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北情”征文】曲振明:鲁北情深

 昵称73531636 2022-04-19

近日吕庆芝老人回忆和王震首长见面合影的视频


鲁北情深


记山东支边青年的楷模吕庆芝

60多年前,在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岁月里,数万名支边青年中,有一位杰出的代表。她,就是山东支边青年八五二农场四分场职工吕庆芝,她多次受到过王震首长的表扬和接见。1964年5月,她代表八五二农场参加了黑龙江省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先进个 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著名作家丁玲特意采访了她,写了一篇《沃土育新人》的文章,发表在农垦总局机关报《农垦报》上。  


1964年5月吕庆芝参加黑龙江省学大寨先进集体、个人积极分子表彰大会时在哈留影
吕庆芝出生在山东兖州县王因公社玉皇庙村,1959年她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发出的“支援边疆建设,开发北大荒”的号召。支边来到了北大荒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当时任铁道兵司令员的王震对发展畜牧业非常重视,吕庆芝在养猪班担任班长,王震多次对她进行了表扬,并称她为“红色饲养员”。1963年她带领的姑娘班被评为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她还写过一首学雷锋的诗发表在《农垦报》上。她几十年来还清楚地记得和王震在一次吃饭的情景,王震让她坐在他旁边,一会服务员上了一盘拔丝土豆,并端上来一碗水 ,她正好渴了端起碗就把水喝了,王震笑着说:小鬼这碗水不是用来喝的。她说:水不是用来喝的,是干什么的。王震说:刚出锅的拔丝土豆烫,需要用水蘸着吃。



1964年五一黑龙江省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个人积极分子表彰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吕庆芝参加了大会并发了言。开会回来每天都能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最多时一天收到四十封信,还有向她求婚的。下放到农场改造的丁玲在农场宣传部干事的陪同下,对吕庆芝进行了采访,并给养猪班的全体姑娘照了相,还专门为吕庆芝个人照了相,写了一篇《沃土育新人》的文章,发表在1964年的《农垦报》上。此篇文章受到造反派的批判,他们说沃土怎么能够育新人,应该是毛泽东思想育新人。吕庆芝感觉是自己连累了丁玲,一次她去黑龙江尚志买了一本丁玲的书《丁玲书简》,她一直保留着这本书,想她了就拿出来看看。

1965年9月在学雷锋活动中和演讲队的同志留影
1965年她经组织介绍嫁给了一位转业官兵。不但住房简陋,也没有任何家具,她花三块钱买了一把凳子,现在还保留着。她结婚才几个月,第二批社教开始,为了不影响工作,已经怀孕的她,决定把孩子做掉,农场医院不敢做,她找来分场领导担保,做了手术打掉了孩子。1965年底她在友谊农场八分场社教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还担任八五二四分场妇女干事,妇女主任。在农场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中,她连续三个月跑遍了农场连队的所有党支部,进行演讲。
  


1996年6月1日,八五二农场召开了建场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吕庆芝代表山东支边青年进行了讲话。在她的发言中有这样一段讲话:从1956年5月至1959年9月,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支援边疆建设、开发北大荒”的号召,以32名四川青年为首批,相继由河北、山东、上海等地自愿报名的支边青年六千余人,先后来到农场,投入到开发建设北大荒第一线。当时农场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宿舍,我们就在猪圈里搭上板子,下边养猪,上边睡人,夏天要驱赶肆虐的蚊虫,冬天要抵御刺骨的寒风。一年四季都有野兽在外嚎叫,艰苦的自然条件没有使我们退却,反而激发了我们坚强的斗志。同志们都拼命地劳动,今天你起的早,明天我一定要比你起得更早。你一口气割半亩地,我咬牙也要割六分。凌晨两点起床去收割,看不清自己的垅,只能先找到昨天下班时插的旗,再摸着黑干。冬天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在野外脱谷,冻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吃苦在支边青年心中已成为无尚的光荣,我们为手上蘑起血泡而骄傲,为喝饮冰雪而自豪,为那磨破的衣服缝上块块补丁而欣慰。就这样,在农场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支边青年和转业官兵一起,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打开了创业局面。短短几年里,支边青年中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958年12月,河北青年“铁腰姑娘”孟庆芬,出席了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4年5月,吕庆芝代表八五二农场参加了 黑龙江省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90年夏和王震副主席合影(第四排右侧第二人为吕庆芝老人)
1995吕庆芝的爱人退休以后,她们全家离开了北大荒,来到了丈夫老家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泸溪县。来到异地她没有忘记北大荒,经常向周围群众宣传北大荒,宣传王震对建设北大荒的丰功伟绩,宣传著名作家丁玲的光荣事迹。并受泸溪县高中毕业班老师邀请,给5个班300名学生讲北大荒的事迹,她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获得了学生一阵阵掌声。如今八十二岁的老人,生活得很幸福,一个儿子在县医院工作,女儿在黑龙江尚志工作已经退休。孙子在北京上大学。她仍然在坚持 看书学习,她看《党支部生活》 ,看《老年报》。

吕庆芝老人八十大寿留影


作者简介
曲振明,1962年出生于852农场、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北大荒作协会员。曾在《新时代党建》杂志、黑龙江广播电台,《黑龙江农村报》、《北大荒日报》、《双鸭山日报》、《三江日报》发表作品多篇。现居山东威海。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