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十大类方】阳和汤

 quzhangke 2022-04-20

【中医十大类方】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麻黄五分(3g) 肉桂一钱(5g) 炮干姜五分(3g) 生甘草一钱(3g) 熟地黄一两(30g) 白芥子二钱(6g) 鹿角胶三钱(10g) 

水煎,鹿角胶另烊兑入,温服。

阳和汤是中医外科治疗阴疽的有名方剂。所谓阴疽,通常是指呈现阴寒证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不热,患者面色无华,喜温,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脉沉缓或迟或细。这种情况表示体内的阳气不足,肌表处在一种“阴寒弥漫”的状态。阳和汤的临床疗效是确实的。清代外科名医马培之说:“此方治疗阴症,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阴证使用本方,就如离照当空,寒去阳和,阴霾自散,故名阳和汤

阳和汤证如下:

1.局部:皮肤无热感,色苍白,或紫暗,漫肿无头,按之或坚硬如石,或空软如絮,自觉不甚疼痛或不痛,或麻木,或酸楚;

2.全身:精神萎靡,畏寒喜温,或腰脊空痛,或气短喘息,或阳痿阴冷,皮肤苍白松弛憔悴,枯瘦,贫血,不口渴,小便清长,脉沉迟细,舌质淡嫩。

本方证多见于深部脓肿、骨与关节结核、慢性骨髓炎、慢性淋巴结炎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冻疮等也可见到,只不过无局部证而已。有报告以本方加减(熟地黄30g、附子30g,鹿角胶10g、麻黄10g、细辛10g、甘草10g、桂枝20g、炮姜15g、全蝎3g)治愈雷诺氏病5例。尚氏报告以本方加味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阴寒型25例,效果良好。有报告本方加当归、黄芪等治疗末梢神经炎63例,治愈43例,显效14例,无效6例。轻者6剂愈,重者服药达一个半月。甚至寒性哮喘、痛经、闭经、子宫出血、心脏疾患等在体质衰弱的状态下多可以见到阳和汤证。有报告以本方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0例,服药期间停用阿托品和异丙基肾上腺素。结果显效(心率70次/分以上)4例,有效(心率60次/以上)30例。

本方证中依然有麻黄汤证的痕迹,如身痛、恶寒无汗等,不过是因久病消耗所致体质虚弱的麻黄汤证,故伴见精神萎靡、皮肤苍白松弛憔悴,且因久病消耗,身体日见消瘦、贫血。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仅是阳气的伤损,形体的消耗不明显,故无贫血、枯瘦等证,而本方是阴阳两伤,特别是阴血的消耗比较严重。(原文的相关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