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明白一件事不容易

 早晚积累 2022-04-18

我自认为自己并不是很擅长沟通,但我有时发现,身边很多人在安排事情时很难把一件事说清楚。

这件事告诉我沟通和表达,真的很重要。

有一次,我跟项目上的同事开完会,做了个游戏。游戏很简单——撕纸。

我让大家每人拿一张A4纸,游戏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次:我说把纸撕成两半,不准问为什么。你会发现,有的人撕成A5,有的人撕成两个长条。如下图:

         (长条)                    (A5)

看着大家不一样的结果,我说,你看话说不清楚,就容易出现不同理解。其实我希望撕成两张A5。

2,第二次:我说把A5撕成四等份,你会发现,如果只说这些,会有三种答案。如下图:

(长)            (短)            (方)

但这一次会有人提醒,撕成什么样子?有的人撕成长的,有的人撕成短的,有点人撕成方的。

3,第三次:我让其中一个同事,用语言表述,让其它同事按照他的表述来摆下图的图案。

说的人只能描述图形不做评判,

听的人不可以说话只听指令。

你猜十分钟时间最后有几个人摆对了。12个人只有4个人摆对了。

过程中,负责表述的同事,发现其它人摆的形状各式各样,完全不对。一度让大家从头开始。

其实这个游戏是我在十年前看余世维的《有效沟通》时看到的。

游戏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我们总认为自己说的很清楚了,其实很多时候说的人说不清,听的人也听不明白。

这个游戏,我也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玩了。我发现小朋友的表达能力要好很多。五分钟左右就说清楚了。

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也明白了:

说明白一件事,和别人听懂你说明白一件事。完全是两回事。

说就相当于编码,而听相当于解码。只有编码和解码的信息一致,沟通才会顺畅。

好比一张唱片,只有好的播放机,把声道都还原出来,并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音乐才能被听到。

为什么很多时候,会沟通不畅。就是因为编码和解码出了问题。或者,你以为的解码,与对方的编码其实并不一样。

对此,我有两个习惯。

如果是领导安排工作,我会复述一下。

如果是安排他人事务,我会要求对方复述。

如果是我自己安排事情,我还有个常用的工具,五个字——时、地、人、事、物。

灵活运用这五个字,很容易把事情说清楚。

比如行政安排司机去车站接人,可以说:哪天几点?去哪个车站?接什么人,对方有几个人?对方因为啥时来?你开什么车,几座?

比如工程师可以这么用这五个字:什么时间?在哪里?需要哪个工种,多少人?做什么事?准备什么工具?

再比如采购约谈,用这五个字:哪天几点?在哪儿?需要哪些人来,什么级别?谈什么,技术还是商务?对方需要带什么:标书?承诺函?还是?

我经常用这几个字为自己服务,屡试不爽。

其实要说清楚一件事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比这个更难的是向别人说清一个概念或认知,或者某个细节。

要说明一个概念,这需要很好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很多人知道比特币或区块链,但真要向别人讲解,三分钟以内能说清楚的,其实没有几个。

而要说清楚一个场景,这件事更难,因为需要非常细致的观察力。你注意看一些小说,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想象出非常详细的画面。比如下面这句话: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发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这是《老人与海》第一页的一段话。

若是你问我这些有什么用?我还真说不好。

但我知道,如果沟通时能够说清楚,沟通效率和效果会更好。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这更重要,关系到你能否在很短的时间,把自己的观点或者所见所闻,表达清楚。

观察力会让人对周遭感知更敏感,也会体现在表达上。

“时地人事物”的运用来自工作,

而认识到理解力和观察力的重要性是因为写作。

参考文章:

这五个字能在工作、演讲与写作上给你点启发

上一篇文章:

写的一般写得有啥用?

爱积累的磊

早晚积累

每天变好一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