其数千万英国人民的日常粮食供应。

4)、占领英国本土,会引起苏联和美国对德国的警觉,促使两国联合对付德国。

  • 综合分析以上的好处和坏处,好处明显更多:

1)、德国对英国的海外殖民地本身就鞭长莫及,饭要一口口地吃,既然已经拿下了整个欧洲,还愁未来拿不下海外殖民地吗?

2)、拿下英国本土,即便会引起苏联和美国对德国的警觉,两国中与德国接壤的苏联将直接单独面对德国可能的入侵,对此苏联有两个选择:要么联合美国抵抗德国;要么对德国做出让步,联合德国南下瓜分英国的遗产。苏联并不信任美国,就如同1939年苏联不信任英法一样,在小人和魔鬼之间,选择和谁做朋友,斯大林必然会十分理智。既然苏联在1939年选择了与德国和解,那么苏联在1941年英法完蛋后也不会选择美国。

而失去英国桥头堡后,美国和德国之间隔着浩航的大西洋,美国对德国就算警觉,又能把德国怎么样呢?德国可在与美国的接触和谈判中,以英国海外殖民地遗产和英国舰队作为诱饵,以德国领导下的整个欧洲、德意日加上苏联的同盟为筹码,迫使美国承认德国在欧洲的既得利益,德国同时还可以日本在远东牵制美国。

3)、拿下英国本土,虽然英国的工厂和其人民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原料和粮食供应,看似是无用的负担。德国在下一步联合意大利将英国实力逐出地中海后,整个欧洲基本可以平定。德国可以把占领下的英国和整个欧陆连为一体,恢复整个欧陆各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同时以领导者的身份控制整个欧洲。并迫使苏联彻底倒向德国,以庞大的苏联代替英国原先的海外殖民地作为原料和粮食供应地。


6、五个战略方向选择的总结分析

  • 德国的战略选择

分析了德国五个战略方向的选择,向东、向南、对英国进行潜艇战这三项选择都可能将德国拖入其应避免的长期消耗战中;而英国也明确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建议、决心和德国死战到底。那么德国也就只剩下向西、直接登陆英国本土以彻底击败英国的选择了。

如此选择,虽在作战方式上德国人必须使用其并不擅长的两栖登陆;但从战略上看,英国本土地形平坦、缺乏纵深,只需要德国人全力以赴,毕其功于一役,本质上却十分适合德国人短时期爆发力极强的战争机器。

德国在1941年看似拥有战略主动权和战略方向的选择权,依旧保持着对英国的综合优势,但是其优势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减小。英国拥有分布全世界的海外殖民地,并拥有美国的支援,其战争潜力远大于德国,其战争实力也在不断变强。如果德国人不进攻英国本土, 在不久将来的某个时间点,英国的战争实力必然超过德国,英国可以选择多种方式来威胁德国本土,不断消耗德国,并最终击败德国。

所以德国必须在短时间内击败英国,才能确保自己的战略主动权,那么最佳方式就只能是向西以登陆进攻并占领英国本土。

  • 确定进攻英国本土后的德国整体战略部署

1)、在1941年5月至6月执行登陆英格兰南部的新“海狮计划”,因为一年中只有这个时间段适合进行跨越海峡的登陆作战,进攻以占领英国本土为战役目标,德国应从1940年年底开始进行半年的登陆作战准备。

2)、国家利益为大,意识形态靠边!无论多么讨厌社会主义的苏联,也必须和它结盟,甚至和它深入合作!且由于英美的战略封锁,德国只能从苏联获得其必需的战争原料,主动与其交恶不是上策。

3)、在进攻英国的准备和实施期间,德国必须在东线北部特别是东普鲁士、华沙、西里西亚一线保持一只强大的陆军作为防御力量,因为这个方向距离柏林太近,边境的苏军对德国心脏地带的威胁太大。同时在东欧南部德国应同时保持一只适应山地作战的陆军力量,其有两个任务:一是防守来自东方苏联的可能进攻;二是对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希腊形成压迫。

