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心雕龙》注译 2《征圣》

 一空城旧梦一 2022-04-20

《征圣》

2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此简言以达旨也;《豳诗》联章以积句,《儒行》缛说以繁辞,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五例微辞以婉晦,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赞曰: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鉴悬日月,辞富山海。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题解】

   征圣:论文必证验于圣人文章。

【原文】

夫作者曰圣1,述者曰明2。陶铸性情3,功在上哲4。“夫子文章,可得而闻”5,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6。先王圣化7,布在方册8;夫子风采,溢于格言9。是以远称唐世10,则焕乎为盛11;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12:此政化贵文之征也13。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14;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15: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16,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17;泛论君子18,则云“情欲信,辞欲巧”19:此修身贵文之征也20。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21,秉文之金科矣22。 

【注释】

   1作:兴起。《易》“圣人作而万物睹”。圣:圣人。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称圣人。如文王、周公、孔子等,皆称圣人。《孟子》“圣人之于民,亦类也。”2述:遵循。《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凡终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论述,《论语》“述而不作”。后亦用为著作之义。3陶铸:陶,制陶。铸,铸金。皆所以造器,引申为造就人才。性情:谓人之禀赋及气质。《易》“利贞者性情也”。4哲:智。《书》“濬哲文明”。谓贤智之人曰哲。上哲犹圣哲。5夫子文章,可得而闻:《论语·公冶长》“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这里的文章指孔子所整编的《诗》、《书》等古代文献。6情见乎辞:《易·系辞》“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后人因谓言辞深切,足以表其情意者,曰情见乎辞。7化:转移民俗曰化。如教化、德化。8方册:书籍。亦作方策。(陆倕文)“布在方册,无彰器用。”9格言:可为法则之言。10唐世:唐尧之世。唐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姓伊耆,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曰陶唐氏。史臣称为放勳,因以为号。在位百年,耄期倦勤,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11焕乎为盛:指礼仪制度、文化典籍的兴盛。焕乎,光彩夺目。《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12郁哉可从:《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文采丰盛。《论语通释》“周公封鲁,制礼作乐,因此鲁国比较完好地保存了周礼的典籍。而周礼又是由夏殷两代的礼发展而来,但比夏殷之礼更丰富,更有文采。故孔子要把周礼用于鲁国。由此可见孔子发展的历史眼光,他并不赞同泥古、复古。”13政化:政治与教化。《后汉书》“礼乐政化之本”。 14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郑伯,郑简公。公元前548年郑国军队攻入陈国。当晋国质问郑国为什么攻打陈国时,郑国大夫子产说明了攻陈的理由。文辞:指子产所作正确有理的回答。15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折俎(zǔ),指体解节折,升之于俎,王享卿礼用之,为古代宴礼。《左传》“宴有折俎”。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的器具。在宋平公招待赵文子的宴会上,宾主谈话都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学生记下这次宴会的礼仪。16子产:春秋郑大夫公孙侨,字子产。居于东里,又称东里子产。博洽多闻,而长于政治,自郑简公时当国,历定公、献公、声公,凡四十馀年。时当晋楚争霸,能事大以礼,而不苟狥其欲,晋楚皆严惮之。为政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孔子称为惠人,又称其有君子之道四:其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养民也惠,使民也义。17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足:成。志:心之所之。《论语》“志于道”。18泛论:犹纵论。《三国志》“泛论物理”。君子:才德出众之称。《论语》“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19情欲信,辞欲巧:见《礼记·表记》。20修身:《大学》条目,由格致诚正之功,为践形尽性之事者也。21含章:含美于内。《易》“含章可贞”。玉牒:古封禅之文。用玉牒书,藏方室内。《史记·封禅书》“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22秉文:指写作。秉:操持。金科:(扬雄文)“金科玉条”。指法令,金玉言其贵重。科:凡事物之程式品类皆曰科。

【译文】

所谓创造者就是最有智慧的人,能继承发扬圣贤学问的人叫做英明。造就卓越的人才,赋予他们优秀的禀赋和气质,古圣先贤在这方面功不可没。子贡曾说:夫子的文章是可以得到和学到的,在这些作品中,圣人言辞深切,深情厚意形诸言表。古代圣王教化的功德,在典籍里详细地记载着,夫子的风采,也充溢在他那些堪为法则的言论里。因此,对于年代久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因那时的礼乐制度十分兴盛,文化典籍光彩夺目;对于年代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因为那时的礼乐制度更加兴旺,文采更加绚丽,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与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证明。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宋国曾用最隆重的礼节设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列举礼仪的盛况。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证明。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纵论那些才德出众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证明。由此可见,思想充实则言之有文,情感真诚则文辞巧妙,有如玉牒之文含美于内,亦似金科玉条堪为写作的法则。

