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儿童食品”标签就安全吗?关系民族希望的事含糊不得

 京都闻道阁 2022-04-20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文丨崔桂忠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家长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推动“儿童食品”种类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多位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专家建议,“儿童食品”应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儿童药品一样建立科学的标准化认证制度,切实满足儿童阶段的身体、骨骼、大脑等生长发育的特殊需求。(4月18日《法治日报》)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食品安全及营养等各方面状况对人一生的身体体格和智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儿童抵抗力弱,对食品营养及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比成人更要严格。一旦儿童食品存在危害因素,产生的持续伤害可能会更久更强。从长远来讲,儿童食品安全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国民身体素质,关系国家竞争力,关系民族兴旺。

然而,近年来,在食品安全中,儿童食品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儿童食品的安全更是引起了所有家长的焦虑。比如,食品中的添加剂问题。“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很多上柜台的儿童食品也确实符合有关标准,但食之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超市里花花绿绿的儿童食品名目繁多,包括薯条、话梅、饼干、糖果等,而再仔细一看食品成分,就会发现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备受小朋友喜爱的乳酸饮料就含有14种食品添加剂,如木糖醇、柠檬酸钠、黄原胶、瓜尔胶、甜蜜素等。

人们对于“大头娃娃”印象十分深刻,是因为十几年前安徽阜阳等地发生“大头娃娃”事件,大量婴幼儿食用劣质奶粉后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其恶劣影响恐怕至今仍未完全消除。现在的父母在十几年前或许还小,但对此仍然记忆深刻,说明关系儿童食品安全事件,往往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并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

我国近年来也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监管措施,《食品安全法》对婴幼儿食品生产企业责任和违法行为处罚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对儿童食品的定义、标准、企业责任等还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儿童食品”并非食品分类,而是针对儿童营销的食品。其火爆背后,是儿童市场的溢价高和好挣钱。与其说这些食品有益于孩子饮食健康,不如说这是一种营销策略。没有相应的标准化认证制度,缺乏强有力的部门监管,一些食品便玩起了换装术,身披“儿童”等便签是常见伎俩。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家庭的“开心果”,让儿童吃得好、长得结实,是所有父母的最大愿望。保障儿童食品安全,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台、修订完善法律、规章、标准等,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曝光那些打着“儿童零食”旗号实际却生产销售劣质食品的企业,并给予严厉处罚。另一方面,企业应当从幼儿食品的源头入手,也就是保证原材料的安全,注意产品的生产环节,不为不道德和不正当的利益所驱使,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儿童健康成长,我们的国家才能健康发展,我们的民族才更有希望。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