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古建筑-园林荟萃(三)

 新用户8287dExv 2022-04-19

名园荟萃(目录)

勺园

恭王府花园

拙政园

留园

狮子林

沧浪亭

网师园

环秀山庄

怡园

耦园

艺圃

瘦西湖

个园

寄啸山庄

小盘谷

片石山房

瞻园

寄畅园

豫园

清晖园

余荫山房

可园

杭州西湖

罗布林卡

内容

豫园

豫园

    豫园在上海南市,园中黄石山相传出自明代叠山名匠张南阳之手,结构奇伟。又有玉玲珑石为江南名峰之一,传为花石纲遗物。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

图片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完成,前后共享了18年时间。占地70余亩。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以后,自1956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分成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有其独特的景色。入园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型假山,层峦迭嶂,清泉飞瀑,完若真景。假山以武康黄石迭成,出自江南著名的迭山家张南阳之手,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美誉。“萃秀堂”是假山区的主要建筑物,位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自萃秀堂绕过花廊,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到达山顶时有一个平台,于此四望,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面对玉玲珑的是玉华堂。玉华堂内是典雅的明代书房摆设,书房的书案、画案、靠椅、躺椅等都是明代紫檀木家具的珍品。玉华堂前的白玉兰树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树。

    内园原名“东园”,本来自成一体,现在辟为豫园的一部分,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占地仅2亩,山石池沼、厅堂楼观、亭台轩阁,样样俱全,园内的花墙、小廊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晴雪堂”是该园的主要建筑物,装饰华丽,构造精巧,玲珑剔透。堂东有溪流,与廊亭、花墙一起组成了一座小型的庭院,庭院内的景物布局紧凑,深具中国园林艺术的特色。园门外还有湖心亭、九曲桥、荷花池,亦为豫园的胜景。

    散布于豫园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建园时即和书画结缘。明代著名书画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额、挥毫作画。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高邕、杨逸、钱慧安、吴昌硕、王一亭等在得月楼发起组织的“豫园书画善会”成了海上画派的滥觞。经过多年积累,豫园现珍藏书画、家具、陶瓷等珍贵文物数千件。

图片入口

图片静观大厅

图片点春搂: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图片会景楼

图片玉玲珑

图片豫园

图片鱼乐榭亭前景

双龙戏珠

图片仰山堂

图片快楼

图片穿云龙

图片穿云龙

图片古大戏台

图片大假山

图片九狮轩

图片瓶形洞门

豫园与城隍庙相联

图片清末湖心亭和木质九曲桥

图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钢筋混凝土九曲桥

图片当今九曲桥

图片当今九曲桥

图片当今九曲桥

清晖园

清晖园

    在广东省顺德县,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30),是顺应自然布局的代表作。园内桥、廊、院、路,都结合地形安排。由入口经笔生花馆前小院,沿路直行,穿过月洞,转至主庭。路线虽然平直,但穿行几个不同格调的小院,并不使人感到单调。主庭为方塘水庭,临塘筑廊,布置虽较平直,但建筑群的组合,运用了建筑物之间的大小高低错落和虚实隐露多变的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清晖园坐落在广东顺德市大良镇华盖里,是国内现存的一所著名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与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一起,被人称为岭南四大名园,它们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一支。 

    清晖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其后,经龙氏数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近年来,顺德市政府对清晖园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扩建,面积扩大到2.2万多平方米。 

    清晖园占地有五亩余,在景点安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方池,是园中主要水景区,以亭榭取胜,开敞而明朗;中部则是船厅,惜阴书屋,花纳厅等,这里南临水池,又有假山,是全园精华;北部由竹苑,归寄庐等建筑小院组成,是较为幽闭的园中园景区。园内主要景点有船厅、碧溪草堂、澄漪红蕖书屋、澄漪亭、惜阴书屋、竹宛、归寄庐、笔生花馆、斗洞、红蕖书屋、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馆等。 

    园林中部的“船厅”是清晖园的精萃所在,传为原园主千金居所。其外观为双层船式砖楼,兼备昔日珠江紫洞艇与江苏无锡寄畅园名舫之特色,各处饰以翠竹、芭蕉、蜗牛、波纹等雕刻,上下迂回的楼道,犹如登船的跳板,虽在陆上,却似泊于水中。楼前有池清澈如碧玉,池畔有百年紫藤,绕古沙柳树而上,宛如系船之巨椿长缆。月明之夜,登楼推窗俯瞰,水来如镜,绿树如烟,粉墙黛瓦,鳞次栉比,饶具南国水乡舟游情趣。月光如清晖如洗,池上波光潋艳,池畔翠叶莹莹,反射出柔和的光芒,水木清华之美,无与伦比。船厅对面池塘边有临水建筑形成“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影换”的佳境。建筑形式仿苏州园林,或小桥流水,或假山竹丛,亭、堂、馆、榭点缀其间。园内南部为方池,是园中的重要水景区,在岭南园林中,水池的地位举足轻重,起着调节气温、使人清凉的作用。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是主要景观,几座建筑物以木制通花作饰的连廊和装饰有岭南佳果的滨水游廊联结。左边花苑中,种植名贵花木、百年紫藤和其它竹木。 

