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梦想童年594 2022-04-17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而《史记》的第一篇《五帝本纪》记述了远古时期中华大地的前五人帝王: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而因为《史记》的影响,后来的历史时期我们也常常将黄帝视为我们文明史的源头,并根据从黄帝开始的时期来说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而另外一部比《史记》要早的讲述上古到夏商周三代史的《尚书》,却是以五帝的后两位帝王“尧”和“舜”的《尧典》和《舜典》二篇开始的。我们都知道《尚书》是孔子根据古籍整理删改编订的,孔子比写《史记》的司马迁是要早生五百年的,那么孔子为什么要略过前面三位帝王而直接从尧开始记述起呢?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孔子的时代是有黄帝传说的

是孔子的时代没有听过黄帝等帝王么?不是的,因为在先秦的典籍中如《世本》、《山海经》还有庄子等诸子都明确提到过黄帝轩辕氏。而司马迁在《五帝本纪》末尾也明确写到: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这话的大意是说,各学派都推崇五帝为我们历史的源头,但尚书却独独从尧开始记载,而百家在谈论黄帝的时候,文字都“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所以孔子有传授过弟子宰予“五帝德”和“帝系姓”这两部篇章(《史记·五帝本纪》的内容有很多也是参考自这两篇还有前面提到的《世本》),但后面的儒家并不当成经典传习下去。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为什么黄帝之事“不雅驯”和“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忽略黄帝,或许可以从这段话找到原因。什么是不雅驯呢?就是不文雅不柔顺,粗俗、怪诞、暴力、鬼神等内容很多。为什么“荐绅先生难言之”呢?有一种理解是说没有文献验证,所以讲不清楚。其实不是,因为从尧舜到夏商的史料,在孔子的时代就已经缺乏了。《论语·八佾》中的一句:“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就已经明确提到关于夏商的文献不足的问题。

真正的原因在于,到了司马迁的时代,儒家的教育和一些理念传播已经占了主流。所以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个道家人物,但是司马迁却接受了很多儒家教育。这个道理放在今天也一样,哪怕是传承千年的书香门第,小孩也不太可能跟过去一样窝在家里自己教,还是的得一路上小学中学地升学。

而在司马迁时代的这些高层人士(荐绅先生)因为大多接受过儒家的正统教育,因此对于正史的理解已经不太讲黄帝等前三帝了。从这点来说,你不能不说,孔子编《尚书》产生的后世影响力是如此之大。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黄帝是武力征服和掠夺者

那么为什么孔子不愿意讲前三帝呢,其记载究竟“不雅驯”在哪呢?而尧舜又“雅驯”在哪呢?我们把《史记》和《尚书》的几段文字拿出来读一读,你品,你细品,就会发现其背后藏着影响了其后中华文明两千多年发展的国家建构根本思路,甚至直到今天还在发挥影响。

先来看黄帝的记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这里面说黄帝生而神灵,这已经有点神异了,但这个还不打紧,帝王出生有异象,是史载常见之事。但后面说到黄帝是“习用干戈以征不享”,然后诸侯才来宾从的,这就是一武力征服史了。又是借助“熊罴貔貅貙虎”的力量打败了炎帝。这些事迹,套用《论语》的话说,都是属于子不语的“怪、力、乱、神”了。

而后,天下不服从的,黄帝就去征伐人家,而平定了之后就走了。这背后几乎等于是打完抢完了就走的故事了,不过放在我们今天的历史理解来说,在远古时代,这种情况其实不是很正常吗?

而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曾明确提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可见他是明确反对这种征服加掠夺的方式来对付不服从自己的人,而希望用修文德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后面我们将会到尧舜在这部分的记载,则确实是符合这个文明精神的。)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颛顼和帝喾的鬼神之道

而再看颛顼和帝喾的记载:

“帝颛顼高阳者,···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喾高辛者···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明鬼神而敬事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这两位帝王的记载都很短,但是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鬼神之道治国。颛顼是“依鬼神以制义”(所以在上古史研究中认为颛顼是一位禁止全民通神完成巫祝专业化改革的大祭司),而帝喾是“明鬼神而敬事之”。这个和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是相违的。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尧的合和万国之道

而《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尧的记载和《尚书·尧典》中的记载,有很多内容很相近,除了文词上略有区别,比如开头第一段: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史记·五帝本纪》)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这两段话都在说,帝尧是通过修德来亲睦九族,通过亲睦九族来治理百姓,通过把百姓治理好了让万邦自然就和合起来了。这种借由文化、教育和社会结构相一致的融合力来取代暴力机器作为国家发展核心力量的思路,不正是中国人在如此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虽然经历多次分裂、动乱和入侵而文明却仍然绵延不绝甚至内涵愈加丰富的根本原因所在吗?

(这个思路实际上也是最近在《这就是中国》中张维为教授很多次喜欢提到的“中国是百国之和”观点之源头所在。)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如果延续下来再看一看《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舜的内容和《尚书·舜典》中的记载(原文比较长就不再贴了),讲到的两个概念同样对后世历史影响深远,一个是众所皆知的禅让制,还有一个则是举贤制,两部书都讲到了舜是怎样考察和任用弃(传说中周朝的祖先)、契(传说中商朝的祖先)、皋陶等四岳八恺来治理天下的。

帝舜这种通过普遍地举贤才共治天下的理念,同样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的文明史。直至今日,中国人的政治模式仍然是推崇选贤任能的方式的,而不是选择西方那种全民普选的方式。

为什么史记从黄帝始而尚书始自尧舜?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

最后小结一下:

孔子是知道尧、舜传说之前,华夏民族还有过黄帝、颛顼、帝喾等帝王传说的存在的。但是孔子认为,华夏的文明史的真正源头,应该从以文德、推贤的方式治国的尧舜开始。孔子把他的想法贯彻到了《尚书》的编订之中了,并对华夏文明发展的根本思路产生了重要影响,直至近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