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居家21天,13岁女孩一个举动击败父母,揭露万千家庭的隐痛......

 青榄家长地带 2022-04-18

前不久,看到一位妈妈的哭诉。

她的女儿今年读初一,疫情以来一直在家上网课。原以为这是个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机会,没想到孩子丝毫不配合。

孩子借口要听课做作业,整天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她劝自己要配合孩子,可到头来却收到了老师的“告状”信息:孩子竟然连作业都没交!

她严厉质问孩子原因,孩子全然拒绝沟通,语气越来越恶劣;

她苦口婆心叫孩子吃饭,孩子拖拖拉拉,吃完碗筷一扔立马回房间。

她想为孩子减轻负担,提醒孩子按时喝水运动,孩子更是当作耳旁风。


她想尽了一切方法,要么展示自己的威严,要么放低自己的姿态,可孩子就像个没有感觉的“铁人”,刀枪不入。

居家网课时期,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是所有父母前所未有的难题。

没有老师管教、没有同学引领,从前的育儿经验全都不作数,现在我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屋子里,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1.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充满了矛盾

居家网课后,比孩子更痛苦的往往是父母。

在微博上一位南京妈妈的反思,看得令人揪心。

因为疫情,南京从3月16日开始停课。

而她13岁的女儿,自从开始网课,就手机不离身。不仅拿着手机刷言情小说到凌晨一两点,还到处找同学要作业答案,应付父母和老师。

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如此失败,将女儿养成了这个样子。她开始愈发无助与迷茫,不懂这些年的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明白父母的焦虑与愤怒,可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


孩子由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逆反,对父母不敬和自作主张等情况,都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

居家网课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从前孩子在学校惹的祸,上课时开的小差,全都放大到家庭中。孩子的心理特征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和表达对象变了。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青春期大脑风暴》中,总结了青少年四种独特的心理特征:情绪强烈、寻求新奇事物、积极的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探索。

孩子爱看小说和玩游戏,是因为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代替从前和朋友们外出看电影逛街爬山,来探索新鲜未知的事物。

居家网课后,也让孩子的“社会交往”需求,只能通过社交软件来实现。那些和朋友约好一起打的游戏,非看不可的小说,都是为了获得同伴的认同与重视。

而我们的孩子之所以“说不得骂不得”,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

成年人处理信息时,会先在大脑皮层过滤,然后以平静的方式传递给杏仁核。但青少年处理信息时,往往会绕过大脑皮层,直接将信息“轰炸”给负责管理情绪管理的杏仁核。

同时,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拥有了自主意识,开始格外在意自己的领地,包括物理上的房间,和精神上的独立。

所以,每当因为疫情被关在家,父母试图“侵占”孩子的领地时,都会被孩子气急败坏地“轰”出去。

孩子不信任父母,家长也不懂得孩子的真正需求,本该亲密无间的家庭,就在这重重误解中充满了争吵。

但,居家网课不是亲子矛盾制造器,那些从前父母没机会、没时间深究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在居家中一一弥补。

2.

他们每一个行为背后

都藏着父母没有看到的需求

虽然青春期是孩子的必经之路,但过度的叛逆,则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对待青春期孩子最大的误区在于:他们只想让孩子“变好”,却忘了探究孩子“变坏”的原因。

于是,父母明明已经努力地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明白要尊重孩子、学会放手,但却始终无法言行合一。

一位已经成年的女孩,每当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期,都觉得无比遗憾。

她有一段时间特别难过,主动问妈妈“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可妈妈却不以为然,觉得她在做作地无病呻吟,还将这当作亲戚来往的谈资。

有一次,连亲戚的小孩都跑过来问她:“听说你觉得自己得抑郁症了……”

自那以后,她再也不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心里话,无论多难过沮丧,全都自己一个人憋着。



家长只看到了孩子“不愿意沟通”,却忘记了孩子曾经敞开的心扉。

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的角色不再是“引路人”,而是“观察员”。我们要做的不是干涉孩子的选择,而是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

因为每一个彻底叛逆的孩子,都一定有1000个可以被改变的瞬间。

一位妈妈讲述了她与青春期儿子的故事。

她14岁的儿子进入青春期后,性格变得格外暴躁,一生气就疯狂砸东西。

咨询心理医生后,她才意识到,孩子曾将解药递到自己的手边过,只是自己从未在意。

“我想起他哀求我不去上钢琴课,却被我厉声喝止;我想起他哭着控诉我霸道专制,而我却认为他小题大做。”


若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便会发现他们的每一次叛逆,都是因为父母的不认同。

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父母总是立马说“不”;

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时候,父母觉得是在找借口;

孩子崩溃哭泣的时候,父母觉得是在耍脾气;

