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说医学史68 人民心中好医生 ——赵雪芳 1993年,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部介绍一位妇产科医生的感人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电视剧从正面宣传了医务人员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品德,以极其真实的情感魅力震撼了荧屏前亿万观众的心,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全剧分上下两集,由上海人艺著名演员奚美娟主演,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人民心中好医生的光辉形象。 故事主人公原型是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赵雪芳,她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梦想当信念,把工作当事业,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将毕生追求和一心为民的服务宗旨融入到治病救人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想病人所想,帮病人所需,利用一切机会为农民姐妹服务,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扬。 她德术并举,病人至上,把解除病人疾苦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她以精湛的医术为无数人解除了病痛,用高尚的医德展示了白衣天使的时代风采。她意志坚强,一心为民,在身患多种癌症、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仍将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在医疗岗位上,不舍昼夜地忘我工作。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一部弘扬大医精神,讴歌医务工作者高尚品格的影视佳作,展示了医务人员优良的职业精神,是一部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好作品。电视剧的最后,赵雪芳的扮演者奚美娟来到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与生活中的赵雪芳作别,两人深情拥抱,真情洒泪。看得出来,身患癌症的赵雪芳体质非常虚弱,但洋溢在她脸上的是一种医者之爱,那一刻催人泪下。 1993年,赵雪芳被中共山西省委授予“人民的好医生”荣誉称号;1994年,被卫生部、人事部授予“白求恩奖章”;1997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5月31日,赵雪芳罹患三种癌症不幸去世,媒体对她的感人事迹再次进行了报道,她的品德,她的精神,她的大爱,又一次感动了中国。 ![]() 中国邮政《中国结》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附票图案为赵雪芳医生像 1936年12月17日,赵雪芳出生于山西阳城一个名叫次滩的小山村,父母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太行山区贫困老百姓缺医少药的艰难,成了留在童年赵雪芳心灵深处的痛,尤其是她的哥哥因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去世这件事,令悲痛中的赵雪芳立下了长大后当医生为山区人民服务的宏愿。 1952年,赵雪芳考上了阳城县第一中学,她以山村姑娘的执着刻苦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当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她考入太原第一卫生学校,实现了少年时想要学医的心愿。在学校里,她如饥似渴地接受新知识,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实验。通过学习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医生所应医治的不仅是病,更是病人! 1958年,赵雪芳从卫校毕业了。由于成绩优秀,她被保送太原医学院继续深造。她无比珍惜这个机会,更加勤奋地学习,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1959年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宣誓结束后,她激动地说:“人生有许多东西是极其有限的,比如生命,但是如果能给鲜艳的党旗增添色彩,我愿意点燃自己,让生命全方位地立体燃烧!” 1963年,赵雪芳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长治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踏上工作岗位后,她全身心沉浸在临床第一线,把医学当成了事业。她跟随老专家接诊、查房、做手术,虚心向他们学习。她心存悲悯,同情病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不分周末假日,只要病人需要就全力而为,一刻也不停歇,把苦和累留给自己,将健康与快乐送给病人。她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给人看病,业务水平提高得很快,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成为技术过硬的学科带头人。 作为科室负责人,赵雪芳挑起了一副时代的重担。她注重妇产科的学科建设,着眼长远,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在做好医疗工作、服务好病人的同时,她亲自设计、制作教学工具,带教、指导年轻医生,培养他们敬畏生命、关爱病人的医者情感。 她注重科研,认为好医生不仅能治病救人,还应通过临床科研促进医学发展,使更多的病人受益。她带领全科人员先后研制了H871、H872、H873号治疗宫颈癌前病变蕴含物,承担完成了卫生部出生缺陷检测项目和山西省神经管缺陷监测项目,组建了晋东南地区第一个遗传室,开展了阴道成形术、中药促产程等新技术、新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在学术与科研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为了妇产科学的发展,为了广大妇女姐妹的福祉,赵雪芳带领同事们跋涉在医学探索之路上。没有人说得清楚,前行之路上她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 赵雪芳医生正在认真查阅资料 赵雪芳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她妙手仁心,用精湛医术托起千家万户的幸福。她情系百姓,像天使一样张开翅膀,用爱的羽翼呵护每一位病人。她奔波在门诊与病房,以不知疲倦的身影,为病人解除身心的病痛。她以感情浇灌生命,用小小的柳叶刀,向病人传递人性的温暖。 赵雪芳不止一次这么说:“女人承担着人口生产的特殊使命。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但首先是一个女人。没有人会怀疑做了女人该不该生孩子,可是只有女人才能体验怀孕和分娩的痛苦。能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素质,才无愧于这一崇高的职业。