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大药王(二):刘守真君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7

转载自原创 道宣子 津门药王庙

刘完素真人在明正德二年(1507年)被敕封为“刘守真君”,他是金元时代四大家之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守真君是河间人,他出生于洋边村(现在的河北省肃宁县师素村)。刘守真君幼年丧父,公元1117年,因为家乡水灾他跟随母亲逃难,到河间县十八里营(今刘守村)居住。

刘守真君自幼聪慧,很喜欢读书。刘守真君少年时,他的母亲生病,因为家中贫穷,刘守真君三次去请医生来给母亲治病,医生都没有来,最后母亲因为病重不治而去世。

十二大药王(二):刘守真君

刘守真君失去双亲,心中十分悲痛,从此他立志学医,开始更多地涉猎医学书籍。25岁时,刘守真君开始研习《黄帝内经》,苦读之下终于有所领悟,提出了人身之气皆随五运六气而兴衰变化,都有规律可循,由此阐发了《内经》的病机十九条,认为人体致病皆为火热,治病需从寒凉法入手,因此后世称他为“寒凉派”。

刘守真君曾经拜陈师夷先生为师,学成之后他云游四方,为各地百姓治病。当时天灾流行,疫病蔓延,但是医生们仍然沿袭宋朝时的用药习惯,习惯使用书中的药物,很少根据病人病情自己进行辨证处方,所以当时的整体治疗效果不好,病人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刘守真君善于研究《黄帝内经》中的论述,根据当时人们的病情,他提出了使用寒凉药物治疗当时传染性热病的主张,结果治疗效果非常好,治好了很多人的疾病。

因为名气太大,刘守真君家门前经常车水马龙,挤满了各地远道而来的发热患者,甚至一些重病患者是被抬来的。这些病人经过刘守真君的治疗,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十二大药王(二):刘守真君

刘守真君画像

刘守真君有过失去亲人的沉痛体验,所以他更能体会贫困家庭病患的痛苦,对于这些贫困求医的患者,如果对方没钱支付医药费,他就直接免费送医送药给他们,不想让他们因为贫困而错过救治机会。

刘守真君的医术高超,甚至达到了“起死回生”的程度。有一次,刘守真君在路上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发丧,经过询问得知,原来是产妇难产致死。刘守真君看到棺中还有鲜血淌出,觉得这人还有救,于是就让这家人放下棺材,马上开棺诊治。

刘守真君在产妇的涌泉穴等穴位扎了几针,妇人竟然真的苏醒了。接下来,刘守真君又针灸她的合谷、至阴等穴,胎儿竟然顺利地诞生下来。

原本悲痛万分的家属感激涕零,连忙跪地磕头致谢,把刘守真君看成神仙下凡一般。

十二大药王(二):刘守真君

刘守真君塑像

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刘守真君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医学理论,随着他的医学理论广泛流传,越来越多的人跟随他学医。这些弟子在学习他医学理论的同时,也广泛地把他的理论应用于实际,形成了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逐渐完善成为金元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河间学派”,开创了当时医学发展的新局面。

因为刘守真君主张用清凉解毒的方剂,所以后世也称他为“寒凉派”。当时,除了刘守真君的“寒凉派”之外,还有张从正的“攻邪派”、李东垣的“补土派”、朱震亨的“养阴派”,合称金元四大医家,这是当时最成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学派。

刘守真君生活的年代正是金人统治北方的时期,他治病救人的名声传到朝廷,惊动了金朝皇帝金章宗。金章宗曾经三次派人前来邀请他到朝廷做官,刘守真君都坚决推辞不去,执意要在民间行医救人。金章宗感慨于刘守真君为人淳朴,特别给他赐号“高尚先生。”

十二大药王(二):刘守真君

刘守真君著作

刘守真君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素问玄机原病式》、《内经运气要旨论》(即《素问要旨论》)、《伤寒直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保童秘要》等著作。建国之后,这些著作经过校注和研究,汇编整理形成《刘完素医学全书》,以供医学研究者学习和参考。

金承安4年(1199年),刘守真君于保定府仙逝,消息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悲痛万分。为念其恩,颂其医德,保定、河间、肃宁等多地都在药王庙内增塑了刘守真君神像,日夜供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