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心得

 积沙成塔0u3svg 2022-04-18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sè)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心得

第五十六章

有人说“道可道”指“道”是可以言说的,老子花那么大力气说“道”,说明是可以用文字来解说的。

对这种观点,我保留意见。毕竟这么几千年了,又有谁用文字说清了呢!

此章,老子以道之“玄同”核心理念为我们再次说道。玄同思想是道德经》的核心之一,不过,却是被历代学者所忽视的思想。

“玄”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根极细长的丝线,肉眼极难看见的丝线连接着两个物体,但却真实存在。老子用“玄”来表达这一思想,可见其用字之精妙。

肉眼看见的是有形的存在,无形的存在的却不能见,但有形不能解释有形,因为有形来源于无形。有形是现象,无形是本质,是本质决定现象,要知道现象必须领会本质,玄就是本质。

“玄”是最深刻的万物的内在联系,万物因为“玄”而同。老子说“同谓之玄”,已经实证了“玄同”的最高的教法。

老子信守不言之教,迫不得已说了五千字,所以《道德经》十分珍贵。“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此句经文正是提醒世人不要执着《道德经》的文字,而是要超越文字。《道德经》是用来参悟的,不是用来说文解字的。

玄同妙理就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真实境界,只有在实证中才能知道什么是玄同。禅宗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自知而他不知”就是此句经文的义,不是不想告诉你,是无法发告诉你。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心得

《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玄通和玄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玄同才能玄通,不能玄同就不能玄通。玄同是体,玄通是用。

河的两岸没有桥梁,架设一座桥梁可通,没有桥梁就是断。世人眼中没有桥,是断,圣人眼中的玄就是桥,可以连接两岸,有了“玄”就有了通。肉眼面前是断,无法跨越,在玄妙面前都是通。

老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的修法,揭示了万物玄同。万物的无差别性是因为道生万物,同一个母亲所生,血脉相同。儿子众多,母亲只是一个。看见众多儿子,但证悟者心中只有唯一的母亲。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是证得玄同境界的方法,关闭了外界欲望和无知的通道,修行人修无念无心,与外界的纷扰自然切断,获得内心的清静。这一证法与前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正好相通。

“和其光,同其尘”是证的结果。老子入玄同大定,证得万物万法得一。世人心中有物、有分别就有物质的障碍。老子实证到的物只是显了形的假象,所以无质无碍。众生非众生,是影子。物不是实物,而是假借物,所以是玄同无质无碍。

六不可得是老子对世人深陷亲疏利害贵贱六事而发出的悲悯感慨,因此,以玄同得一之法来解救。万物玄同,亲疏利害贵贱六事必消融于无形。玄同力量不可思议,“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