4)、南进地中海的计划放在占领英国本土之后,在进攻并占领英国之前决不可分兵。


新“海狮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1、英国本土的地形地理

不列颠岛缺乏纵深,北部多山,南部面向欧陆的狭窄平原是整个英伦三岛的核心地带,英国的主要城市、多数人口和工业皆位于南部平原。平原上道路纵横,交通便利,非常适合装甲部队的机动穿插。位于不列颠岛西南的康沃尔半岛狭长而突出,极易被切断。南部海岸适合进攻者登陆的区域从南安普顿至多佛尔长达近200公里,从南部海岸距离首都伦敦直线距离不足80公里,之间无险可守。整个不列颠岛的整体态势非常不利于防御者。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英国的地形和不列颠岛南北相距仅数百公里的狭窄南部平原)


2、德英两国双方的军事实力分析

1)、海军

1939年二战爆发前,英国海军编有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和后备舰队,总兵力19.5万人,作战舰艇主要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66艘、驱逐舰184艘、鱼雷艇45艘、潜艇60艘,仍是世界最强海军。

英国兵力虽然庞大,但却要应付北海的航线德国的封锁,大西洋艰苦的反潜战,地中海意大利海军的挑战,监视投降的法国的海军兵力,中东印度洋上的殖民地利益,远东日本的咄咄逼人的威胁,虽捉襟见肘,但面对弱小的德国海军,其底气还是很足的。

二战爆发前,德国海军拥有前无畏舰2艘、战列巡洋舰2艘、装甲舰3艘、巡洋舰7艘、 舰队驱逐舰21艘、大型鱼雷艇12艘、潜艇57艘,实力在法国、意大利之后位居世界第六。

1940年4月的挪威战役中,德国海军遭受了10艘驱逐舰、3艘巡洋舰和4艘潜艇惨重的损失,同时多艘主力舰受伤。在1940年年底,德国海军几乎陷入无船可用的悲惨境地。

双方海军实力相比,英国完胜。单凭德国海军,根本无法承担掩护陆军渡过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的任务,同时德国严重缺乏运输陆军进行登陆作战的可用船只。

2)、陆军

1941年的德国陆军处于巅峰状态,总计205个师,其中装甲师21个,摩托化步兵师13个,一线部队380万人,后备军120万人,其战斗力是当之不愧的世界第一。

根据从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获取的经验,1940年夏秋,德国陆军改进了装甲师的编制,减少了每个师的坦克数量,增加了步兵编制;同时精简了装甲部队的编制,理顺了从属环节。此次改编虽有争议,但新编制的装甲师作为其陆军精华和进攻矛头,在其后的战斗过程中充分证明了其改编的合理性。

在遇到变态的伊尔-2之前,1941年的德国陆军拥有完善的野战防空体系,虽然为其提供掩护的绝大部分高炮部队是属于空军的。在1939年9月开战时,德国空军拥有657个重型高炮连(装备88毫米以上口径的重型高射炮)和560个轻型高炮连(装备20、37毫米轻型高射炮),而德国陆军仅有8个高炮连。在作战上,德国空军的重型高炮连主要负责要地防空,轻型高炮连则跟随陆军部队行动,执行野战防空任务,不过重型高炮连参与野战行动也很常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1940年法国战役期间,时任第7装甲师师长的隆美尔首创88炮打坦克,就是从战场附近的一个空军高炮连拉的壮丁。

这里举一个成功的野战防空战例。1940年5月14日,为了阻止德军主力渡过默兹河,英法空军大举出动,空袭色当前线的德军渡口,结果遭到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部队的有力阻击。德军JG2、JG53、JG77联队的Bf109以及ZG76联队的Bf110频繁升空拦截,全天出动814架次,宣称击落89架敌机。德军高炮部队同样不甘示弱,守卫渡口的第102高炮团不仅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摧毁法军火力点,在防空作战中也是战果累累,根据该团作战日志记载,当日击落敌机112架,与战斗机部队一道确保了渡口的安全,保证了陆军部队的顺利推进。英法盟军在一天之内损失了60%的轰炸机,空中反击宣告失败。这一天在德军战史上被记载为“战斗机日”和“高射炮日”,充分证明了战争初期德军野战防空作战的卓越效能。

文章图片16

(法国战役中守卫浮桥渡口的德国空军防空部队)

文章图片17

(法国战役中的德国空军高炮部队,注意其炮盾上的战绩)

文章图片18

(德国空军高炮部队的炮手们在操纵Flak 37型88毫米高射炮)