【原文】

   夫鉴周日月1,妙极机神2;文成规矩3,思合符契4。或简言以达旨5,或博文以该情6,或明理以立体7,或隐义以藏用8。故《春秋》一字以褒贬9,《丧服》举轻以包重10,此简言以达旨也;《豳诗》联章以积句11,《儒行》缛说以繁辞12,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决断以《象》《夬》13,文章昭晰以《象》《离》14,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15,五例微辞以婉晦16,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17,变通适会18,征之周、孔19,则文有师矣。

【注释】

   1鉴:仔细看,审察。周:遍。日月:比喻茫茫太空。2极:至尽无馀之辞。机神:大自然惊人的机巧。机,真性也。《庄子》“嗜欲者天机浅”。3规矩:所以为方圆之器。《礼》“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俗以常例所应有者为规矩,又以谨守礼法为规矩,今引申为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4符:以竹为之,书文字其上,剖而为二,各存其一,合之以为征信。契:约。为文字以约信,如契据、文契。5简言:要言。简,要也、略也。《论语》“居敬而行简”。6博文:《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疏)博学于先王之遗文,复用礼以自检约。该:备、兼。该博,谓博学多识。(王安石诗)“文艺又该博”。7立:树立。《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体:体裁、体制。凡有一定格式或规模者皆曰体,如文体、字体、政体、国体。8藏:匿;蓄。《易》“君子藏器于身”。9《春秋》: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经孔子删定。一字褒贬:春秋书法,褒则称字,贬则称名,故曰定褒贬于一字。《春秋左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又《正义序》“夫子因鲁史之有得失,据周经以正褒贬。一字所加,有同华袞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10《丧服》:《仪礼》有《丧服》篇。丧服,居丧所用之服。古代丧礼,根据与死者关系不同而着轻重不同的丧服。《礼记》中的《曾子问》和《檀弓》两篇,都讲到以轻的丧服概括重的丧服的用法。举轻包重:此指《丧服》言礼之举重若轻。11《豳(bīn)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全诗由八章组成,每章十一句,是《诗经》中较长的一首诗,是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处境最为真实而全面的作品。《豳风》言稼穑勤劳之事,使瞽矇朝夕讽诵以教之,后人又附以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所作之诗,谓之《豳风》。12《儒行》:《礼》有《儒行》篇,记孔子对鲁哀公语,皆论儒者之品行。缛:繁饰。13书契:文字。《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决:判断。《礼》“分争辨讼,非礼不决。”《象》:《象传》周公所作,解释爻象之辞,总释卦象者,谓之大象;逐爻所释者,谓之小象。《夬》:易卦名,象征决断。象辞揭示了君子应当消除小人,正气应当压倒邪气的道理。14昭晰:明白。昭,光明。《诗》“於昭于天”。晰,明。《离》:易卦名,象征附丽。象辞揭示了事物往往凭藉一定条件而永恒存在的道理。15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精:粹美。曲隐:指言简义微。曲,折。如山曲、河曲。隐,显之反。《易》“探赜索隐”。16五例:《春秋》记事的五种条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汙(yū,曲,曲义阿徇。)”,“五曰惩恶而劝善”(见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微辞:《公羊传》“定哀多微辞”。言为尊者讳,不欲显著其失,而微见其意也。即隐显见微之辞。婉:顺。言圆转而不忤。《左传》“春秋之称……婉而辨。”晦:不明显。《左传》“志而晦”。17抑引:压缩或引申。犹抑扬,亦指文意或文气的转变。随:顺。《易》“随时之义大矣哉”。18变通:《易》“化而裁之存乎通,推而行之存乎变。”变通者趋时者也。亦即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会:适。谓适当其时。《史记》“会东从上来”。19征:征验。周、孔:周公、孔子。

【译文】

圣人能够仔细周详地审察万物,跨越历史的时空,秉承宇宙的精神,领悟大自然神奇的机巧;他谨守礼法一任天然,写成的文章可成为世人的楷模,他的思想能够与客观事物的体性相符合。圣人的文章有时用简略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旨,有时用宏博的文辞兼容丰富的情感,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树立文章的体裁,有时用藏而不露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因此《春秋》语言凝练,即使增删一个字也能恰如其分地体现褒贬的深刻,《丧服》论礼简捷而举重若轻,这就是用简略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豳风·七月》用联章积句的语言形式,铺陈而兼以比兴,《礼记·儒行》论述繁缛、言辞宏富,这就是用宏博的文辞兼容丰富的情感。文字运用的精确就好像《夬》卦中《象》辞说的那样“坚决而果断”,文章主题的明确就好像《离》卦中《象》辞描述的那样“附丽”而明烛天下。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确立文章的体裁。《易经》里四象的精义言简而意微,《春秋》中记事的五例隐显见微,圆转而隐晦,这就是用藏而不露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作品的思想。由此可知,各种文章的表现手法,有繁与略、隐与显的不同,压缩、引申或文意、文气的转变应顺时而为,应依据不同的情况作适时的变动。用周公、孔子的文章来检验,那么在写作上就有可资效法的榜样了。

