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大学老师为什么逃离科研?申请科研课题和经费很难 几年前,复旦

 geoallan 2022-04-17
青年大学老师为什么逃离科研?
申请科研课题和经费很难。几年前,复旦大学的王传超博士在《Nature》上就发表过一篇名为《Give youth a chance》短文,当时在国内学术圈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他在文中恳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为新毕业的博士生提供资金和机会,以免青年科研人员外流、长期留在国外或完全脱离科研界。
目前,中国面向学术界新人的第一大基金是青年研究基金 (Young Research Fund),约占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SFC) 预算的 20%,但是每个项目在三年期限内只有 24 万元。第二大基金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期限为两年的项目总共能获得 5-8 万元。

坦率的讲,这些科研经费很多时候都不能满足需要,甚至都不够购买必要的实验室试剂和耗材。正因如此,许多年轻的研究人员都在积极的申请海外的 Ph.D,结果是,这些年轻人把科研生涯中最宝贵的时间贡献给了那些留学国家,很多科研实力强的也会因此留在国外。(以上内容来源:某乎网友嘉慧 Lincoln)

科研人员待遇水平较低。大多博士毕业与博士后出站后只能拿到讲师或者副教授待遇,年薪可能就十几万出头。寒窗苦读数载,拿到了国内最顶尖学校的最顶尖学历,结果得到的薪水不如随便哪个二三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甚至不如一些学的好的专科生,更比不过家乡里那些早早辍学做小生意的小学初中同学。留在科研界,可能真的无法养活自己。

虽然有的 “青千” 待遇也有五十万一百万,但是比例极低,一个行业只能由前万分之一的人瓜分利益。也因此大部分人逃离了科研。说穿了,科研界,还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模式。(以上内容来源:某乎网友 winningman)

害怕中年失业:其实各行业的焦虑感往往都来自于害怕失业,尤其是中年失业。我觉得青椒最大的焦虑感就来自于此。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对职称有执念,因为高级职称至少不至于失业了没地方去。编制也一样,是让你不容易中年失业的保障。

其实很多行业都是干得越久越有经验越有优势,跳槽收入翻倍。但是高校老师除了那些干得特别好的,有人才帽子的,很少见跳槽的。因为很多帽子有年龄限制,所以学校招人往往也有年龄限制,比如博士不超过 35 之类的。

所以普通高校老师跳槽大多都是从好学校往差学校跳,很少像从前那样,出去读个博士、读个博后就能跳槽去更好的学校。因此很多年轻教师觉得自己越待越废,越待价值越低,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至少很多授课能力强的中学教师四五十岁还大把私立学校抢着要。如果无法续聘,90% 的青椒职业生涯 35-40 岁就结束了,只有 10% 资历雄厚能熬出头,但是外行眼中只能看见 Top10%。(以上内容来源:某乎网友 nvsheng yixue)

3. 结语
没有留在高校不代表逃离科研,许多高科技企业需要解决实际中碰到的技术难题,谁说去了企业就是逃离科研呢?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许多去了工业界的博士不仅是看清形势,同时也是科研和技术能力过硬的体现。相反,有些人拼命留在学术圈,是因为他们博士期间的工作并不足以让他们有能力去工业界解决问题,他们相信自己只有留校一条路。

总之,许多博士生没有呆在高校,这是博士人数爆炸以后的必然结果,并不能说明博士生们在逃离科研。希望越来越多去了企业的博士,能向工业界证明知识就是力量,学术也能赚钱。留在高校的人也不应该觉得自己是某种竞争的胜利者而在象牙塔里沾沾自喜, 应当做出更多思想上有趣、实际中能用的结果,从而获得象牙塔外社会大众的认可。
专注评职毕业发表论文投稿指导,课题申报,专利申请,专著出版,欢迎留言关注哦![来看我]#评职称# #发表论文##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