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爱凌的成长经历可能无法复制,但她妈妈说的这3点人人都能用

 早晚积累 2022-04-18

谷爱凌说:

“我并不想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希望我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人不相信这是我的初衷,他们和我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永远无法体会到,我有幸每天感受到的喜悦、感激和爱。如果有人不相信我或者不喜欢我,这是他们的损失。”

这是18岁的冬奥冠军——谷爱凌——答卫报记者的一段话,说得真好。

谷爱凌不仅滑雪滑的好,她在时尚圈也做到了自己心目中的最好,她还能跳芭蕾、弹钢琴、打篮球、能攀岩、会骑马……

兴趣广泛。当然她还是个学霸,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提前一年高中毕业,在大学入学SAT考试,1600分她考了1580分。

她的母亲斯坦福毕业,父亲哈佛毕业,外公也斯坦福毕业。

相信很多人都刷到了谷爱凌上面的经历,她对滑雪的热爱,她在学业上的优秀,她家人高学历的氛围,所有这些经历都无法复制。

对于普通人也许这些只能当做故事看看,似乎与我们关系其实并不大。

但我想说,在我看了她的经历之后,我发现谷爱凌所做的3点对我启发最大,并且这3点每个人都可能做到。那就是她妈妈教育谷爱凌的方法:一是睡觉,二是学习,三是玩。

接下来就围绕这三点聊聊。

一、

首先聊聊睡觉

谷爱凌的妈妈说,从小到大,她对谷爱凌的教育就是『第一多睡觉、第二是学习、第三是玩』。

从8岁起,谷爱凌每天要睡10小时,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她管她妈妈叫『睡眠警察』,她妈妈总是强调她要睡好觉。

谷爱凌自己也说睡眠是她比那些专业运动员做得更好的秘密武器,睡眠能够促进身体和大脑的成长。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体育明星苏炳添,苏炳添身高只有172,这个身高并不具备短跑的优势,但他跑出了亚洲最好成绩。

他有一个习惯,每天10点准时睡觉,每天总是保持非常好的睡眠。他说:如果连自己都控制不了,那还想什么成功。

睡眠似乎让谷爱凌和苏炳添更专注。

睡眠真的有那么管用吗?也许睡眠的作用真的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靠免疫系统排除毒素,但科学家们并没有在大脑中发现免疫系统。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工作,不可能没有垃圾产生,那么大脑是如何排除毒素的?

原来大脑中有一种叫做脑脊液的物质,它在睡着的时候充满脑细胞的空隙,进行『冲洗』脑细胞间隙里的毒素。

而脑脊液在睡眠状态下工作最活跃。在清醒状态下几乎不工作。

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睡眠状态向下脑细胞会收缩,这正好增加了脑细胞之间的空隙。

用这样的方式,脑脊液的工作路径,仿佛在大脑中再造了一个免疫系统。

这也是为什么一觉醒来我们往往更加精神的原因,因为睡眠越好,大脑内的垃圾清理的越干净。

详细的理论,不妨看看下面这个TED视频:

再来看看谷爱凌的妈妈谷燕,北大化学专业,人工合成胰岛素专家沈同的学生,22岁去美国。拿了澳本大学全奖,生物学硕士,又去了斯坦福读书,最后做了金融。她妈妈是个生物学家。一定知道更多有关脑科学,知道更多睡眠对人体重要性的知识。

这也许是谷燕为什么要做女儿谷爱凌『睡眠警察』的原因。

睡觉咱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睡好觉当然不能让我们拿到冠军,但能让我们精力充沛,更能专注,这就足够了。说完睡觉我们再看看学习。

二、

『具象化』学习法

谷爱凌有个习惯,在尝试一个新动作之前,她会评估这项工作的风险和恐惧,然后闭上眼睛在意识里详细描绘这个动作的每个细节,她把这叫『具象化』。

直到完成落地会有一种破茧成蝶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她能感受到类似『入境』的感觉。

这个方法帮助她一次又一次在世界级的大赛上完成了从来没有做成的动作。这是谷爱凌写的文章里说的,我摘了一部分,如下图:

(摘自凤凰网,回复谷爱凌查看全文)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靠脑袋想象,就能完成复杂又危险的动作,这怎么可能?!