    清晖园整体风格以雅致古朴著称,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龙家故宅与扩建新景融为一体,利用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馆交互融合,纠集了我国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灰雕等艺术于一身。突出了我国庭院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点。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门窗古朴精美,品味无穷。园内树木繁茂,品种丰富,多姿多彩,与古色古香的楼馆亭榭交相掩映,倘佯其间,步移景异,令人流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竹苑,堪称园中园,苑内遍种花竹,入口圆门楹联“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

     不花香”,形象反映此中雅静景观。斗洞纯用英石垒就,外为石山,内为两院落

     通道,集景观与实用价值为一体。洞内曲折如北斗七星,仅容一人通行,故名。

图片

      全园的中心位置是红蕖书屋,整个厅堂开敞通透,装饰用色鲜亮,予人清新脱俗之感,

      是打破中国传统选园色泽风格的杰作。堂前一池碧水,引入苏州沧浪亭的宋代石法,

      用黄石及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既有生命力,又有历史感的五百罗汉群石,石间遍种

各类植物,野趣盎然。

图片澄漪亭,为池塘景区点景性建筑,有走廊与碧溪草堂通连,景观水陆相参,浑然一体,如画如诗,引人入胜。

图片读云轩命名取意“石乃云之根”为四合院结构,其瓦面构造层层叠叠,融合了中国亭台楼阁“明标暗拱”的特点,沿水池四周摆设了多种搜自全国的奇石,具有相当丰富的欣赏价值。

图片凤来峰,借“凤城”取名,是以宋代被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岗共二千多吨砌成,高12.8米,是省内最大的花石岗石山,造型较为夸张,选用了古代经典的“风云际汇”石山构图。

图片船厅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山为纪念其祖父邬余荫而建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建成。该园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图片余荫山房平面图

余荫山房平面图:

     余荫山房是运用几何图形组织景物空间的典型。全园分东西两庭,有桥廊连接。东庭为方塘水庭,所有建筑和组景都同方塘平行,呈方形构图。西庭为八角形水庭,八角形水厅居于八角形水塘的中央,庭内桥、廊、小路,都采取同八角形周边成平行或垂直的方向。园内两庭并列,纵贯轴线,构成整齐的几何形布局,这在中国古代宅园中比较罕见。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 

    余荫山房园地虽小,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图片

八角亭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

     周围还有许多株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

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图片宛红桥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图片

图片铁花架

图片玻璃窗

可园

可园

    在广东省东莞县,建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可园是“连房广厦”式庭园的典型,即以楼房群体组成庭园空间。全园分为三个组群:第一组为高敞对称的厅堂组群;第二组是曲折玲珑的“绿绮楼”;第三组是轩昂挺秀的四层楼堂──“可楼”。全园楼群布局有聚有散,有起有伏,回廊逶迤,轮廓多变,从不同透视角度创造庭园的环境和意境,这种格局在中国古代宅园中堪称独树一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亚字厅

图片月洞门

图片双清室

图片半边亭

图片半边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三潭印月

图片

图片

  西湖在汉代以前是一个海湾,由于潮汐泥沙淤泥,形成了杭州平陆和泻湖。隋唐之际,湖水淡化,湖泊固定下来。因湖三面环武林山,曾称“武林水”。钱塘县治从灵隐山移至东面平陆后,湖处县境内,故名钱塘湖;因湖在城西,又称西湖。唐代同时并用这两个名称,北宋中期,西湖之名逐渐取代了钱塘湖。经过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辛勤治理,兴修海塘、疏浚湖泥,才使西湖不断完美。唐朝时期西湖已闻名全国。五代时期的吴越国(907-978)和南宋王朝(1127-1279)先后建都杭州(南宋时称临安),西湖面貌的改变尤为迅速。元朝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此西湖驰名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面疏浚整治西湖,共挖出湖泥700万立方米,驳砌湖岸30公里;植树造林5000万株;新辟植物园、动物园、花圃和环湖公园4000亩;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得到了修整,其中属国家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8个。目前,虎跑、龙井名胜古迹和净慈寺、天竺古刹已陆续整修;西湖十景已修复八景,南屏晚钟、雷峰塔也拟修复。 

西子湖

图片

图片

  西湖以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寺庙古塔、碑刻造像和新建公园绿地组合而成。有湖不广,平静如镜;山多不高,绵亘蜿蜒;湖山依傍,自然尺度协调,显得妩媚多姿。“三面云山一面城”,是西湖的特点。西湖园林建设既突出了西湖风景的独特性,又注意了与地方特色相协调的整体性。因此,所有新建和扩建的园林都用大体量的乔灌木丛组成大小不同、疏落有致的空间,重视配置艺术,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花草作为园林的主景;亭、台、廊、榭等建筑物以及掇山、园林理水,只作为景区的点缀。其体型、姿态、色彩与妩媚、恬淡、宁静的西湖自然景观和宽阔的湖面融成一体,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防止追奇猎古、曲折封闭的气氛,也避免建造林立的大厦和体型庞大的建筑物,取得了明朗、宽广、自然,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效果。