【原文】

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1。《易》称“辨物正言,断辞则备。2”《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3”故知正言所以立辩4,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5,辩立有断辞之义。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6。虽欲訾圣7,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8,固衔华而佩实者也9。天道难闻10,犹或钻仰11;文章可见,胡宁勿思12?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13。 

【注释】 

   1宗:主;人所归往曰宗。《史记》“孔子以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2辨物正言,断辞则备:判别事物的实质,运用正直的言论,使用语言有决断,以至天下万理具足而辞意完备。 正言,正直之言。《后汉书》“目见正容,耳闻正言。”断,裁决。《易》“以断天下之疑”。3辞尚体要,弗惟好异:《尚书·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弗惟好异。”言为政贵在持之以恒,言辞崇尚切实而简要,并不是刻意立新。辞尚体要,指辞尚其体实要约。体要,切实而简要;亦谓大体与纲要。(荀悦文)“于是乃作考旧,通达体要,以述汉纪。”4立辨:树立判别的标准。5尤:怨。《论语》“不怨天,不尤人。”6颜阖(hé):战国鲁人。《庄子·列御寇》“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言孔子正一心想着粉饰装扮,追求和讲习虚伪的言辞。徒:空。徒劳。7訾zǐ):诋毁。8雅:俗之反义,有典有则,不徇流俗曰雅。(王维诗)“高文有风雅”。故尊人之辞多曰雅,如雅鉴、雅嘱、雅丽之类。9衔华佩实:文质兼备。10天道:天理。《易》“天道下济而光明”。《书》“天道福善祸淫”。11钻仰:穷究其理而服膺之。(服膺,存之于胸中。《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12胡宁:何以,为什么。13庶:连词。庶几、庶乎、庶几乎。希望之词;近词。表示在上述情况之下才能避免某种后果或实现某种希望。

【译文】  

   所以评论文章,一定要以圣人作为证验的标准,探测圣人的文章一定要以经典为主。《易·系辞》中说:“判别事物的实质,运用正直的言论,有了确切的辞句,天下万理就可以充分地表达了。”《尚书·毕命》中说:“言辞崇尚切实而简要,并不是一味追求新奇。”由此可知,有了正直的言论才能树立判别的标准。只有抓住要点才能安排好文章的辞采。组成优美的语言又能避免一味求新的遗憾,判别的标准树立以后,就可得到辞句确切的益处了。虽然文义粹美、言简义微,但不会影响到正直的言论;虽然隐显见微之辞,圆转而隐晦,但不会损害到文章的大体与纲要。抓住重点与微辞含蓄并不矛盾,正直的言论与文章的精义也可共同存在。这些情形,在圣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颜阖认为:孔子是在漂亮的羽毛上描绘装饰,只是徒劳地追求华丽的辞藻。颜阖虽然想诋毁圣人,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那自然是因为圣人的文章有典有则,不徇流俗,和它本身固有的文质兼备有关。体现宇宙精神的自然之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虽然如此,人们还是穷究其理而将宇宙精神存之于心。天下文章历历在目,为什么不好好地加以思考呢?倘若能证验于圣人之言并以此树立判别的标准,那么永恒的文章就有希望出现了。

【原文】

赞曰:妙极生知1,睿哲惟宰2。精理为文3,秀气成采4。

鉴悬日月5,辞富山海。百龄影徂6,千载心在。7

【注释】

1妙:神妙。精巧不可思议。极:至尽而无馀之辞。生知:不待学而知也。《论语》“生而知之者上也”。2睿(ruì):深明;通。《书》“睿作圣”。后人因颂扬人主曰睿。引申为智慧、明达。宰:主、治。如宰制、主宰。3精理:精粹之物理。文:错画也。谓会集众彩以成锦绣。《礼》“五色成文而不乱”。4秀:特异者。《礼》“人者五行之秀气也”。5悬:系。系于上而下垂空际。《孟子》“犹解倒悬也”。6百龄:百年。影:影响、影子。徂(cú):往。《诗》“我徂东山”。7心:宇宙精神,天地之心。

【译文】

   总之:拥有大智慧的人能神悟宇宙间那最不可思议的奇妙,因为他们深明事理,是思想的主人。他们秉承天地之精华写锦绣文章,凝聚万物之灵气而铺陈文采。他们详察万物、跨越时空,言辞宏富就像昆仑那样的雄伟、就像大海那样的浩瀚。时间已成过去,历史昭示着未来,圣贤文章风采依旧,令后辈们神往。大道之心一任天然、宇宙的精神千年永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