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住“三点提效法”,云南长水实验中学模范教师带你备战高考数学

 赵氏教育 2022-04-20


高考即将来临,在最后复习阶段应如何冲刺?有什么样的高考备考策略?今后,我们陆续推出《高中九大学科备考策略》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学科带头人围绕各学科为高考的学生抛砖引玉,锦囊相助,助力学生取得理想成绩。

第三期,我们邀请到云南长水实验中学数学学科教师董琬滢,请她谈谈对2022年高考数学学科有哪些考虑?有哪些命题原则?重点考点有哪些?怎样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找准学生复习“痛点”,答学生之疑,解学生之虑,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更好冲刺。

董琬滢,全国数理化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长水教育集团师德师风模范,高一数学备课组长。“

成功是蕴含在失败的苦闷和不懈奋斗的汗水中,同学们,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能!高考加油!

”跨越3000多公里来到云南,只因心中怀里对教育的热情与执着。来到云南长水实验中学快5个年头,董琬滢一直用心教书,站上讲台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她始终相信,教育的风景在课堂,孩子的成长在课堂,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董琬滢通过自己的摸索与总结,在高中数学领域有一定的见解与经验,今天就一起走进董琬滢,来听听她对2022年数学高考有哪些思考与建议?

△董琬滢班级学生

Q:您对2022年数学高考有怎样的思考?

A:今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高校考试招生改革,提出了高考命题要求和强基计划实施要求,对2022届高考备考释放出最新信号,很值得关注。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高考试题方向会不断优化,更加注重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注重情境化试题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灵活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是新高考命题的风向标。

Q:2022年数学高考有哪些命题原则?

A:如果说2021年是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那么2022年就是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关于命题原则我总结了四条:

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要求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扎实牢靠,只有根深方能叶茂。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地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拓宽考查空间。

高起点,低落点,高屋建瓴

有的试题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虽然起点很高,但是落点很低,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新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内容,这一考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思维方法和学科素养。

信息切入,能力考查

高考命题依然会体现顺应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主要考查考生信息切入能力,对时代发展形势的掌握。

注重探究性开放性,体现试题创新性

2022年高考试题会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的原则,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新。

Q:您认为2022年高考数学的重点有哪些?

A:根据近几年高考试题总结,我认为2022年高考数学的考查重点分为三部分:学科素养: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和数学文化;5项关键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必备知识: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5个主题。

Q:冲刺阶段,如何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A:在复习阶段,同学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堂上听懂了老师讲解的内容,课下面对老师简单变换形式的题型又不会做,没有明确的思路,马虎粗心,同样的错误会重复犯,不会总结与反思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总结出了三点提升复习效率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在复习阶段踩坑。

△董琬滢课下辅导学生

1.用好用准资料,才能事半功倍

不少同学为了数学得高分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模拟试题,花费大量时间去做,他们总觉得数学题做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这样的想法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忽视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学们一定要打破常规思维,用好、用准、用对每一套复习资料,资料不在多,在于精。我们现在用的每一套复习资料都是经过编写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出来的精品,所以我们只要利用好一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就一定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迁移创造,这样的学习过程更重要

学习结果固然很重要,但是学习过程更重要。每天同学们要学会制定计划—预习—听课,特别是在听课这个环节,要理清思路,记住疑问,课下要形成“复习—作业—应试—迁移—创造—自我评价”这样思维导图,才能不断巩固知识点。

3.咀嚼、消化,学会把知识点融会贯通

华罗庚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这个过程主要是记忆和接受的过程。'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说明了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复习阶段,知识点集中紧凑,各种知识点交汇穿插,综合性题目频频出现等,都需要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整理和归纳。

Q:高考进入倒计时,您送给学生的“锦囊妙计”?

A:从备考的角度看,高考是一场拼体力、拼基础、拼方法、拼策略、拼心态、拼发挥的综合性“战役”,只要交卷铃声没有响起,一切为时未晚,一切皆有可能。高考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绝不是一种短时瞬间的劳作,同学们要认准目标、执着追求,学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调整好身体状态,结合学校安排,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注重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学生,我有5条具体的建议。

△董琬滢与学生交谈

1.对症下药,分析自己不足,总结经验,及时查漏补缺;

2.多思考,夯实基础知识,熟练解题的通性通法;

3.认真落实计算、化简、求值的演算过程;

4.注意答题习惯,书写规范,思路清晰,突出答题的重点;

5.保持良好心态,适度锻炼,相信自己,沉着应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