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2分至同异: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岐伯在论述完四时阴阳幽明之配、寒暑之异后,黄帝岐伯之间又开启了新的对话。

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一、帝曰:分至何如?

“分至”至即春分、秋分之二分和冬至、夏至之二至的合称。“分至何如”即二分和二至的情况如何。

二、岐伯曰:气至之谓至

从前后两“至”意思一致的角度讲,“至”既可作“极至”讲,也可作“来至”讲。

“至”作“极至”讲时,夏至表示阳气达致极至之盛,冬至表示阴气达致极至之盛。前文岐伯曾引《大要》之言:“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春暖夏暑为阳之气,由暖至暑为阳气“气之生,与其化”之极至;秋忿冬怒为阴之气,由忿至怒为阴气“气之生,与其化”之极至。

“至”作“来至”讲时,夏至阳极一阴生,一阴来至,为午五月半之仲夏中气(夏至)。其卦象在十二消息卦中为天风姤卦(),“姤”为相遇之义,《易经·姤·彖》讲:“姤,遇也,柔遇刚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一阴来至遇五阳,阳气开始从天空最高处回转降于地,阴气开始从地底最深处回转升于天。冬至阴极一阳生,一阳来至,为子十一月半之仲冬中气(冬至)。其卦象在十二消息卦中为地雷复卦(),“复”为返归之义,《易经·复·卦辞》讲:“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十一月复卦之前两卦为九月剥卦()、十月坤卦(),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自下返复而至,地球潜藏之阳气从地底深处由收藏转为上升,天空最高处的阴气开始回转由释放回转为下降。

三、气分之谓分

冬至由阴出阳,夏至由阳入阴,二至为阴阳二气交司时分,故“气分”之“分”可以理解成阴阳各自主司之分野,阳气左升,自冬至经春分至夏至为阳气司事;阴气右降,自夏至经秋分至冬至为阴气司事。

但此处“气分”主要还是指的阳气自身之分和阴气自身之分,即春分和秋分。春分为阳之中、秋分为阴之中,半者为分,阴阳气数中分于此。

阳气分少阳和太阳,以“春分”为界,春分为卯二月半之仲春中气(春分),在十二消息卦中为雷天大壮卦()主事;阴气分为太阴和少阴,以“秋分”为界,秋分为酉八月之仲秋中气(秋分),在在十二消息卦中为风地观卦()主事。

三、至则气同

春少阳之气经春分至夏太阳之气,于夏至时阳气达致极至,皆同为一阳之气;同理,秋太阴之气经秋分至冬少阴之气,于冬至时阴气达致极至,皆同为一阴之气,是为“至则气同”。

另外,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其后的小暑、大暑节气皆为热气,夏气在天为热,其性为暑,暑热同为夏阳之气,此亦是“至则气同”;同理,冬至以后,天气越来越寒,其后的小寒、大寒皆为寒气,冬气在天为寒,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凛寒同为冬阴之气,此亦是“至则气同”。

四、分则气异

阳气自冬至生于左,经春分至夏至时达致极至,虽皆为一阳之气,但中分则有春少阳、夏太阳差异之气;同理,阴气自夏至降于右,经秋分至冬至时达致极至,虽皆为一阴之气,但中分则有秋太阴、冬少阴差异之气。

另外,春分、秋分时的昼夜虽一样长短,但春分后昼气渐长,夜气渐短,而秋分后昼气渐短,夜气渐长。春分、秋分之后的昼夜之气变化方向正好是相反的,此亦是“分则气异”。

五、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天地定阴阳之道位,左右定阴阳之道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岐伯讲:“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上下左右定四端之正纪,纪为纲常经纪之谓,上下以夏至冬至居之,左右以春分秋分居之。

二至、二分定春夏秋冬四端之正,则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维之正亦因而定之,四端、四维此八节得以正,则一岁之二十四节气亦因而定之,是为“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