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2022年04月18日 B05版
![]() ![]() 徐静 大诗人白居易擅长写美人,诸如“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都是白诗名句,成为形容美人的经典之语,闻名遐迩。那么,当过苏州刺史、自称姑苏诗太守的白居易,其笔下的姑苏美人又如何? 一 白居易有一首《长洲曲新词》,首句写“茂苑绮罗佳丽地”,“茂苑”指长洲苑,代称苏州。确实,苏州自古佳丽地,白居易诗中多次写到姑苏美人,诸如“吴娃美丽眉眼长”“吴娃双舞醉芙蓉”“酒被吴娃劝不休”云云。旧时,吴人称美女为娃,美丽吴娃让姑苏诗太守心醉神迷,念念不忘。 提到吴娃美人,令人首先想到的是倾国倾城的西施。白居易初任苏州刺史,寄新诗给其好友、时任和州刺史刘禹锡,刘禹锡写诗回复《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写下名句曰“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唐代中书省在西,称为“西台”或“西掖”,白居易曾任中书舍人,这里的“西掖”指代白居易;“左司”指韦应物,他曾以左司郎中出任苏州刺史。收到刘禹锡的酬唱,白居易甚感欣慰,挥笔写下《重答刘和州》,描述其在名城苏州游山玩水的诗酒风雅。首联写道:“分无佳丽敌西施,敢有文章替左司。”诗人一开头就提到西施,这是因为西施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一个标志性的大美人。 史载,西施原本是越国诸暨浣纱溪边的浣纱女,天生丽质,秀色出众,有“沉鱼”之貌。彼时,越王勾践虽被吴国打败,却在卧薪尝胆图谋复国,于是,便将西施献于吴王夫差,以美人计来迷惑好色的吴王。果然,英雄难过美人关,夫差得之如获至宝,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馆娃宫来宠幸西施。 白居易描写西施形象的还有几首《吴宫辞》,诗句有:“一入吴王殿,无人睹翠娥。楼高时见舞,宫静夜闻歌。”“淡红花帔浅檀蛾,睡脸初开似剪波。坐对珠笼闲理曲,琵琶鹦鹉语相和。”从中可知,西施不仅美貌倾城,而且才艺绝佳。 二 当然,绝色佳人西施乃春秋时代人物,白居易无法穿越时空,不得相见,西施只能是诗人想象中的美人形象。而在现实生活中,姑苏美人也令诗太守魂迷心醉。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九月九日重阳节,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张罗着在郡楼宴集。从前,农历九月九日称重九或重阳,是一个重要的秋节。这一天要登高远眺,饮菊花酒,佩戴茱萸,以除灾求寿。文人雅士常要举办重九登高同饮菊花酒的聚会,登临之处,既可以是山峦、城墙,也可以是楼阁、台榭。 “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穟香”,这是白居易在《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中写下的诗句。重九假日这一天,恰逢好天色,天高云淡,金秋送爽,诗太守心情大好,按惯例登上郡楼,与友朋聚会,观美景,赏菊花,插茱萸,饮菊酒,并写诗记录重九宴集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诗中有这样几句:“胡琴铮鏦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诗人饮美酒,听乐曲,赏美人,好不舒心惬意。其中,“吴娃美丽眉眼长”耐人寻味。没错,完全不同于现代人喜欢非常夸张的大眼睛网红脸,传统的审美意趣则是“眉眼长”,柳眉细长,眼睛秀长,给人一种清清淡淡的恬静之感。而且,古人“面相”之说认为,眉眼细长的女子是有福的,属富贵命相。晚唐诗人韦庄 《天仙子》写美人云:“露桃宫里小腰枝,眉眼细,鬓云垂。”细长的柳眉、细长的双眼颇具东方韵味,给人一种温婉典雅之美。 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远隔三千里,仍对苏州念念不忘。大和六年(832),白居易写诗《忆旧游》寄给时任苏州刺史的好友刘禹锡,追忆自己六七年前宦游苏州的情景。江南佳丽地,除了风景名胜,白居易最忆苏州的还有美人。美丽吴娃让姑苏诗太守牵肠挂肚,难以忘怀。诗中提到姑苏美人曰:“修蛾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六七年前狂烂漫, 三千里外思裴回。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归夜台。”这里点到的“李娟张态”为苏州艺妓。旧时,艺妓泛指包括音乐、歌舞之类的表演者。据说,李娟、张态两位能舞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苏州艺妓中寻访到这两位通晓传统艺术的小姐姐特别开心,十分喜欢。“修蛾慢脸灯下醉”中的“修蛾”即指细长的眉毛,“慢脸”则是形容娇美的脸庞。