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牙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九州好人 2022-04-20
为什么小时候在学校或者在家里都要学到每天早晚要刷牙,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保持牙齿健康。可是生活中很多人还是太懒了,基本上不关注牙齿健康。结果导致龋齿等问题的出现,最后不得不去将牙齿拔掉。看起来拔牙手术还是很简单的,那么拔牙术后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一)拔牙后反应性疼痛
一般拔牙术后,常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通常可不使用止痛剂。创伤较大的拔牙术后,特别是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后,常出现疼痛,术后应常规使用镇痛剂。
主要与干槽症鉴别:
反应性疼痛:当日即出现,拔牙创多正常,即使拔牙创空虚也无腐臭,疼痛不严重,3-5d内消失。
干槽症:3-5d后剧烈放射痛,拔牙创有腐臭,如不加处理,疼痛可持续达10余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预防:尽量减小手术创伤,保护拔牙创内血凝块,予适当的镇痛剂可预防或降低疼痛程度。
(二)术后肿胀反应
多在创伤大时,特别是翻瓣术后出现。与翻瓣时的创伤、瓣的切口过低或缝合过紧有关。
肿胀开始于术后12-24h,3-5d内逐渐消退。肿胀松软而有弹性,手指可捏起皮肤。
预防:黏骨膜瓣的切口尽量不要越过移行沟底;切口不要缝合过紧,以利渗出物排出;术后冷敷、加压包扎;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麻药混合后术区局部注射。
(三)术后开口困难
单纯反应性开口困难主要是由于拔除下颌阻生牙时颞肌深部肌腱下段和翼内肌前部受创伤及创伤性炎症激惹,产生放射性肌痉挛造成的。
明显的开口受限可用热含漱或理疗帮助恢复。
(四)拔牙后出血
原发性:拔牙后当日,取出压迫棉卷后,牙槽窝出血未止仍有活动性出血。
继发性:拔牙出血当时已停止,以后因创口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检查:全身状况、局部情况。进一步检查必须在麻醉下进行,去除表面血块,仔细查找出血部位,判断出血原因。
处理:(1)先向病人解释安慰,稳定情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对有全身出血背景者,在积极处理局部的同时,必须结合全身处理,必要时可输液、输血
(3)残余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等原因引起出血者,可采用搔刮、缝合的方法解除。
(4)对广泛的渗血,可在拔牙窝内置入碘仿海绵、止血纱条,加水平褥式缝合两侧牙龈,结合棉卷压迫止血;
(5)如出血未止,且明确来自牙槽内者可用长碘仿纱条来自牙槽窝底紧密填塞。
拔牙后出血患者处理后,应观察30min以上,确认无出血后方可离开。
如血液流入邻近组织间隙中可形成瘀斑或血肿,一般可不作特殊处理,较大血肿应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理疗可促进其吸收。
(五)拔牙术后感染
多为牙片、骨片、牙石等异物和残余肉芽组织引起的慢性感染。
处理:局麻下彻底搔刮冲洗,去除异物及炎性肉芽组织,使牙槽窝重新形成血凝块而愈合。
急性感染主要发生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后,会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尤其应注意咽峡前间隙感染。沿舌神经走行方向切开黏膜,分离达脓腔,引流脓液,结合使用抗菌药物。
(六)干槽症
好发部位:下颌后牙
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最初为血块分解、破坏、脱落,以致骨壁暴露并发生多处小的坏死。周围的骨髓腔内有典型的轻度急性或亚急性骨髓炎,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栓塞。主要表现为牙槽窝骨壁的感染。随之而来的是修复过程。在坏死骨组织被破骨细胞分解并脱离之后出现。愈合开始时,有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有牙槽骨壁上的小孔长入牙槽窝,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生长从牙槽窝底部开始,逐渐充满牙槽窝;然后有骨小梁形成,上皮生长并覆盖表面,其过程与拔牙创愈合相似。
病因:感染学说,创伤学说,解剖因素学说,纤维蛋白溶解学说。
诊断标准:拔牙后2-3d有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颈部放射;
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
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臭味强烈;坏死组织逐渐脱落,暴露牙槽骨。
治疗原则:通过彻底的清创及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以达到迅速止痛,缓解病人痛苦,促进愈合的目的。
(七)皮下气肿
原因:拔牙时反复牵拉已翻开的组织瓣,使气体进入组织中;使用高速涡轮机时喷射的气流致气体进入组织中;术后病人反复漱口,咳嗽或吹奏乐器,使口腔内不断发生正负气压变化。
预防:应避免过大翻瓣;使用涡轮机时应使组织敞开;术后嘱病人避免做吹气等造成口腔压力加大的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