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网征文】老家的枣树

 文字友情 2022-04-20

相关链接:2019年1-2月份“绿安杯”枣文化全国征文大赛(奖品丰厚)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的村头有两颗大枣树。它们不择地势和水土,相依相偎,年年开花结果。

春天,枣树是鸟的天堂。色彩斑斓的大鸟小鸟,成天围绕枣树翻飞歌唱。筑巢育后;盛夏,枣树下是人们纳凉的洞天福地,枝繁叶茂的树冠,像撑开的巨大绿伞,给村庄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中午,乡亲们从田间归来,都要在枣树下歇歇脚;夜晚,乡亲们吃完晚饭,月儿爬上了树梢,张家拉一块儿凉席,李家搬一张竹床,就汇集到枣树下纳凉、讲古。这时候,最快活的就是孩子们了,他们在树下跳房子、捉迷藏、弹琉璃球儿。

到了枣熟季节,孩子们三五一群,拿起竹竿站在枣树下,横劈竖打,小红枣掉一地,他们便疯抢一阵子。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枣树没有一句话。小红枣儿,一个个儿,装进了孩子们的衣兜里,小衣兜鼓鼓的;一个个放进了孩子们的嘴里,小嘴儿甜甜的。此刻,枣树好像被扒了一层皮,无数的伤枝残叶,在风中摇曳着。这就是它的秋天,丰收后的秋天。

大爷们说,早熟命苦,无论丰年还是灾年,他都照样开花结果。有一年大旱,大地没有一丝绿色。而唯有村头的两颗枣树,依然鲜活葱绿,秋后的枣儿特大特甜。大婶们说,花有谎花儿,可枣树就没有一颗不结枣的。到了秋天,累累的红枣儿,把纸条儿折断了,只剩下外圈的皮层维系点,却依然奋力的把枣们高高托起。

在乡亲们的眼中,那枣儿充当了最好的寄情之物,谁家娶新媳妇都要用红枣招待客人,在新郎新娘的被窝里放上两颗枣,美其名曰早生贵子。谁家有病、住院的,也多半是送红枣去。那年,我16岁,高中刚毕业,下地干活儿,娘怕我累着了,特地让我每天煮几颗枣吃,并说“常吃红枣,怯病健脑”。我照着娘说的去做,两个月下来,身体果真壮实了许多。从此,大红枣在我的心中,更是如同圣物一般。

前些年因为修公路,那两棵老枣树没能保住。据说,在砍倒它们的时候,好多乡亲站立在村口,默默地为它们落泪。令人欣慰的是,在砍倒枣树的当年,村里又开辟了新的枣园。新枣园成片成林,每当秋天丰收的时候,大红枣挂满枝头,那华贵的风姿和甘醇的果实,令人们赞叹不已,深深迷醉。

枣树,你没有垂柳的那份柔美,没有桃树那样的娇艳,也没有白杨树那样的挺拔,但你却具有纯朴、坚毅、宽厚的品格;具有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小时候我是没有想过这些的,只有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世事沧桑后,我才懂得了枣树可贵的品格。

文/张勤光

【作者简介】

张勤光,男,河北省邯郸市人,大学学历,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学校管理。在全国各地媒体发表文章千余篇,多次获奖,系曲周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于乡镇文化站。

文字友情——给你温暖心灵的温度

汇聚天下文友,传递文字友情!

进入绿安小程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