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中医中的食、药、气、味之浅论

 传扬国学 2022-04-19

图片

传统中医用药法则是根据四气五味来用的

经方就是如此

不过好像现在这个用法大多数人已经不太会用了。

咱们可以简单的理一下这个原理

其实气味才是用药的精髓所在

因为气代表时间,味代表空间

气味法则就是在应用时空关系

四气:温、热、凉、寒表升、浮、降、沉

五味:酸、苦、辛、咸

这里面味与位相通

四气为阳主动、定方

五味为阴主静,定位

比如白芍:味酸气凉,可入肝,收降东方太过之阳气,使能量向物质转化。所以传统经方讲白芍居东方之味禀西方之气。

图片

看图

东方甲乙木应肝胆

南方丙丁火应心与小肠

西方庚辛金应肺与大肠

北方壬癸水应肾与膀胱

中央戊己土应脾胃

下面就是秘诀了吗

心、肝、脾、肺、肾对应苦、酸、甜、辛、咸

这就是定位

你想要的让每一味药去哪里它就去哪里

如何去定位靠的就是五味

接下来就是让你的用药按照你的意愿运动(所谓的运动就是升降)

温热主升,凉寒主降,这就是四气

说破了就这么两句话

麻黄居南方之味夏令之气,可散血液中的寒邪(祛散北海之寒邪,从内而外的发散寒邪)

图片

再说桂枝辛、甘热居中央、西方之味夏令之气,可散脾胃、肺之寒邪。

炙甘草味甘气平居中央之位长夏之气

杏仁味辛气平,居西方之位,长夏之气

我们这样就能画一个麻黄汤的药图出来了

图片

如是上述这般时空模式是用药的法则,还有一套是组方的法则

这些在内经中都有所述,咱们就不表了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说的是《观舌食聊》的基本模式

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那些简单的“食材”会对调理身心有效果

单次用量每味食材基本不超过1

是常用食材,不是虎狼之药

这是因为角度的问题

因为《观舌食聊》是从人体气机循环模式着手的,不是对抗法,是牵动法

就是通过食材本身的特性(气味运行)来引导体内非正常气机向正常气机运行

因为体内气机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有规律的运行的

当气机的运行出现快或者慢的时候就是问题显现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只需要通过外力“气”的介入来拨动这个不正常的气就能解决问题。

动力的来源是压力,压力来源于“气”的浓度

我们的目的就是增加浓度或者消散浓度,是能量恢复正常运转

比如上焦区域空间浓度增大,过及的气会产生过多的热,上焦区域空间有心火、肺金,这时候热就会化火,进而就会克金,这时候我们用小量的公英就能消散上焦积聚的热,再配合白果就可以把热往下引,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所以量不会大

所以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法,但是又和传统法秘结结合

因为这时候用到了植物之性(就是天地间赋予每一种我们所用的植物的秉性)

有人不理解,公英能清热,那么不到一克的量会有效果吗?

其实这个量的用法才是最大的秘诀

俗话说的话:针灸不传之秘在深度,中药不传之秘在用量

轻升,叶散,量小则上,量大则下,这就是万物的法则

《食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安全,因为食材偏性小,无毒副作用,是未来养生行业的一大助力,也会是很多人的谋生手段。

我师父传法的时候教的就是时空关系

所以一切都是围绕时空关系展开

这样不容易乱


下面我来解答这两问题

图片

第一个圈里的问题:

对于热按照规定使用寒来解决

所以对于脾热则用中央之味冬令之气,比如百合

胆热所引发的是什么问题呢?

会导致胃气不降

那么解决胆热的时候最起码要同时照顾到胃热

比如反胃因为胆热造成的呕吐,可用代赭石

胆为甲木在东方

热在南方,所以用酸寒之品,如乌梅等,就是这样,很简单

再看第二个圈里的问题:

胃寒先袪寒,用夏令气;胃热用冬令气,所以这个时候就不用补泻的概念了。

图片

人吸纳天气颐养精神,食五谷以阳真身。

所谓的如何好好吃饭,西学的叫营养搭配。

中医的叫五谷养生。

这里的五谷养生是超越“食”的范畴的

因为在合理的调配中需法三焦之变化,并一气之周流。

具备“聊”的效果

注明:这里的“聊”指的是所食用的食材在进行合理的搭配被食用,进入人体后能和身体细胞沟通,对不协调的气机进行合理的调整。

所以这个“聊”指的是对机体的不健康机能进行调整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