反观1941年的英国陆军,其精锐部队在1940年法国战役中被德军击败,却幸运地从敦刻尔克赤手空拳地撤回到英国本土。1940年6月的英国陆军包含了2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其步兵师只拥有之前一半的战力,炮兵火力只有之前的六分之一,运输车辆也严重缺乏,它甚至无法预备足够的训练用弹丅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英国组建了庞大的国土警卫队,人数最多达到150万,但是却严重缺乏武器和训练。

双方陆军实力对比,德国完胜。精锐的德国陆军拥有强大的进攻能力和完善的防空体系,单凭英国陆军的抵抗很难将登陆的德国陆军赶下海。

3)、空军

  • 不列颠战役的分析和总结

德国空军在1940年7月至10月的不列颠空中战役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大致有如下原因:有希特勒、戈林的自大轻敌;有戈林的多次胡乱指挥;有德国空军自身的战术失误,比如命令战斗机部队对轰炸机部队的贴身护航,不允许其主动出击;也有对英国雷达等新技术的轻视;更有德国空军战斗机数量不足,航程较短,无法全程掩护轰炸机部队。

但还有几点很重要:一是对手英国在本土作战,部分人员损失可以归队;而德国是外线作战,飞机被击落后,飞行员损失率接近100%;二是英国空军只需要集中战斗机部队迎敌,可以有打有收,手中始终拥有预备队;轰炸机部队可以偶尔出动对德国进行骚扰,却无需全力以赴。

但是一旦德国实施登陆作战,就会逼迫英国空军全力以赴,其轰炸机部队必须对登陆的德国陆军、海峡上的德军海军进行强行攻击;战斗机部队必须迎接更加激烈的搏斗,而且英国空军也被迫接受外线作战,将会面临高昂的人员损失,这是英国有限的人力资源所无法承受的。所以德国一旦实施登陆作战,英国空军将被迫接受一场生死决斗,而且不列颠战役中很多有利于英国空军的条件都会逆转。

相反德国空军将会汲取不列颠战役失败的教训,同时陆军的登陆行动如果能占领英国南部的几个飞机场,德国空军就会拥有内线作战的优势,战斗机的航程短的问题就可以解决,部分受伤的飞机可以在英国南部紧急着陆,被击落飞机的飞行员也会部分归队,不列颠战役中的很多对德国空军的不利条件都会逆转。

文章图片19

(注意英国南部靠近海峡的飞机场位置,登陆的德军可以强行夺取并转为己方空军使用)

  • 1941年时双方的空军实力

1941年的英国空军在不列颠空战中也承受了不小的伤亡,其4发重型轰炸机已处于研制的尾声,即将投入使用,但其整体实力依旧较弱。

法国战役表明,德国陆军拥有完善和有效的陆战防空体系,如果英国空军对登陆的德军进行强行空袭,将会遭到较大的损失。

虽然在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击退了德国空军的进攻,并使其付出了惨重的损失,但1941年的德国空军依旧可以凭借战前的储备能力迅速恢复实力,同时随着BF109F、FW190等新机型的服役,以及对不列颠战役的经验总结,德国空军无论是数量、质量以及经验战术上都明显强过英国空军,1941年的德国空军依旧保持着对英国空军的全方位优势,依旧是决定入侵计划成败的关键。德军完全可以在没有获得海峡上空完全制空权的情况下,强行进行登陆入侵作战,并借登陆作战彻底击败英国空军。


3、德军的指挥、计划和准备

1)、德军的指挥

取得海峡的制空权并不是执行“海狮计划”的先决条件,能击败英国空军获得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当然更好,但单凭空军已经证明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在新的一场决斗中,德国陆海空三军得一起上阵了。

德军需要成立一个三军联合指挥部,对登陆作战进行统一策划、准备和指挥。各军种的不和睦是德军的软肋,想要成功实施登陆计划,海陆空三军必须通力合作。

原先的“海狮计划”必须修改,陆军必须根据德国海军的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正面登陆宽度,同时对第一波抢滩登陆的部队全力训练,并计划好后续的装甲攻击和深远突进。

海军必须全力以赴,在法国北部港口集中尽可能多的驳船和其他船只,并周密计划安排如何将陆军的兵员、重型装备和弹药补给运过海峡,同时集中全军的各类舰艇进行掩护,全部投入到这场生死大战中。

