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以及腔静脉滤器指征

 蔚蓝色淼 2022-04-20

1)溶栓药物: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起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治疗剂量无统一标准,一般首次剂量为4000 U/kg30 分钟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60万~120  U/d,持续48  72 小时,必要时持续 7 天。重组链激酶,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

2)溶栓方法: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和系统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系统溶栓是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导管接触性溶栓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系统溶栓的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 有一定效果,在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减少PTS 发生。溶栓治疗过程中须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FG 1.0 g/L 应停药,INR 应控制在2.0  3.0

FG 1.5 剂量减半,速度仍维持80-100ml/h左右。

(笔者:静脉溶栓需要注意速度,动脉溶栓则不太要求。Aptt 控制在1.5-2倍间)

笔者所在单位目前多数使用机械溶栓治疗(PMT,以美国波科angiojet等设备为代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清除血栓,减少了长时间溶栓抗凝所带来的出血风险。

推荐: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 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PE 的发生,长期置入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和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复发率等并发症亦逐渐引起关注。(笔者:能取则取原则)

推荐:对多数DVT 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有抗凝治疗禁忌证或有并发症,或在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仍发生PE 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下列情况可以考虑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1)髂、股静脉或下腔静脉内有漂浮血栓;

2)急性DVT,拟行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等血栓清除术者;

3)具有PE 高危因素的患者行腹部、盆腔或下肢手术。

摘自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DVT指南并适度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