等孩子心灰意冷拒绝沟通的时候,父母却拿出了自己的威严,逼孩子开口。

而我们的孩子,真的如我们想象般弱小,必须按照父母的安排,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吗?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厉害。

微博上一位青春期男孩的妈妈,在居家隔离23天后感叹:“儿子内心很强大,至少比我强。”

每当自己不经意间叹气,儿子都会安慰她:“妈,为什么要叹气?不要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全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养育孩子就像种下一棵树,孩子是小树苗的时候,我们要日夜浇水呵护。

等孩子长成了大树,我们唯一要做的,不是修剪他饱满的枝叶,而是靠在树荫下乘凉。

3.父母如何平稳度过疫情下的孩子青春期?

相信很多父母都意识到:

居家网课不可怕,可怕的是青春期孩子没有自制力,也分不清主次,在读书最重要的阶段里,荒废了学业:明目张胆抄作业、玩手机到凌晨一点……

青春期的任何问题,本质都是沟通与信任的问题。父母的苦口婆心讲的道理,孩子其实都明白,也做得到,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愿意做。

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父母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 父母先改变自己,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报告显示: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

孩子小时候,父母用手机应付孩子;孩子长大后,却责怪手机耽误了孩子。

一个很少在现实世界中得到肯定、关爱、陪伴的孩子,只能从网络中获得。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玩手机时,在责备孩子之前,父母应该先反思自己,有没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只有当父母抛弃一部分“严厉的家长权威”,俯下身子观察孩子,才能与孩子进一步沟通。


  • 父母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当“老师”


网课让孩子的课堂从学校搬到了家里,也让很多家长产生了代替老师的冲动。

上课的时候,老师还没点名,家长就各种小动作暗示,让孩子不要开小差;

记作业的时候,孩子都还没动笔,家长就迫不及待地在一旁拿本子记下。

一旦当惯了老师,家长便会不自觉地用老师的眼光去审视孩子,只在意孩子的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

而我们的孩子,也因此没有感受到属于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馨。

所以,想与青春期的孩子和谐相处,父母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越界。我们能给孩子提供的最大程度的帮助,就是一个良好的上课环境,比如舒适的桌椅、运转良好的电脑……

把老师该做的留给老师,把孩子该做的留给孩子,父母才能从焦虑的情绪中喘口气。

最重要的是,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给孩子提供最温馨的家庭环境。

  • 利用居家网课优势,建立与孩子的沟通桥梁


疫情网课,对父母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从前和孩子聊天谈心的时间,只有晚饭一小时,如今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倍增,拥有了更多了解孩子的机会。

建立与孩子沟通桥梁的秘诀在于,父母要把选择权与主动权留给孩子。

比如孩子写完作业后想看部电影,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挑选。无论是恐怖片、爱情片、推理片,我们都要全然接受,并和孩子一起看。

哪怕家长觉得孩子选错了,也是一个宝贵的成长机会。

这不是一种无奈的退让,而是一种智慧的“前进”。唯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与接纳,孩子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

  •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下,和善而坚定地与孩子立规矩


听过很多妈妈的吐槽:“在家不做作业整天玩手机,懒懒散散,受不了孩子了。”

青春期的孩子难搞,很多行为都在挑战父母的底线,难道只能听之任之,不能给他立规矩?

肯定不是的。

青春期的孩子一样需要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需要明白必须遵守的规则。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家长定下的规矩孩子大概率是抵触的心态,要么不予理会,要么敷衍了事。

而在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爱和自由、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的大前提下,家长再给TA提建议或立规矩,TA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和遵守。

关于立规矩,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最好是通过平等的良性沟通来进行。

比如,可以开个家庭会议,讨论和确立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矩。像文章开头提到的“看言情小说到凌晨”、“不交作业”就等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定下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然后坚定地执行。

跟孩子沟通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同时从帮助孩子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解决方案。

总之,如果您和青春期孩子的关系剑拔弩张,不妨先修复关系,再解决实际问题。


青春期是孩子给家长的一个宝贵的建立或修复良好亲子关系的机会。

孙云晓老师有句名言: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这场疫情,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和孩子坐在同一张课桌前,学习亲子相处的正确方式。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只是有些父母不懂如何爱孩子。

让我们一起在学习中摸索,在摸索中走向孩子的内心深处;以爱和智慧,用心陪伴他们从少年健康成长为青年。

共勉。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李耳耳,终身成长的教育学研究者,与孩子一起,越变越好。

青榄家长地带(ID:educool):100万中小学生家长聚集地,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育方法,让育儿变得更轻松;研发并提供各学科趣味小课,让孩子爱上学习。


▼▼▼


文章不错,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