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年毛主席回韶山,一老妇拉着他大哭,主席连喊三声:革命胜利了

 中医360 2022-04-17

故乡是每一位游子心中最怀念和最温暖的地方,就连伟大的毛主席也不例外。自从走上革命的道路之后,毛主席回家乡的日子就屈指可数,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第一次回家乡湖南韶山是在1959年,此时他阔别故乡已经32年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描写久别回乡的诗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毛主席这回到韶山老家也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当年抱过的婴儿长大成人了,以前的老熟人都故去了,可回到老家毛主席的心情还是很激动。

就在毛主席回到自己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时,有一位老妇人看见毛主席后忍不住地拉着他大哭,这位老妇人是毛福轩的妻子贺菊英,她的出现又让毛主席回想起了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毛福轩,毛主席为此连喊了三遍,“革命胜利了”。

穷苦出身

共产党成立初期,面临的形势十分的严峻,可依然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牺牲,奋勇前行,毛福轩就是其中一位。

毛福轩出生于1897年,和毛主席是同乡,也是毛主席指引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毛福轩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身为家中长子早早的就懂得替父母分担家务,可一家人起早贪黑地干活依旧食不果腹,最后一家人逃荒到了南京。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毛福轩的父亲在辛亥革命中被熏瞎了眼睛,耳朵也被震聋了,南京的生活难以为继,14岁的毛福轩只能带着家人回到了韶山老家。

日子总要继续,毛福轩靠着当雇农养活家人,可在南京的见闻让他认识到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机缘巧合的是此时毛主席回家乡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毛福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主动去报了名,从此也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

在这里他看了很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心中革命的火种已经悄然萌发。毛福轩除了读书认真,参加活动也很积极,他的发言也很有代表性,逐渐也成了组织关注的对象。

1922年,毛福轩被派遣到安源煤矿,参与和指导那里的工人运动,后来的安源煤矿大罢工就有他的参与和策划。

由于毛福轩的各项表现都很好,他很快就顺利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组织安排毛福轩回老家工作,次年毛主席也回到了韶山,准备领导这里的农民运动。此时的毛福轩也是经久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毛主席就找他商议成立党支部,领导当地农民运动的事情。

投身革命

经过前期的酝酿和筹备,1925年6月的一个晚上,毛主席和毛福轩,以及当地的骨干分子庞叔侃、毛新梅、李耿侯、钟志申6个人在毛主席住的阁楼上秘密开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毛福轩担任党支部书记。

当几人面对鲜红的党旗宣读完誓词之后,每个人都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之后几个人就针对韶山的农民运动形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且对如何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毛主席当时已经是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得知他在韶山之后,很快就有人去抓捕他,在毛福轩等人的掩护下,毛主席才得以脱离险境。

之后韶山的农民运动就由毛福轩来指挥,他先后为党组织培养了20多名优秀干部,当地党组织也迅速扩大,到了1926年的时候,韶山特别支部升为中共韶山总支,党员也增加到了230多人。

1927年,毛主席回到胡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些考察就是在毛福轩的陪同下完成的。

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毛福轩被组织调到了上海,从事这里的进步刊物出版工作,但不久之后也被敌人发现,毛福轩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化名为毛恩灏,打入敌人内部

毛福轩的心理素质过硬,而且应变能力很强,很快就在国民党政府金山县的警察局混得风生水起,为组织传递了很多重要的消息。

1933年,毛福轩因为叛徒的出卖而暴露了身份,敌人刚开始想诱降毛福轩,从他身上得到更多的秘密,可毛福轩根本不为利益所动,之后敌人又用酷刑逼供,毛福轩依旧是宁死不屈,无计可施的敌人最终将他杀害,毛福轩牺牲的时候年仅36岁

主席挂怀

毛福轩牺牲前,还写下了慷慨激昂的遗书,激励着后人奋勇前行,而当初成了韶山特支时的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钟志申4名党员也都牺牲了,这五人也被后人誉为“韶山五杰”。

当毛主席知道毛福轩牺牲的消息时很悲痛,他认为农民出身的毛福轩能在工作中取得那么大的进步并不容易。

1938年,毛福轩的遗孀贺菊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收到信之后就立刻写了回信,鼓励她坚强地生活下去,照顾好子女,将他们培养成革命的接班人。同时,毛主席给她寄了500块钱,帮助他们过日子。

1959年6月25日,阔别家乡32年之久的毛主席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韶山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当年住过的阁楼自然也是毛主席一定要看的地方,他还回忆起了当初成立党支部的事情,说起了毛福轩。

听闻毛主席回到了韶山,贺菊英也十分激动,她看到毛主席之后一把拉着他大哭,毛主席看到贺菊英之后也被她的情绪感染了,主席激动得连喊了三遍:命胜利了!三句话一声比一声高,仿佛是在告慰那些为了革命而牺牲的英雄。

毛主席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这次回到韶山感慨很多,写下了《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小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确如毛主席写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就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崭新的天地。

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牺牲的英雄们,毛主席永远都铭记在心。

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故乡韶山,一位老妇人拉着他大哭,这位老妇人是毛福轩的遗孀,主席又想起了毛福轩,他连喊了三遍,革命胜利了,一声比一声高,用以告慰那些牺牲的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