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 培根的随笔,与蒙田相比,简短而又精湛

 襄子的箱子 2022-04-20
成为襄子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襄子的箱子」→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每一个历史的转身

都在风中徘徊了很久、很久

这是【西方大通史】第 284 篇文章

文艺复兴】第 36 篇文章

本文关键词:培根

作为文科生的培根、《随笔集》、知识就是力量

在培根的另一本著作《新大西岛》中,他虚构了一个理想的国度,该国科技发达,而国家的统治者却是一批“所罗门”宫里的科学家。而“所罗门”宫,后来也被搬到了现实中,逐渐成为了英国皇家科学院。

 
培根并没有给出一套自洽的世界体系,他只是为科学标出范围,指出取得新成就的方法。为实现这一目的,他计划写他的巨著《伟大的复兴》。但一直到他去世,这本书都没有写完。
 
在政治思想中,培根作为新贵的思想代表,反对君权神授和君权无限,主张限制王权;拥护清教主张改革,但反对革命。他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即事物的简单性质,它是有限的不变的。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有规律的,其形式是多样的。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鉴于此,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不过,培根却信奉帝国主义,他认为,拓展疆土建立大帝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他曾给国王提建议:与苏格兰合并,将爱尔兰变成殖民地,对欧洲大陆采取侵略政策。培根的这种帝国主义是一种海洋帝国主义。
 
在神学方面,培根将神学划分为自然神学、灵感神学和启示神学。自然神学是关于上帝的知识和知识的基本原理。这些知识可以说是客观的知识,但人类的理性有限,并不能完全紧靠理性来获取知识,他认为,人类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来源就是感官,但感官也并非全能,他说:“感官就像太阳,展现地球的面貌,但是隐藏了天国的面貌。”
 
鉴于此,他认为,人类必须依赖灵感神学和启示神学,他说:“神圣的神学只基于上帝的言语和神谕,而不是基于自然之光。”
 
培根对神学并不是一边倒的反对,也非漠不关心,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梦、预言和占星术,实际上也是在扩充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尽管这些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很匪夷所思,但在他生活的年代,这样做并无不妥。
 
培根作为一个科学家,算是打开了经验主义的大门,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文学家,随笔写得也不错。
 
随笔这类题材并不是培根的原创,而是法国蒙田的首创。相比于蒙田的随笔,培根写得更具吸引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培根短,我的意思不是说培根那个短,而是说他写得文章很短。随笔初版的时候,只有10篇短文,但后来又增加了不少内容,目前主流的版本是58篇。
 

蒙田的文风带有一种悲情,一种怀疑论的色彩,而培根的文风却自信满满,颇有一番科学家的自信与乐观。不同于蒙田的“悬置判断”,培根的口吻显得斩钉截铁,毋庸置疑。
 
他的《培根随笔全集》,其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在《谈学养》中,他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蒙田写随笔是为了自己,是回归自我的内心,而培根却以政治家的口吻写随笔,带有一种说教的味道,他讲究实际效用,尽管他的随笔题材也囊括了很多,但都离不开人与政治,比如在《谈诤谏》一文中,他竟然连接见来访者时桌子怎么摆都讲到了:“摆一张长桌和一张方桌,还是墙附近摆一些座位,似乎只是形式问题,其实是实质问题。因为摆一张长桌,几个坐在上手的人实际上就可以左右全局。然而如果采用其他形式,坐在下手的进谏者的诤谏就更有用处了。”
 

在《论爱情》中,他说,常言说得好“爱情、明智实难两全”,由此可见,爱这种激情如此过火,真叫人不可思议。
 
在最后,他又写道:“夫妻之爱创造了人类,朋友之爱完善了人类,而淫乱之爱败坏、作践了人类。”
 
我试着去寻找了一下培根和女人之间的史料,发现还真有。当年,培根向一位女人求婚,结果被拒了,这个女人后来嫁给了爱德华·柯克爵士,成了柯克夫人。而且据说当年告发他贪污的就是这个柯克爵士。培根受审后,理应锒铛入狱,但由于国王的宽恕,他在伦敦塔呆了几天就出来了,而后潜心写作,五年后去世。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和管家结婚了。
 
平淡无奇,也没有太多的八卦,仅此而已。
 
在《谈人的天性》中,他说,人要想战胜天性,给自己规定的任务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因为任务过大,他就会屡遭失败而气馁;任务过小,虽然常常得手,但是进步甚微。他甚至认为,矫枉必须过正,这句话很容易引起歧义。因为我在看了这么多历史之后发现,矫枉过正的后果往往很可怕。但他还没说完,后面还有,“把天性像棍子一样弯曲相反的一面,放开以后刚好矫直。不过必须明白,那相反的一面不是恶习才行。”
 
原来,读书读一半才更危险。
 
人在公共场合很容易隐藏自己的本性,但在三种场合下难以掩饰,一是在私下里,二是在感情冲动的时候,三是遇到新情况或新的考验时。尽管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很多人都盲信别人在公共场合所说的话,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甚至,有些人在撞了南墙后变得什么都不信,这都是矫枉过正所带来的的危害。
 
现在很多人认为人的天性是难以改变的,我对此是不认同的,首先,客观事实上,人的天性或许改变起来很难,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现代人,还是要不断“爱智求真”,不断完善自己,在知识上,在道德上,都要完善自己。没有人是天生的圣人,也没有人是天生的恶徒,正如佛家所言,只不过是一念之间而已。
 
培根说:“人的天性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当地给前者浇水,将后者铲除。”
 
在《谈话语》中,培根的实践智慧依然夺目耀眼,他说:“说话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引起话头,还要控制场面,一个人就可以左右局面了。”“谈话时应该少说自己,什么该说,要选择得当。”
 
古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培根却认为“慎言胜于雄辩”,当培根的文字穿越五百年来到今天,里面的智慧依旧不减。实际上,我始终认为,历史在变,但人性,何曾变过?
 
在他的随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接地气的培根,但据说此人的人品不咋滴。他傲慢、自私、朋友也不多,也没人跟他走得近。他的一位朋友埃塞克斯伯爵得罪了女王,身为伊丽莎白女王顾问的他由于怕受到牵连而急忙撇清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反而落井下石当众控告埃塞克斯伯爵叛国。他为自己找了个理由“宁愿抛弃朋友也不愿抛弃国王”。
 
虽然,埃塞克斯伯爵的确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有叛国的嫌疑,但培根的这种做法,还是令当时的很多人不耻。

-系列回顾-

▲ 【文明之初】

▲ 【光荣希腊】

▲ 【伟大罗马】

▲ 【基督世界】

▲ 【征战十字】

▲ 【黎明曙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