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版图的鸡冠之行(十)重返北大荒——八五三农场2分场

 雁窝岛69 2018-06-12

重返北大荒——八五三农场2分场

 

81

昨天下午走出旅店没几步,看见门口在卖圆圆的大馒头,6角一只,当场买了边走边啃,很好吃。今天早饭就去了那小铺,几个妇女手工在做馒头,每一个过秤都是3两,我连吃2个馒头2碗豆浆,大家都说这馒头好吃。

今天计划去2分场场部和3队,北大荒战友张桂滨开车送我们去,王泉龙副场长原来也是郝转意战友,他也陪我们去。总场到二分场的路很好走,但是通往3队的路在铺水泥。一片雨云眼看着从完达山飘来,顷刻间下起了大雨,小车一会在水泥路上的草帘子上开,一会在泥地上打弯。老张很小心开,还是遇到几次过不去的情况,于是下车找石头垫,两位老战友雨水和泥水弄了一身。

2分场3队遇见许多老人,听说老知青回来,大家都出来招呼,热闹一个上午。郝转意一家一家去看战友,我们跟着去看看他们的生活。3队村子里干干净净,沙石小路的两边种着不知名的小花。砖瓦平房的院子是木栅栏围成的,小院种满了各种蔬菜。家里彩电、电脑、网络,基本设置齐全。3队的晒场很漂亮,晒场边的农机站各式农机排列整齐,库房上保养间三个大字依稀可见还能辨别。
    午饭是老同学老战友戚正标副场长安排的,在分场一家小饭店,菜肴都是大大的盘子,味道很好,有鸡蛋豆腐、小鸡粉条、青椒牛肚、鹅掌鸭肝、烧大鲤鱼、炒小白菜,开了一瓶白酒叫“金宝清”。王副场长管机务,他管农业和基建。

八五三正在进行小城镇化建设,从总场到分场到处在修路,到处在造居民商品房,商品房的式样和大城市一样,底层靠街是商铺,二楼以上为一梯二户或一梯三户,每户基本是二室一厅,另外底楼朝南是商铺,而朝北是车库,这一点设计很独特。农场号召大家买商品房,逐渐将原来的砖瓦平房拆除。价钱应该说很便宜,分场的楼房每平方1千元,总场的2千到28,十几万可以买到100平方之内的,具体细则我也不去打听,但是每家都有各种补贴优惠是肯定的。八五三职工的退休工资听说在1500元左右,如果是学校教师或者医院医生,事业单位退休的可以拿到2千到3千元,这对于当地的物价房价来说,应该是不错的(在上海也是不错的)。但是许多中老年人还是喜欢小平房,主要是有个院子可以种种菜。这里水费每月6元随便用,电费是五毛钱一度。

戚正标是郝转意的老战友,也是我小学的老同学,在北大荒的重逢让我们分外激动。戚正标请我们去他家看看,分场新造的楼房,二室一厅,有阳台、厨房、卫生间。厨房用液化气,有电冰箱、电饭煲。卫生间有抽水马桶、洗脸水盆、淋浴设施、洗衣机,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小巧的液晶控制器显示热水有70度。厅里有带机顶盒的彩电,有落地音响,有大沙发。办公桌上有宽带网络电脑。冬季的供暖是地热,整个地面地砖是热的,老戚说容易起尘。玻璃窗是三层的,可以有效保暖。老戚孩子老婆都在上海,明年他退休了就回上海。

    晚饭在总场张桂滨家吃的,老张白天为我们开了一天车,还请我们吃晚饭,真是热情。老张的妈妈夏班长是郝转意当年农工班的老领导,当年她从山里采蘑菇做的一锅鲜蘑菇汤让郝转意终身难忘,今日相见,真是说不完的话。张桂滨的夫人谭护士长心灵手巧热情爽快,与婆婆相处堪称典范,婆婆和妈妈同住南间大屋,我们几次遇见两位老人晚饭后在街上散步,亲同老姐妹。老谭做了八宝粥、西葫芦煎饺、在水稻田散养的大鸭蛋她自己腌成的咸蛋。我一连喝两碗粥吃四个煎饺一只大鸭蛋(这鸭蛋味道从来没有吃过,真是好吃),撑的走不动路。张桂滨的家是总场的老楼房,又大又宽敞,特别是阳台,足有十几米长,非常有特色。他儿子是医院医生,儿媳是电视台播音员,闭路电视开着,老张指给我们看“这就是儿媳妇!”。




2分场3队的平房,路边的小花


2分场3队的道路


2分场3队的居民健身广场




2分场3队机务的老保养间


2分场3队的农机站


2分场3队农机站


2分场3队的场院仓库


苗圃

晒场

 

 


2分场分场部的老房子


战友家院子里的菜果


树上挂满了果子,快要熟了。有院子,想种什么种什么。呵呵,除了红花100号。


2分场场部居民楼房远眺,近处是电影院。


新楼房的朝南面


新楼房的朝北面,注意车库的设计,估计不够用,东北高寒地区冬天没有车库,车冻了无法发动。


楼梯很漂亮,转弯处有地砖,电表在一楼集中。呵呵,小广告和上海一样多。


一梯两户的防盗门


客厅的摆设


客厅的摆设


厨房


另一家的厨房


卫生间


阳台上的花卉


阳台望出去的景色,远处中间偏右是完达山的主峰。


2分场的小超市,冰棍冷饮都有,冰柜没拍出。



张桂滨家老谭做的晚饭,黑米八宝粥、西葫芦煎饺、水稻田散养的鸭子下的蛋,味道好极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