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艺术启蒙:美育专家带你打开感性智慧培养,释放天生艺术家

 逍遥_书斋 2022-04-19

很多宝妈,总想要带给孩子更好的艺术教育

但如何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和气质?

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和美育?

关于美育,你真的做对了吗?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美育,我们一直在提,总说“德智体美劳”应该全面发展。可什么才是美育呢?

大家通常理解就是爱美,学学艺术这些“无用”的、但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这中间的误区,一是不知道美育究竟育的是啥?二是觉得反正也不怎么重要。

所以我们先回答这个问题。

01

什么是美育?

我们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文化课,学知识、学品德、学规则,这些课程其实都是在培养我们的理性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美育的区别在于,它培养的是我们的感性思维、感性智慧。

前一段时间我们都看了春晚里特别美的那个舞蹈——《只此青绿》。但网上大量的言论都在说没看懂,这个“懂”字就可以看出已经是在启用理性思维了。

当你开始揣摩,这个动作代表啥?这个舞想表达啥?讲的是个啥故事?想说明啥道理的时候,就忽略了原本的感性层面的感受。当你看到这个画面,你最直接的感受是舒服的、喜欢的、开心的、陶醉的、还是不喜欢?

我们接受的教育不断提醒我们去进行理性层面的思考,这恰恰是因为我们缺失感性教育。这就是美育要做的事情。

02

感性思维有什么用?

我们所说的共情力、同理心、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都是感性智慧,所以蔡元培先生才会在20世纪初就提出应以美育代替宗教,可见美育对于人精神层面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越来越关注人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那我们就该知道如果我们只关注他精神活动的理性而忽视感性情感层面,那就不会是一个人格健全健康的人,所以美育就是侧重人情感心灵层面,是完善健全人格的教育。

前一阵,父母圈疯狂转发一位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讲的,认为未来孩子成功与否全在感性智慧的高低了。于是宝爸宝妈纷纷认同,感觉找到了方向,开始疯狂重视起孩子的艺术班学习了。于是问题又来了。

03

美育和艺术教育是一回事吗?

大多时候家长甚至老师、专家在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甚至功能上是在进行德育。混为一谈的结果是导致我们虽然知道美育重要,但在实施上并没有朝着那个方向去,没有真正达到培养感性思维和健全人格的目标。

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来达到完善人感性智慧的教育。

首先审美活动的范围和内容远比艺术活动广大、丰富,除了艺术、生活中服饰美食家居陈设、自然景物中也同样存在美、存在审美对象。

其次,艺术活动是需要技术技巧的学习的,而对于审美活动而言这部分不是必须的。但是,艺术教育确实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家长说了,说了半天好像还是得学艺术。这话本身没错,但也有些区别。

04

怎么做才能达到培养感性智慧的目的?

就像很多家长说:“我不想让孩子搞舞蹈专业,或是成为钢琴家,就是想他培养一下气质,陶冶一下情操”。

那么我想问家长,在孩子学习一年两年舞蹈、钢琴之后,您觉得您这个目标实现了吗?在一次次哭天抢地的压腿练琴中,他的气质提升了吗?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呢?

您让他进行的艺术学习并不是以美育为目标的,而是以技能为全部的学习重心。说白了,学一项技术,和学习数理化语文英语毫无区别,一样用的是理性思维,还加上肌肉训练。

这也是我们目前大部分艺术教育的一个病态的现状,只重技术技巧。因为这个看得见摸得着,而忽视内在感受力、审美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本是艺术中,最重要的感性智慧部分。以考级、可量化的评价为指标,背离了美育的初衷。

只有当艺术教育着重于通过艺术陶冶人的性情、作用于人的心灵,提高人文素质与审美修养时,它才纳入了美育的范畴。

因目标指向审美能力,自然轻技术部分,重以感受力、共情力、鉴赏力的培养,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形成,最终陶养的是性情、修养及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这恰恰是每个孩子都应接受且必不可少的普及型艺术教育的部分。

文章图片7

先进行美育启蒙,在尝试体验中发现对某一种形式更多的兴趣,再去从事专业技能学习。不建议一上来就让孩子先学技术,不仅会磨灭兴趣,也容易造成对艺术的误解。让孩子过早地误以为,艺术就是这样枯燥的练习。

有条件的话,多带孩子去听听普及型的音乐会,看看现场的表演,中山音乐堂、北京音乐厅、国图音乐厅都会有那种小型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也有这种惠民的讲座加演示。还有一些经典的舞剧呀、音乐剧。展览也可以多让孩子去看看。

在学习某个艺术门类或项目的时候,试着和孩子一起去找其中的兴趣点,不要以考级作为目的。只练考级要求的一首曲子,任谁也不会有兴趣。在舞蹈中,考级里的“摘苹果”是一个老师教的标准化动作,只有这么做才能得分,这本身是反艺术的,别说培养创造力,更是毁灭想象力。

文章图片8

无论是哪一门类的艺术,引导好,都会对孩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益处,重点还是在培养的方式和理念上。

其实戏剧是特别好的全面培养孩子性格的一种方式,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课程体系,就是看重艺术对人性格的培养,而研发出的教育戏剧、教育舞蹈,它和戏剧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别看好像就是颠倒了两个字。

戏剧教育那是培养戏剧演员表演的专业教育,目标就是培养上台表演的演员,比如中央戏剧学院干的就是这个事,把他们那一套教学方式直接拿出来培养小朋友显然是不合适的。

那么教育戏剧是以戏剧为手段,以培养孩子性格为目标的,两种教育因目标导向不同,而导致过程的不同。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比如上个月刚结束的冬奥,花样滑冰就很美,有很多艺术成分。

美育从来不是独立学科,生活中处处是审美对象。大自然中那么多神奇的对称和比例。数理化中的序列、逻辑之美。

国外科学杂志办了十几届的“Dance your Ph.D”,鼓励科学家以舞蹈的形式展示自己博士研究成果,就是个特别有意思的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碰撞的一个活动。所以去各个学科、各种地方发现美吧。

文章图片11

早期,可以根据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安排适合的身体活动。身体是他们感知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去开展各种有身体全方位参与的体验。

从发展大运动神经开始,去体育锻炼,去跑去跳。不要过早地把孩子身体规训起来,要相信身体是很有智慧的。尤其是早期,孩子所获得的的一切经验、头脑中的认知,都是从身体开始的。

我比较赞成早教阶段,多去做开发大运动神经的活动。就是使劲的玩,别怕脏、怕受伤。

有的老人看孩子就希望他安静坐在那,不会受伤。当然大人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也不能为了怕受伤就不去动。

其实我们中国古人早就有这个智慧了,词语里都告诉我们答案了。所有感受的包括到思想认知层面的词一定都有身体参与——比如体验、体会、体察、体悟等。

建议不要过早进入模式化身体训练,启蒙阶段的舞蹈练习也是以韵律感、节奏感的培养为主,鼓励孩子用身体表达自己。

各种舞种都可以尝试一下,其实学习所有舞种,都离不开芭蕾的基础训练,芭蕾是一种非常科学系统地锻炼各部分肌肉的舞种,但是也确实很枯燥。

还有就是,不要过早进行软开度的训练,是有可能影响生长的。幼儿骨骼不同于成人,并不是越早能劈叉就越有舞蹈天赋,家长们在平时要多家注意。

更多轻松育儿话题,关注栏目《与100位专家的美好约会》吧~

文章图片13

编辑/西西妈

设计/大圆外

栏目/与100位专家的美好约会

图片来源/杨莹

阅读更多【美好约会独家小笔记】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