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怎么治疗-定位责任半规管最重要

 9m2jwdl1pn2rp4 2022-04-17

疼痛科医生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眩晕查因的病人,所有眩晕疾病中发病率最高(20%)。然而耳石症的受累半规管的诊断有赖于:Dix-hallpike test,Roll-test所诱发的眼震。左右各3个半规管结石又分了:前臂、后臂、短臂、壶腹嵴帽等耳石症,再结合眼震,耳石症没搞懂自己就晕了。参照流程盗图定位责任半规管不再迷茫。

(一)流程思路。

1、BPPV临床特点为改变头位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

2、排除其他疾病(中枢性眼震和BPPV的周围性眼震区别:中枢性眼震无潜伏期,眼震呈持续性,无疲劳。BPPV:有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短,易疲劳。)

3、结合以上两条初步诊断BPPV后可通过 变位试验:Dix-hallpike test、Roll-test所产生的眼震找出责任半规管。

(确定责任半规管流程导图)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找到大部分的责任半规管。如果单纯上图就可以搞定,我们面对BPPV就不会那么迷茫了。上图流程表只是大多数时候有用。临床工作中常会发现,部分单纯水平半规管耳石患者可表现为双侧 DixHallpike 旋转性眼震,同时合并 rolltest 试验阳性,因为Dix-Hallpike 也可引起双侧水平半规管耳石的位移,只是耳石位移相对较小。同时上半规管与后半规管共用总脚,容易同时受累,导致有时候难以找出责任半规管,这时应该加做垂直悬头位试验及 rolltest 试验一步明确受累半规管。垂直悬头位试验阳性,受累半规管不易确认时,可先用必考虑受累侧Yacovino法复位,这样可先排除上半规管耳石。

“背地性眼震不是属于壶腹嵴顶结石或短臂管结石吗?我们不要忘了眼震>1分钟这个前提。

                             前臂HBPPV眩晕登场

1、前臂型HBPPV进行Rool-test的眼震表现取决于首先转向的方向。

首先转向患侧:双侧短暂性背地性眼震。

首先转向健侧:患侧背地性眼震,健侧向地性眼震。

在进行几个周期的Roll试验后,可观察到从背地性到向地性转换的位置性眼震。

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为持续背地性水平眼震(持续时间通常>1min),即使在几个周期的Roll试验后,仍存在持续性背地性水平眼震。

水平半规管BPPV的定侧:对于向地性眼震,诱发出较强眼震的激发侧为患侧;对于背地性眼震,诱发出较弱眼震的激发侧为患侧;

与后半规管BPPV 相比,水平半规管BPPV 诱发出的眼震,通常潜伏期较短,持续时间较长,疲劳性较小。

2、前庭型耳石症:是指耳石附着在壶腹嵴上,常规的Dix-hallpike test、Rool-test并不能诱发眩晕,仰头试验和低头试验可诱发眩晕,可无眼震或轻微眼震。

要点:BPPV的眼震种类繁多,且因变位试验耳石位置时时变化,眼震也随之改变。但是只要诊断思路清晰抓住BPPV的:有潜伏期,眼震持续时间短,易疲劳3个特点就能很好的鉴别。CPPV(中枢性眼震)不具有潜伏期。眼震在多个位置都能出现,眼震方向不变。变位试验到达诱发位置后立刻出现眼震( 而不像BPPV 样有10s 左右的潜伏期后才开始出现眼震)。眼震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或减弱变化。眼震持续时间远大于1min。当患者由卧位回归坐位后,眼震方向不会出现反向变化,没有所谓的“ 上跳型” 和“ 下跳型”、“ 顺时针” 和“ 逆时针” 的变化。同时经多次试验后,眼震不具有疲劳性。

(二)手法复位方法的选择

               (2017版指南建议)

耳石症挺复杂的这眼震那眼震的看了很多遍老是记不住,这里写篇原创,两图在手方便日常工作,后续做个完整ppt吃透耳石症的前世今生。关注脊祥汇共同学习疼痛相关疾病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