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如何被消费操控——读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有感

 谭天论道 2022-04-19
“消费已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伦理。它正毁坏人类存在之根基,毁坏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思想一直在神话根源和逻各斯世界之间的平衡。”这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后现代理论代表人物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做出的预言。鲍德里亚甚至断言:“我们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该书亦是流行的教学参考书。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是一种主动的结构,商品的符号价值推动着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对社会的想象性认同,确证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要透视这一社会,就需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正如张一兵教授在这本书的代译序中所说,鲍德里亚“第一次使符号学从属于社会批判理论,因为在拉康那里,符号已经成为主体批判逻辑。”

用符号学来解构消费和消费社会是这本书的一大特点,鲍德里亚发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通大众不仅被生存所迫的劳动之需所控制,而且还被交换符号差异的需要所控制,个体从他者的角度获得自己的身份,其首要来源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类型,而是他们所展示和消费的符号和意义。”(P145)在《消费社会》一书中,鲍德里亚更重要的理论断言是:生产的社会已经被消费的社会取代。消费意识形态已经成为今时今日统治阶段实施非强制性同一的最有效手段。这是极为深刻的社会批判。
鲍德里亚对广告和电视的分析也极为犀利。在鲍德里亚看来,正是今天无所不在的广告伪造了一种”消费总体性“。这个由广告制造的资本主义消费总体性,正是“伪事件、伪历史、伪文化”构成的世界,它“不是产生一种变化的,矛盾的、真被经历的事件、文化 、思想,而是产生编码规则要素及媒体技术操作的赝象”。(P135)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不正是这样的赝象吗?鲍德里亚对电视的批判则有些夸张了,“电视:里面的每个画面都是无明天的逐渐低迷。”(《冷记忆》,P92)其实不仅是广告和电视,还包括新闻,我就曾研究互联网时代的新闻消费,在此我要说我们谈新闻消费,是审视新闻的商品属性,不等于我们主张新闻消费主义。
消费是物,是符码操控的景观,操控者其实还是人,那么在消费背后的是什么人?“消费的真相在于它并非一种享受功能,而是一种生产功能。” (P69)那么,它是由谁来生产呢?然而遗憾的是,在否定消费社会的存在合法性时,鲍德里亚没有选择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路径,而选择的仍然是依据莫斯-马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搭建起来的他性理论逻辑构架。这也是批判学派学者的通病,批判有余建构不足。
梁文道认为鲍德里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思想家,他的书并不好读,这本《消费社会》是他早期的著作,还不算是他完全后现代时期的作品,相对来讲,写得比较系统性,比较好看。但是里面已经能够看到很多他往后现代思潮方向转向的轨迹了。有意思的是鲍德里亚成才之路,他出身在平民家庭,高中毕业高考落榜,此后在大学教师资格考试中也失利。总之,他是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才进入大学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鲍德里亚不是考霸,只是学霸。起初他凭借自己的语言天赋成为德语教师,后来受人类学、哲学和符号学影响,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大师列斐伏尔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社会学博士论文。由此长期从事社会学教研并取得巨大成就。鲍德里亚的出身和经历导致他没有成为有精英意识的学院派。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有两大贡献:他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认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而导致的身分的社会区分过程,这是消费社会确立自身合法性的根据。我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消费社会理论不仅得到广泛应用,其本身也在发展,即从消费符号到符号消费,比如表情包、网络热词等,各种消费符号在关系传播中完成意义建构,同时在各种人与物的连接中形成新的符号消费,比如网红、虚拟偶像等。当下,元宇宙已成为新的消费符号,这种符号的消费还衍生出各种泡沫。
在消费的操控下,难道人类会丧失理智吗?鲍德里亚在最后写道:“在某种程度上,消费唯一的客观现实,正是消费的思想,正是这种不断地被日常话语和知识界话语提及而获得常识力量的自省和推论。”关键词是常识力量、自省和推论,人类社会若要健康发展,这三者都不可缺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