南朝梁代刘遵《繁华应令》诗曰:“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南唐李煜《菩萨蛮》词云:“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其中的“慢脸”均指柔嫩美丽的容颜,换作当下话语就是满脸胶原蛋白,面部饱满圆润非常娇嫩。 女人是水做的,从小生长在江南水乡和吴侬软语里的姑苏女子,清秀可人,这恰好符合古人的审美观念。白居易笔下诗中的美丽吴娃,眉眼秀长,温婉皎洁,嫣然一笑,令人梦寐不忘。 三 美人的标准,除了美貌,还需体态美、善歌舞。据传,西施入吴之前,曾有过专业培训,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于是,西施这名浣纱女就被训练成为婀娜迷人的绝色宫女。 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讲究风雅的文化名城,姑苏美人浸润其中,得其书香之气,吟诗诵词、弹琴唱曲样样精通,白诗中多次点赞,诸如“吴娃双舞醉芙蓉”“吴娃徵调奏湘妃”等等。众所周知,白居易具有超高的音乐造诣,其《琵琶行》中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描写惟妙惟肖,“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描写琵琶弹奏时所发出的声音,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也因此,白居易特别欣赏有才艺的吴娃美人。他的一首七绝《听弹湘妃怨》诗云:“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诗后自注曰:“江南新词有云:暮雨萧萧郎不归。”美丽吴娃所弹奏的湘妃曲,深情款款,哀怨悲愁,十分动人心弦,诗人也被深深感动。 姑苏美人的多才多艺给白居易留下了深刻印象,令他难以忘怀。离开苏州后,白居易常常想念江南旧游。在《寄殷协律》诗中,白居易怀念与友人在江南几年优游的快乐生活,抚琴、作诗、饮酒,风花雪月,尾联二句诗云“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写诗人尤其怀念姑苏歌姬在暮色里合着雨声所唱的歌曲,委婉柔美,透着沧桑感,诗人感叹如此感人肺腑的曲调自别江南后再也听不到了。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特别著名。其中,第三首词中有这样的名句:“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所谓“春竹叶”有可能既指竹叶清美酒,也是指能带来春意的美酒佳酿;“醉芙蓉”是形容舞伎之美。姑苏美人能歌善舞,她们双双起舞,婀娜多姿、妩媚动人的形象犹如朵朵迷人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独具特色的姑苏风情,让人享受到别样的姑苏韵味,令人魂牵梦萦,心驰神往。 四 难能可贵的是,白居易诗中的姑苏美人之美是多样的,不仅有美貌,有才艺,而且还有人品。白诗中几次提到苏州著名歌妓真娘。 相传,真娘原本出身京都长安书香门第,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安史之乱爆发后,真娘随父母避乱南逃,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到苏州无依无靠,不幸被骗坠入青楼。因真娘粉肌如雪能舞善歌,又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成为姑苏一代名妓。然而,真娘天生傲骨,只愿卖艺不肯卖身。后来,鸨母逼其接客,真娘便以死抗争,投缳自尽。苏城有一王姓青年士子怜香惜玉,出资厚葬真娘于虎丘,并刻碑纪念。 真娘墓位于虎丘山南麓。文人雅士来到苏州虎丘,往往要到真娘墓前凭吊一番,纷纷题诗于墓上。白居易的《真娘墓》诗云: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白居易的这首名篇,语言流畅,内涵丰富。一是叹息红颜薄命。“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真娘天生丽质,绝代红颜,奈何命薄,令人惆怅忧伤。二是赞叹真娘貌美如花而又冰清玉洁。诗以“塞北花,江南雪”来比喻真娘之美,歌咏真娘守身如玉的高洁品格。也因此,身死犹存。正如悲剧更能打动人心,有悲剧感的美人更以其悲剧命运让人铭记。 虎丘真娘墓,因墓上遍栽花卉,人称“花冢”,冢畔凿石题曰“香魂”,供人凭吊。白居易还写有一首《寄李苏州兼示杨琼》,首句“真娘墓头春草碧”既是写实,也是象征。冢畔春草青翠,古木环绕,人品高洁的姑苏美人有一种经得起岁月的永恒之美。 在苏州,有民间传说茉莉花在真娘死前没有香味,死后其魂魄附于花上,从此茉莉花就带有了香味,所以,茉莉花又称香魂。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不过,倒也体现了真娘在苏州的影响力。 2022年是白居易诞辰125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与苏州结下深厚情缘的姑苏诗太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