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新化向东街牛肉面,你吃过吗?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4-19

本文转自:爱有机生活

面条最初只称为“饼”,“水溲饼”、“煮饼”便是中国面条先河。在不同朝代均有对面条之记载,但起初对面条之名称却不统一,除普遍水溲面、煮饼、汤饼外,亦有称水引饼、不托、馎饦等。“面条”一词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

在唐代,有资料记载宫廷要求冬天做“汤饼”、夏天做“冷淘”(冷陶即现今之冷面/过水凉面)。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抻面”。清代出现了最有意义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在乾隆年间又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中华面食在清朝发展已相当成熟且稳定,甚至各个地区均有其独特风味。再加上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更令中华面条、面食之文化于全世界大放异彩。

而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传统的向东街红汤牛肉面也起源于面食发展最为成熟的清代,其时,咸生馆的红汤牛肉面、城南门杯子糕、毕家巷的糯米粑合称“新化三绝”,誉响一时。

在千年古城新化,无论在何时,向东街的面,永远是人们向往的美味,早晨一碗,夜宵又来一碗。总之吃不够。特别是加上新化特有的山胡椒油,让你吃起来感觉神清气爽。山胡椒油其实对于新化人来说家家户户必备。因为新化梅山地区多丘陵,沟壑纵横,湿气比较重,所以做什么东西都可以加点山胡椒油。这样吃起来更鲜美和有营养。俗话说:吃面不吃汤,等于没尝。向东街那老面馆里的汤让你都可以咕噜地喝完。新化向东街牛肉粉,红汤铺在大骨汤底上,撒上葱花花生米,码子是大片的牛肉,加个金黄的荷包蛋或油条或豆干,都是极好的搭配了。美好的一天便从热腾腾的,香气扑鼻的新化红汤面中开始。

新化向东街牛肉面的确与众不同,先说汤底,取自新鲜猪的筒子骨,辅以八角桂皮等多种香料武火煮沸,文火慢炖至汤汁变奶白,一般是5-8小时。经过快沸慢煮,汤汁变得十分浓厚,骨香四溢,营养味道卖相统统满分。

红油制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工序,湘川菜系最喜爱的调色调味料之一,缺之不可。但是新化红油又有自己的独门秘方了,沿袭老一派的精华,创新加入了本地红干辣椒,高档色拉油等等地区特色的佐料。使得红油的味道得以改头换面,有了新的突破与完善。

其次是码子的炒制,牛肉是大片的纹路条理清晰的卤牛肉片,大小合适,铺在热腾腾的粉上,撒上翠色的葱花,红色花生米。或再加个金黄的荷包蛋,又或者是厚实劲道的豆腐干,油条之类的。早餐的配菜多种多样,一切为了满足广大食客对于食材,食物品种的多种要求。让你兴之所至,满意而归。这,就是红汤粉的魅力所在。当之无愧的粉面界明星。

最重要的也是第一点就是粉了,正宗的新化红汤粉一般是手工制作,分为圆粉与扁粉。口感筋道,满足食客的饕餮之心。大口大口的嗦粉,伴随着丰富蛋白质的牛肉,豆干欢快的入了五脏庙。当然切勿贪多,一个是太烫防止烫伤,另一个是汤底中必定有山胡椒油,吃太多太快容易被呛到。

每当有外地的亲戚朋友来新化的时候,早餐的首选当然是去向东街呷牛肉面。其实不只外地来客如此,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新化人,到向东街吃碗牛肉面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如今“向东街牛肉面”已经走出了向东街,走出了新化,走出了娄底,甚至扎根到了外省,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异地他乡也能吃上家乡的美食,它已经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生活里的一部分。小伙伴们,湖南新化向东街牛肉面,你吃过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