空军既然无法获得制空权,那么必须为参战的陆海军提供全面掩护,同时空军必须改变之前单打独斗的战术,必须以配合海军、陆军为主要任务,其任务很重

  • 要集中全军的防空高炮部队,在海峡周边形成密集的放空火力网;
  • 击退英国空军对登陆部队、海峡补给线的攻击,并尽可能多的击落英国飞机;
  • 提供能进行对舰攻击的轰炸机和鱼雷机以击退英国海军的进攻;
  • 对登陆的陆军提供对地支援等。

2)、假设的新入侵计划

在合适的时间段(每年的5-6月),入侵计划如下:

A、先使用伞兵在海岸后方要点进行空降,同时在尽量清除海峡和海滩上英国人布置的水雷和障碍物后,经过专门训练的陆军步兵师使用驳船和特制的登陆工具抢滩登陆,进而扩大登陆场并连成一片。

B、登陆的德军需要顶住英陆军的装甲反击和英空军的轰炸,负责掩护陆军的德国海空军需要顶住英国海空军对海峡的突进并守住海峡补给线。

C、通过驳船不断增加登陆兵力并将重型装备运上岸,使用第二波登陆的装甲兵力撕开英军防线,向纵深突破。考虑到英国必然在伦敦与南部海岸之间构筑各种防御工事,从南部正面进攻伦敦必要十分艰难。那么可以将计就计,以步兵正面吸引来自伦敦方向英军主力,并以装甲部队侧面突破英军的防线攻占南安普顿,再快速向布里斯托尔攻击,切断整个西南半岛,同时向斯温敦、雷丁进攻,从侧面包围伦敦;得手后再快速向牛津、北安普顿、彼得格勒进攻,最终抵达北海沿岸的金斯林,切断整个英格兰东南部,包围在伦敦周边的英军主力,进而歼灭之。

D、如果以上都能完成,德国人也就已经赢了。因为伦敦丢了,意味着英国海军的军舰已经载着英国政府外逃至冰岛或者加拿大,意味着英国政府和英国海军已经放弃了英国本土,也意味着英国陆军、空军的主要部队都已被歼灭,德军占领整个英伦三岛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文章图片20

(德军最初陆军版的“海狮计划”,其登陆正面太宽,羸弱的德国海军无力提供掩护)

文章图片21

(上图假设的新“海狮计划”,根据海军的实际情况缩短了登陆正面:蓝色为第一波攻击;橙色为第二波攻击;黄色为第三波装甲攻击;红色虚线为水雷封锁线;黑色是英军对登陆德军的装甲反击。)

3)、德军的准备

  • 德国陆军的准备

德国陆军步兵部队在1941年拥有较高的战斗素养,再加强以反坦克部队和防空部队,顶住英国陆军的反突击难度不大。

德军陆军装甲摩托化部队在1941年法国战役后的编制是战争中最合理的,其战斗力也是最强的。按照德国原先的 “海狮计划”德军计划投入40-50个陆军师,其中10个左右的装甲摩托化部队。

德国的问题在于如何将天下无敌的陆军运过海峡,并守住海峡补给线。

文章图片22

(泅渡训练中的德国陆军登陆部队)

文章图片23

(德国陆军为“海狮计划”改装的三号潜水坦克,其引导了战后的坦克潜水设计)

德国海、空军的准备:阻止英国海军进入海峡

如果德国决心在英国南部实施登陆作战,强大的英国海军真的会如人所料那样,轻松突入海峡,对海峡中的德军舰艇实施屠杀,然后切断已经登陆德军的补给线,阻止德军增援部队的装船,困死已登陆的德国陆军吗?

仔细想一下,好像不尽然,海峡区域的作战不同于大洋作战,大型舰只的机动空间不大,德军完全可以采取非对称形式的作战,德国空军必须配合海军联合作战,封锁海峡并取得海峡地区的局部制空权和制海权

