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正纬:匡正《纬书》,以辨真伪。根据经典来验证纬书,可以证明纬书是伪托的理由有四点:纬书要成为演绎经典的著作,就应像纺织一样,丝与麻必须经纬分明,这样才能做出整幅的布帛来。天赐祥瑞,才被称作符命及谶纬,可是八十一篇谶纬全是托名为孔子所作,甚至还说是尧制造了绿图,文王制造了丹书,这是证明纬书为伪托的第三点。因此,桓谭憎恨...
《三坟》:《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11帝:五帝,古帝之称,亦曰五人帝。七观:《尚书大传》载孔子的说法,认为从《尚书》的某些篇章中可以观义、观仁、观诚、观度、观事、观治、观美。27道心惟微:《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
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论语通释》“周公封鲁,制礼作乐,因此鲁国比较完好地保存了周礼的典籍。而周礼又是由夏殷两代的礼发展而来,但比夏殷之礼更丰富,更有文采。故孔子要把周礼用于鲁国。由此可见孔子发展的历史眼光,他并不赞同泥古、复古。”13政化:政治与教化。圣人的文章有时用简略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旨,有时用宏博的文辞兼容丰富...
刘勰认为自然之道比较深奥,只有体现宇宙精神、具备天地之心、拥有智慧、被誉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才能掌握,所以称之为神理。2道心惟微:《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中而应于外者也。指其发于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于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3光宅:《书序》“...
天籁。
古人题额皆正书,欲其点画停匀,故分格书之,谓之擘窠书,指正书而言,今通称大字曰擘窠书,非本义。【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用笔方法之一。“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气立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酬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夫书禀乎人...
《书谱》解读16.书诀:“用笔如印泥画沙,贵藏锋也。【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笔画圆起圆收,转弯处不露棱角的用笔称圆笔。【中国书法名作鉴赏辞典】笔画的起笔出棱角,收笔与转折处成方形的用笔称方笔。【辞源】《升庵集》“唐徐浩书张九龄司徒之告身,多渴笔。渴笔者笔枯而无墨,在书家为难。宋黄庭坚《论书》云:“王氏(王羲之)书法,以为如...
王羲之《记白雲先生书诀》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王僧虔《笔意赞》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他们都认为书法艺术的极终目标是追求“道”,因此,有人把传统的“书”和“书艺”称为“书道”,卫夫人《笔阵图》云:“书道毕矣”。【辞源】《说文·序》“汉兴有草书,赵壹曰:‘起秦之末’。均不言作者姓名。盖草书之称,起...
《书谱》解读13.一家之言,或许可以期待后辈的学书者,作为临习书法的参考标准,天下懂得书法的知己,也可以将其留存,聊作鉴赏之用。从汉魏至初唐,中国的书法理论从滥觞至于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间书家们旁搜远绍,不断创新,所形成的千姿百态的书品和精深的书法理论,影响了几千年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一直到今天,许多杰...
书法是一种状态,孙过庭以“行藏之趣”论书法,极言书艺精熟之后在融会贯通之际的书法妙境,“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出乎规矩之外,而又不离书法的原则,信马由缰恣意挥毫,又不违犯规矩法度。【书论】“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书不变化,何足语神也!所谓神化者,岂复有外于规...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