  现在的湖区水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周长15公里,面积5.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米。孤山是湖上一个大岛;苏堤、白堤把西湖分割为外湖、里湖、小南湖、岳湖和西里湖五个大小不等的水域;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湖。西湖南、北、西三面峰峦环抱,湖区面积49平方公里。南有吴山、夕照山;北有宝石山、葛岭;西有三台山、丁家山;外围有凤凰山、玉皇山、南高峰、北高峰、天竺山、灵隐山、玉泉山、栖霞岭等。群山中分布着虎跑、龙井、玉泉三个名泉和黄龙洞、烟霞洞、云栖、九溪十八涧等曲径洞壑名胜。

  西湖有很多的古迹。东汉的《三老讳字忌日碑》,五代至宋元的飞来峰摩崖石刻,烟霞洞的造像,文庙的石经,东晋时的灵隐古刹,北宋的六和塔、保叔塔、雷峰塔,南宋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清乾隆时珍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清光绪时创立研究金石篆刻的西泠印社等,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西湖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唐宋杰出诗人白居易、苏轼先后在杭任职时“募民开湖”,兴修水利,并留下许多吟咏西湖的名篇;南宋画家马远、陈清波曾作“西湖十景”的画卷,清康熙帝、乾隆帝为十景题字立碑。近代民主革命先驱秋瑾和现代文豪鲁迅的雕像均屹立在西子湖畔。

  西湖的自然景色四时不同。西湖十景,楼、台、亭、榭同湖光山色相互辉映。春天,“苏堤春晓”、“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春花吐艳,彼伏此起;夏日,“曲院风荷”,荷花映日,湖面新绿一片;秋季,三秋桂子,香飘云外;冬来,“断桥残雪”,银装玉琢,放鹤亭畔,寒梅斗雪。清晨,“葛岭朝瞰”;薄暮,“雷峰夕照”;黄昏,“南屏晚钟”;夜晚,“三潭印月”和“平湖秋月”。“西湖十景”展现了西湖朝暮晴雨春花秋月的自然景色。白居易诗:“湖山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苏轼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篇,就是对西湖风光的真实写照。 

图片白堤景色

图片保叔塔

图片保叔塔

图片平湖秋月

图片平湖秋月

图片平湖秋月

图片文澜阁

图片文澜阁

图片西湖天下景亭

图片西泠印社

图片西泠印社

图片西泠印社

图片开网亭和九曲桥

图片开网亭和九曲桥

图片黄龙洞庭园

图片黄龙洞庭园

图片黄龙洞庭园

图片黄龙洞庭园

图片黄龙洞庭园

图片烟霞洞

图片烟霞洞

图片烟霞洞

图片虎跑泉庭院

图片虎跑泉庭院

图片虎跑泉庭院

图片虎跑泉庭院

图片龙井

图片龙井

图片龙井

罗布林卡

罗布林卡

格桑德吉

图片

图片

  藏语意思是“宝贝园”。在西藏拉萨市区,布达拉宫西偏南约一公里处,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营建最精美的园林。现已辟为公园。200多年前,这里灌木丛生,人称“拉瓦采”(荆棘灌木林)。五世达赖曾到此消夏。1755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在此建正式宫殿,名“格桑颇章”,并开始在此消夏理政,改“拉瓦采”为罗布林卡。从此罗布林卡成为历代达赖夏季处理政务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七世达赖晚年常来沐浴泉水,清廷驻藏大臣为他建乌尧颇章(凉亭宫))。八世达赖时期,建成恰白康(阅书室)、曲然(讲经院)、鲁康(龙王庙)、措吉颇章(湖心宫)以及康松司伦(威镇三界阁)等,宫宛初具规模。到十三世达赖时,又建竹曾颇章(普陀宫,后改为藏书室)。1922年在西区建金色颇章(金色林卡一组建筑)。1954年为十四世达赖建达旦明久颇章(俗称新宫),终于形成至今占地面积约36公顷的别墅式园林。 

达旦明久颇章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罗布林卡全园分为三个区:东部宫前区包括入口和威镇三界阁之前的前园;中部为核心部分的宫殿区;西区是以自然丛林野趣为特色的金色林卡。每个景区又根据功能要求,结合自然环境,或宫墙深院,古木成荫,或芳草疏林,繁花似锦,构成不同的景观。罗布林卡的园林布置,既有西藏高原的特点,又吸取了内陆园林传统手法,运用建筑、山石、水面、林木组景,创造出不同的意境。如湖心宫的设计,就有汉族地区古代造园艺术中“一池三山”的痕迹。

  园内新老建筑的格调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金顶辉煌,彩绘绚丽。新宫内四壁绘制连环画式的大型壁画,主题包括西藏历史和佛教典故。罗布林卡反映了西藏民族和宗教的特色,又是藏汉两族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中国园林中的珍宝。

图片东大门

图片东大门

图片幸福城市雕像

图片金色颇章

图片格桑德吉颇章

图片准增颇章

图片准增颇章

图片准增颇章

图片准增颇章

图片夏典拉康

图片夏典拉康

图片夏典拉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金色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林荫夹道

图片林荫夹道

图片林荫夹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