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中医是如何行医和规避医疗纠纷的

 我爱看金匮伤寒 2022-04-17

电视剧《老中医》向我们展示了过去中医是如何出诊行医和如何遭遇医疗纠纷等种种场景,我就我的所见所闻就这些话题聊聊。现在我们看中医,基本上都是病患者上中医院或中医诊所门诊,基本上看不见中医出诊的了,而且现在请中医看病的患者也大都是些功能性疾病或一些慢性病,急症重症患者一般都去医院找西医看了。而在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则不然,当时的人们大都生活水平低下,健康意识也较差,一般穷人小毛小病都是扛着不找医生看的,所谓“三个寒热四个病”,即连续发热三天不算病的,要连续发热四天以上才算病,所以找中医大夫看病的不少都是病卧在床的沉疴重症,所以中医大夫出诊是常有的事,当时的道路条件较差,公共交通又不发达,因此中医出诊大都乘坐的是黄包车,但锡城也有少数名中医是自备包车的,这种自备包车我见过,车身是全黑色的,比一般黄包车的车身宽大,并且均在车把手上装有手按的橡皮喇叭,而黄包车上只有铜铃,自备包车的车夫戴一顶礼帽,穿着也比较直落,穿一身黑衣,或白上衣黑裤子。不像黄包车夫戴的是破草帽,穿的是破旧衣,自备包车一路行来喇叭“吤咕吤咕”作响,很是神气的。

文章图片1

可能限于无锡当时的道路条件是小街小巷多的缘故吧,我未见过有乘私人汽车出诊的医生,而无锡骑马出诊的医生却是有的,比较有名的有骑马郎中惠道生,出诊时骑一匹白马。我所认识的刘姓中医朋友,其父虽是祖传中医,但由于寓居城郊大窑路,地段偏僻,医术名声影响就小了,又加上是盲人,比其他中医无形中又矮了一截,生意就比较清淡了,其出诊均大都是由其儿子刘祖耀搀扶步行前往,路远些则也有乘黄包车的。现在医院里均设有太平间,医院里死人是司空见惯的事,当然偶尔也会碰到医疗纠纷和“医闹”之事,现在的医院大都是公立医院,相比而言,患者及其家属则是弱势群体,医院也不怕你患者家属闹,闹来闹去也闹不出什么名堂的。在过去则不然,中医均是个体行医,大都中医均无政治背景,如果碰上达官贵人或财大气粗的富人,中医则是弱势群体,因此,中医十分惧怕在自己手里死人,更怕医闹,死了人,不但坏了名声,弄得不好还会官司上身,不说倾家荡产,也会脱掉一身皮的,我的刘姓中医朋友告诉我,旧时中医都必须学会一套自保摆脱干系的本事,一是,遇到危重病人不能轻易接手,宁可扔掉车马费,非得患者家属苦苦哀求“死马当活马医”时才肯为之诊治,开方时必须将病患者危重程度和家属恳求情节在脉案上写明,同时开方时必须十分谨慎,慎用“虎狼药”,宁用王道不用霸道,不使抓住把柄,以防患者家属事后纠纏(旧时中医开方时,在方笺上会写一段诊疗的辩证意见,即现在的病历,称为“脉案”);二是,诊断时医生往往会危言耸听,把毛病说的重一点,治好了,显示医生的手段,病患者可以帮着宣传,同时为一旦治不好留了后路,所以医生治病是不肯说打包票的满话的。当然中医界也是良莠不齐的,靠江湖诀扬名赚钱的缺德中医虽然是极个别的,但也是有的。我曾听说,某中医外科,浓浓的江湖诀,患者头皮里明明是生了个毛囊炎,他会说成是“这叫一粒礁,可以痛到你笃笃消”,患者鼻孔口生了个毛囊炎,到这位中医外科医生手里便会说成这是“鼻蕈”,这是“恶物事”(无锡话恶毛病的意思),腹股沟淋巴结红肿发炎,他会说成这是“流痰”、“穿骨流疰”重症,患者颈项部生个疖,他会說成“对口疽”,弄得不好要死人的,凡此种种,当得知病患者家道殷实富有时,他会用外用药使你这个外症长时间不“收功”(痊愈),拖着熬着,让你一次次找他。三是,过去中医出诊看病时,遇到难治的病人,一般都不肯一杆子插到底的,都不肯让这个病人死在自己手里的,看了一段时间见病无起色,往往会告之病者家属本人才疏学浅,请另请高明吧!所以一个病人往往会几易其手,有好几个中医诊治过,各医各的说法,各医各的路数,一旦病人去世也难怪是谁之过,即使病患家属告官也可互相推诿。当然正如电视剧《老中医》中的情节那样。旧时,也往往有不法药商出售假药致人死亡的,所以旧时吃过中药的药渣都要倒在路口的,一旦中药吃死人,官府会一是检视药方是否致人死命,二是检视药渣是否假药。也有人说,药渣倒在路口经众人践踏后,毛病可以好的快。正是由于这种迷信思想作祟,至今还有极少数人延续此陈规陋习,将药渣倒在路口,有碍文明城市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