  • 以飞机空投和小型舰艇实施密集布雷封锁海峡两端最窄处,在靠近法国一端留出入口,同时在入口附近布置强大的岸炮火力群;
  • 对英国的海军港口实施潜艇和飞机布雷;
  • 在英国的海军港口、海峡两端布置潜艇狙击线和伏击圈;
  • 使用远程飞机提供英国海军的接近预警;
  • 在海峡两端集中经过攻舰训练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部队,对意图突入海峡的英国海军进行空中狙击(德国空军在1941年的克里特战役对英国舰队的杀伤,在突袭苏联初期对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杀伤,以及41年12月英国远东舰队的覆灭都证明了经过攻舰训练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对缺少防空武器的海军舰只有着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回旋余地较小的峡湾海域。而英国海军在1941年依旧缺乏足够和有效的防空火力。甚至德国海军自己也在1941年都缺乏足够的对空防御手段,例如遭受缓慢的箭鱼鱼雷机致命打击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 集中全部的鱼雷艇编成多个艇群配合空军对意图突入海峡的英国海军进行快速抵近攻击;
  • 集中全部的布雷艇、巡逻艇等小型舰艇进行24小时掩护巡逻,防止英国海军的夜袭,阻止英国海军的小型舰艇对海峡的突袭;
  • 集中驱逐舰和其他反潜舰艇对海峡两端进行反潜巡逻,同时布置防潜网,防止英国海军的潜艇的偷袭;
  • 德国海军的大中型舰只可以在布雷斯特、瑟堡、基尔一线靠近欧洲大陆一侧待机,不与英国海军直接交战,主要任务是实施对陆军的火力支援。

为完成以上任务,德军必须放弃次要方向上的海空军部署,从东线苏联、北线挪威、南线地中海及本土抽调尽可能多的海空军部队,全部集中在法国北部做进攻部署

文章图片24

(上图为德国人为了准备“海狮计划”而设计的双体防空浮排,也叫西贝尔渡轮,其建造简单、船体稳定性好,既可以防空,还可以布雷,其运输版本可以运送一定重量的车辆、补给和坦克。)

文章图片25

(西贝尔渡轮布雷版)

文章图片26

(西贝尔渡轮运输版,运载的是缴获的玛蒂尔达...)

文章图片27

41年各国海军对空中的威胁依旧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即便是强大的俾斯麦号也无法应付英国人缓慢的鱼雷机

文章图片28

皇家海军强大的“威尔士亲王”号在几十架日本飞机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4、英国对入侵的防御

英国必然在南部海岸布置密集的水雷和防御设施,同时在南部海岸至伦敦之间布置密集的防御工事。但是法国战役的经验表明,德国人是善于进攻的,同时不列颠岛狭窄而又平坦的南部平原十分有利于进攻者。

英国陆军必然在德军登陆后使用装甲部队对海滩进行反冲击,并阻止德军将登陆场扩大和连成一片,但是英国是古板和教条的,他们并不善于进攻。对此德军可以使用空降部队在敌后进行骚扰和破坏,而携带足够反坦克炮的德军登陆步兵完全可以应对英国陆军的装甲进攻。

英国空军也必然会全力以赴,使用各种机型对登陆德军、海峡内的德军补给船以及法国北部港口进行攻击,也必然会撞在以德国空军战斗机、高射炮防空部队编制的密集防空网上。1941年的英国空军并没有机型具备未来美国苏联B17、伊尔2那样强大的防御力。以法国战役的经验看,用“飞蛾扑火”来形容英国空军对登陆德军的攻击或许会很贴切。

作为英国的骄傲,其皇家海军估计会在德军登陆初期猛烈突击海峡,但其将必须面对德军潜艇、水雷、岸炮、飞机、小型快速鱼雷艇等来自水下、水面、陆地和空中的全方位狙击,能成功突入海峡的可能性并不高。

1940年8月罗斯福关于丘吉尔“基地换军舰”的前期谈判中,要求英国政府作出正式公开的承诺,保证一旦英国本土失陷,这些驱逐舰、甚至整个英国皇家海军既不能投降,也不能自沉,而应该转移到海外“继续战斗”。所以一旦发现无法突入海峡,英国海军极有可能采取保存实力的避战措施,因为如果本土失守,英国政府必然撤到加拿大,英国还有大量分布全球的殖民地,那时英国海军的存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英国海军在明知不可为时,绝对不会继续做飞蛾扑火的事。


结论分析

1、德国人的问题

二战的爆发的部分原因在于XTL对英法参战决心的误判,他本以为英法会接受德国吞并波兰的既成事实。

在波兰战役后,他数次向英法伸出橄榄枝,但都被拒绝。可以说德国人赢得法国战役其实是被逼无奈的。法国战役开始之前,很少有德国人能相信德国能击败法国,只是因为法国人也不愿意主动进攻,迫于无奈的德国陆军才拿出一份“施里芬计划”的翻版来敷衍,因为它自己都不相信能赢。只是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才使横空出世的“曼施坦因镰刀”彻底改变了法国战役的走向。