但我想说,谷爱凌用大脑想象动作的方法,可能算得上是顶级的学习方法了。

同样的方法苏炳添也在用,苏炳添2014年下决心更换起跑脚之后,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脑海中练习,慢动作重复起跑的一步、两步、三步;走路时也会故意模仿一下起跑动作,体会右脚顶一下发力的感觉……』

这个方法是有科学根据的,科学家研究过篮球运动员,两对运动员一队投篮训练,一队掌握方法后用大脑想象投篮去练习,后者的得分和前者一样好。

这个打篮球的案例出自下面这个TED视频:

后来,我在书中又找到了另一个理论依据。在《语言学的邀请》一书中有一个概念,叫『内向含义』和『外向含义』,能用眼睛看到并理解的,是『外向含义』,比如桌椅板凳;无法用眼睛看到,能用大脑想象的,是『内向含义』,比如天使。

按这个理论,一个无法在大脑中既无法形成『外向含义』,也无法建立『内向含义』的信息,其实我们的大脑是无法理解的。

这时,这样的信息对大脑来说其实就是噪音,是无效信息。

所以,谷爱凌能够第一次就能做成1640那个高难度的动作,除了运气之外,相信她已经在大脑中练习了很多次。

她最后一跳,只不过用身体演绎了大脑中的画面而已。

所以你看,从谷爱凌和苏炳添他们用大脑想清楚动作细节,在大脑中建立『内向含义』的方法,简直就是顶级的学习方法。

三、

最后说说玩

谷爱凌的妈妈说她的教育方式第三个是玩。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玩是不务正业,跟学习没有关系,但是很多学霸的经历让我们发现:文化成绩好的人似乎都是会玩的,他们有广泛的业余爱好,玩的越开心,学习成绩似乎越好。

我在学生时候没有想明白这件事。谷爱凌对待运动和学习的态度是运动的时候就百分百的运动,做作业的时候就百分百投入地做作业。

从大脑的运作机能来说,这两种不同的信息输入不仅没有给大脑负担,反而是让大脑更放松了。

加上百分百的投入其实就是特别专注,这让每一次运动和学习的效率都特别高。

戳这里一键关注我)

另外我还注意到谷爱凌妈妈每一次在赛场鼓励女儿时,总会说一句话,不要有压力。

这样的心理状态去比赛显然更能让她更专注在自己的动作,而少受心理因素的干扰。

如果把运动看成是玩,我想谷爱凌的各种专注离不开她妈妈的刻意引导,平时专注学习,周末专注训练滑雪。

《心流》那本书中提到,人专注于某件事情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那个状态就是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越多,人其实越容易主动集中注意力。

运动的时候人往往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也许正是这样的心流状态强化了学习时候的专注力。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往往会不经意间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我们会在孩子专心玩积木的时候,过去夸孩子,你好棒啊。我们会在孩子和小伙伴玩的很尽兴时,过去提醒别摔伤了。或者提醒孩子来喝口水。

实际上每一次打断其实都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我发现这个问题是在屁孩小时候一次踢足球。

我拿着手机想帮他拍照片,大声跟他打招呼,孩子非常投入根本没有听到我的声音。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孩子的专注力就是被大人不经意干扰的。

后来发现有很多智慧的父母,能够陪伴孩子在海边玩沙子或者做游戏,一直玩到孩子说走才停。这其实就是在呵护孩子的专注力。

那次以后,孩子在专心玩或者看书时,我几乎从不去打扰他。

只不过需要注意的事,这里的玩应该是主动集中注意力,而不是玩电子产品被动集中注意力。

谷爱凌的滑雪就是在主动集中注意力,让自己通过刻意练习体育技能的情况时,让自己更专注。

小结一下:

以上主要聊了三个部分,睡觉、学习和玩。

谷爱凌通过每天睡10个小时,让身体和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成长,这件事我们可以做;

谷爱凌通过在意识里想象新动作,在大脑中建立『内向含义』的方法让自己进步,这件事我们也可以做;

通过专注的运动,也就是主动玩来调节放松大脑,训练更好的专注力,这件事我们也可以做。

我们无法复制谷爱凌的经历,我们可能也无法成为奥运冠军,但她妈妈说的这三件事我们每个人都能做。

谷爱凌除了优秀之外,其实她每一次比赛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谷爱凌多次表示,自己参加比赛并不是要把他人比下去,而是要跟自己比,要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想,这也许正是她每一次都能发自内心微笑的原因。因为她在为自己活,她在享受体育给她带来的快乐。

最后,用谷爱凌说过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

谷爱凌说过一句话:

People can't take away that I've already done。

别人夺不走,我所做过的事。她说那是她努力得来的,应得的成就。

我想说,睡好觉,多学习,主动玩。

做时间的朋友,用时间积累的东西,别人夺不走,也最珍贵。

参考文章:

苏炳添用脑子跑步给我什么启发?

上一篇文章:

持续学习!你是不是把它想简单了……

爱积累的磊

向他人学,与自己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