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桂园中学初三(16)班 黄佳颐 
对国画,我原本持着一种冷漠的态度,认为它孤高死板,阳春白雪,普通人难以欣赏。直到亲自落笔,我才发现画国画这事,真带劲! 【对国画的理解和画国画的感受】 因为我年纪小,接触“国画”不久,老师就让我先自己探索一番。于是我拿着又长又沉的毛笔,在砚台上蘸上油光发亮的墨,随意涂抹着花花草草。不同于颜色明快的水彩画,国画的色调沉稳端庄,主体排布更为松散,让我一时难以适应。我能做的,只有不断练习。落笔又提笔,我朦胧地感受到了国画的诗意。它如流火般霎时掠过我的心头,顷刻间燃烧,只留下了微弱的火星。而正当它逐渐燃成火苗时,我的心就猛地迸发出对国画的热爱。【比喻形象、生动】 【初学国画的经历和感受】 之后,我主动报了国画课,想要对这门艺术有更深的了解。对美的渴求,似缕缕阳光,引领我走上了国画之旅。起初,我拿笔还颤颤巍巍的,并且习惯于儿童画的画法,仿其形而不得其神。终于,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模仿中,于一张张惨不忍睹的废稿里,我渐渐悟出了一点国画的门道:虚实结合,强调留白与意境。 【上国画课的进步与感悟】 握一支狼毫,在砚中吸饱烟墨,怡然下笔。在生宣上点簇提拉,先控制好力度,勾出轮廓;再用侧锋,横刮出水的纹理;最后用淡墨渲染,一线潺潺泉水就跃然纸上。从一窍不通到渐入佳境,国画带给我一种成就感。 【画国画的过程、享受——精选动词,动作流畅、连贯】 国画不仅带给人们美,更能培养人的心境。在快节奏的社会,国画让人多一分从容不迫,给人添一分镇定自若。如一代大师心中有丘壑,志趣存高远。有时我在夜里练习国画,提笔画毕,恍惚间,仿佛自己也是一朵墨花,一处远山,泊在漫无际涯的空白中,泊在杳然无极的时间里。【物我合一,何等陶醉】这种与自然相通之感,真带劲! 【感悟国画对人心境的积极影响】 暑假陪家人登山、野营,那晚正下着润润酥酥的小雨,雨水洗尽山中的烟火气,分外静谧。等到雨停了,我们在山上搭起帐篷,准备休息。夜空如稍含淡墨的毛锋,给大地晕上一层墨色。远山淡影,层层叠叠,似处处墨迹,亲吻地平线处的白宣。【比喻、想象巧妙】这一处温婉的美景,不正是造物主描摹的灵巧国画吗? 【眼前美景幻化为心中国画】 心中有画,则处处皆是景,而人生亦如此。以画国画的雅致和沉静,细细绘制生活的画卷,方能为人生添彩。 【由画国画升华到画人生——升华主旨】 (指导教师:胡琪) 小作者描述学习画国画的经历、感受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达了对传统绘画技艺的热爱、赞美之情。文章以“画国画的经历”为线索,将画画活动、个人感受、情感抒发、认识变化等巧妙融合起来,巧妙阐释了“这事,真带劲”的具体内涵。文章题目口语化,有情味,有悬念。过程描述完整、生动。一、巧妙运用术语。术语是在某些专业或学科领域运用的约定性语言符号,是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恰当运用术语,也是一种语言表现的艺术。本文表现的是“我”学画国画的过程,为了准确表现画画的特点,文章注意选用一些专业方面的语言。如初学国画,“于是我拿着又长又沉的毛笔,在砚台上蘸上油光发亮的墨,随意涂抹着花花草草。不同于颜色明快的水彩画,国画的色调沉稳端庄,主体排布更为松散,让我一时难以适应”,这其中,有画画必备的用具、材料——“毛笔”“砚台”“油墨”;有区别于“水彩画”的“色调沉稳端庄”,还有“主体排布”等术语。上国画课,“握一支狼毫,在砚中吸饱烟墨,怡然下笔。在生宣上点簇提拉,先控制好力度,勾出轮廓;再用侧锋,横刮出水的纹理;最后用淡墨渲染,一线潺潺泉水就跃然纸上”,运笔术语“点簇提拉”“侧锋”“横刮”等词语,准确地表现出画画的动作特征。 在写作中,根据表现对象的实际,恰当地选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词语,能够很好地表现某些领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语言上也更加严谨、准确。二、描述生动、形象。如“有时我在夜里练习国画,提笔画毕,恍惚间,仿佛自己也是一朵墨花,一处远山,泊在漫无际涯的空白中,泊在杳然无极的时间里”,运用生动的比喻,表现物我两忘、陶醉于绘画中的美好感受,两个量词“一朵”“一处”和两个“泊”字,用词精当。再如“夜空如稍含淡墨的毛锋,给大地晕上一层墨色。远山淡影,层层叠叠,似处处墨迹,亲吻地平线处的白宣。这一处温婉的美景,不正是造物主描摹的灵巧国画吗?”,由于“我”醉心于国画,所以眼前美景也自然地化成了心中优美的国画图案了。描写生动形象,想象十分巧妙。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翟艺渲:讲求议论文中描写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