我不敢说自己做得有多好,只能说我尽力去做了……就是遇上那些根本没有生存希望的病人,哪怕说几句安慰的话,我也是真心实意的。”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赵雪芳时刻为病人着想,并终生追求这一理念。她曾在没有吸痰器的情况下,口对口吸出了滞留在一对双胞胎呼吸道中的羊水,使其获得新生;她曾经连续72小时抢救横位死胎、子宫破裂、合并严重感染的病人;她还为那些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晚期宫颈癌病人鼓起生命的风帆…… 太行山区经济落后,老百姓生活困难,对来自山区的贫困姐妹,她常常用自己的钱去替她们配药、结账,买了罐头、水果、营养品送给她们,为她们熬制红枣小米粥,为她们喂饭擦身,倒屎倒尿也是常事。她家里没有病人,却备了两个药锅,每天一早起来为病房里的病人煎中药。 太行山区交通不便,山区姐妹们进城看病很不方便。为了她们的身体健康,赵雪芳带领医疗队深入山区送医、送药,足迹踏遍了整个长治地区。每次下乡医疗,都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山村姐妹们把赵雪芳围得水泄不通,与她脸挨着脸,掏心窝子地与她交谈,这样的一个场景,看上去非常感人,而这样一份对她的信任,更令她感动不已。每次一整天工作下来,随行的年轻医生都累得不行,可赵雪芳却从未叫过苦叫过累。乡亲们把她当成活菩萨,将健康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而她,没有让一个乡亲失望过。 俗话说,最近的距离,莫过于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而最远的距离,依然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心若有爱,人就近了。从医以来,赵雪芳携一颗柔软的爱心,修医德,行仁术,倾尽所能,无私奉献。对于病人来说,她是一股温暖的春风,始终以亲切和耐心待人,做病人的知心朋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起死回生的奇迹,用博大的爱心赢得了病人的信赖,真正做到了与病人心贴心。对她来说,能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她人生最大的快乐。 可是,就在她全心全意把生的希望和人间的温暖送给别人,将生命的阳光洒向病人的时候,病魔正无情地向她逼近。自1989年起,她先后患上了膀胱癌、直肠癌和肺癌,在做了一次又一次大手术和化疗后,全然不顾自己的健康,顾不得休息,毅然返回工作岗位,拖着病弱的身体奔忙于门诊、病房与手术室之间。 ![]() 赵雪芳医生来到床头给病人喂食 1991年7月,赵雪芳的母亲病故了,这令她悲痛万分。在为母亲出殡后的第二天,她孝服未脱,眼里还含着泪水,就开始给乡亲们看病了。她走进乡卫生院,整整忙了十多天,为300多名山乡姐妹做了妇科检查,为6名妇女做了手术,抢救了一名宫外孕患者。 1996年5月,在北京治疗癌症的赵雪芳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立即中断了治疗,拖着极度虚弱的病体回老家奔丧。刚刚安葬了父亲,她就强忍巨大的悲痛,忙着给乡亲们看病。四天内,她为300多名病人做了检查,为3名宫颈癌病人和1名疝气病人做了手术。临别时,她又到乡卫生院取走了近80名可疑病人的刮片标本。 不久,当乡亲们从乡卫生院取到自己的刮片检查结果时,才知道是赵雪芳自己掏钱在长治为这些刮片标本做了化验,又将检查结果寄回了乡卫生院,细心的赵雪芳还在每个人的刮片检查结果背面写上了相应的治疗意见。那一刻,乡亲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身患多种癌症的赵雪芳身体状况极差,肿瘤专家叮嘱她必须全休三个月以上,但她哪里肯听。1996年6月30日她返回长治,第二天就到医院接诊病人。至9月16日,就在她应该“全休”的这些日子里,诊治了近200个病人,开了8台手术。 在生命的最后三年,赵雪芳一边接受反应极大的化疗,一边以顽强的毅力坚守在救死扶伤第一线,接诊门诊病人2600多人次,手术250多台次,抢救危重病人500多人次,带领医疗小分队下乡普查1000多人次。她说:“如果我能用我的疲惫换回病人安康的话,我无怨无悔。” 赵雪芳以心为灯,真诚待患,誓做大众健康的守护神。她用一颗至真至诚的医者之心,去善待痛苦中的病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心中想的依然是病人。她同情病人,关心病人,帮助病人,直到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了病人。 赵雪芳是一名普通的妇产科医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履行了一个医生的天职,以自己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白衣战士的高尚品质。她以德为先的感人事迹永远不会老去,像红尘里永恒的天使之花一样,必将历久弥香。 ![]() 赵雪芳医生带着年轻医生查病房 赵雪芳从巍巍太行山走来,那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当年,白求恩大夫就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和战斗过。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她把自己追求的崇高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作了为病人服务的实际行动。在她三十多年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中,白求恩精神时时在她身上闪光。 作为一名太行山区农民的女儿,她纯洁善良,朴实无华,始终不忘人民的养育恩情,不忘山区缺医少药的难处,利用一切机会为山区妇女查病治病,向人民群众奉献一片爱心。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救死扶伤,造福四方,用自己的一腔赤诚,温暖了千万个病人的心灵,以精湛的医术,开辟了病人生命的绿洲。 她身患多种癌症,却全然不顾自己,心中想的只有病人。她在接受手术前对组织上提的唯一要求,就是让她先做完已经收治的几个病人的手术。两次大手术后,她都顽强地重新投入工作。她想的不是怎样延长自己的生命,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去保住更多病人的生命,充分折射出一名医者的无私大爱。 赵雪芳的行医信条是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能为人民群众奉献全部的爱心。她对病人行的是大医风范,施的是大爱情怀。她是医务界的楷模,时代精神的象征。她用生命创造了生命的辉煌,唱出了人生的永恒与不朽。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品格。 悠悠往事,终成旧梦。再回首,她的大医情怀,已经化作医务界今天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忘不了这位人民心中的好医生,她的精神将长存于世,于无际的时光里,唤醒我们心灵的善良与大爱的情怀,为我们救死扶伤的职业生涯,点亮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 长治市人民医院的年轻医务人员在赵雪芳医生雕像前宣誓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YIXUELISHI 微信号|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
|
来自: Xiac2cmv1bxedf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