德国一直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战争计划,它没有想到法国那么不堪一击,它更没有想到先制订一份在击败法国后再进攻英国的计划,进攻挪威的计划都是临时起意的,甚至XTL本人从来就没有下定决心以通过跨海登陆的方式进攻并占领英国本土。

德国也没有一个能统一协调指挥三军、并为最高统帅提供战争走向、分析和预案的总参谋部。三个军种之间的矛盾也一直制约着德军的战斗力,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来源就是空军司令戈林。

更大的问题是1941年的德国还没有把经济纳入战时轨道。德军看似装备精良、强大无敌,但实际情况却是作为精华的陆军装甲部队装备的坦克型号老旧、数量不足,整个陆军都严重缺乏运输车辆,只能将大量的缴获车辆用来充数,这又导致了陆军后勤补给的混乱。空军也因为战争头两年巨大的损失而面临飞行员和飞机数量的双重不足,只因为战前的积极储备才勉强保持着战斗力。而海军更是无法补足在挪威战役的巨大损失,对即将到来的登陆战,其面临无船可用的局面。

如果德国不能在1941年彻底击败英国,而坐等英国凭借来自海外殖民地的庞大人力资源、本土军工厂的强大生产能力以及来自美国源源不断的战争物质,不断增强其军事实力,那么德国几乎就输定了。

2、德国人能赢吗

想要赢得这场战役,德国首先必须下定“以登陆入侵方式进攻英国本土”的决心,因为当前英国才是德国最直接的敌人,其已经明确了不死不休的抵抗决心,德国必须以占领英国本土的方式迫使英国退出战争。

为了能全力从容进攻英国,德国必须暂时放弃次要战略方向上的利益,比如暂时接受苏联的各项条件,稳住苏联,甚至是接受次要方向上的失利和收缩,比如接受南线地中海方向上意大利的失败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动荡,绝不轻易分兵特别是海空军,并在1940年年底至1941年5、6月间集中全力做强行登陆英国的各项准备,特别是补充建造小型运输舰船,改造和研发适合登陆作战的特殊舰船等,以改善海军严重缺少运输船的窘境,并在5、6月间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窗口发起进攻。

只要登陆的德国陆军能守住第一波来自英国陆军的装甲反击,在英国南部站稳脚跟;空军和海军守住英国海军对英吉利海峡的第一波海上攻击,守住海峡补给线;陆海空三军顶住英国空军对海滩、海峡补给线的第一波猛烈空袭;保证第二波陆军的装甲部队顺利登陆,德国人就赢定了!

3、东方的阳谋

在中国的历史中,也可以找到一个类似但是结果却完全相反的战例,那就是公元前226年至公元前223年战国末期的秦灭楚之战。

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进攻楚国北部,取十城,开道击魏,为秦国赢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第二年,秦王嬴政趁楚国内乱,以李信、蒙武为帅,率军20万意图一举灭楚,秦军兵分两路,轻敌冒进,最终被楚将项燕大破之。

第三年,秦王请出老将王剪,以举国之兵60万卷土重来,此般王剪稳扎稳打,最终觅得战机一举击败楚军,并最终攻灭楚国。

试想如果秦国遵循1940年10月不列颠空战失败后德国人的趋利避害的战略思想、在不列颠空战失败后就转头进攻苏联,那秦国就要放弃灭楚,在李信战败后转头先进攻齐国,再回头全心全意收拾楚国。按这个思路,楚国必然在秦国进攻齐国时从背后猛攻秦国,那恐怕秦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就要改写了。

4、临阵须换将

或许我们应该唏嘘,德国人或许真的缺乏谋略,或许很多时候真的是一根筋,当趋利避害的XTL在1940年10月因为不列颠战役的失败而放弃了“海狮计划”,转头进攻苏联时,德国也就错过了数百年来欧洲大陆国家登陆不列颠岛的最好机会,同时也就输掉了整个战争。

德国人的入侵计划能否成功,似乎还有一个必要条件:戈林不是喜欢当法官吗,就让帝国元帅升任德军最高统帅部最高军事法庭庭长吧,顺便把空军司令的位置让出来。不列颠战役的胜败,或许提前就在双方统帅的肚子上决出了胜负!换一个肚子小、身材好的新空军司令,德国陆海空三军的关系会协调很多,那么德国人或许还真能赢。

文章图片29

(身材能决定命运,特别是对空军而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