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的金面具背后的隐秘帝国

 卡卡2FM4 2022-04-21

图片
青铜人头像

图片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进一步挖掘,三星堆博物馆迎来数万余位慕名而来的观众。高大的青铜神树、神秘的青铜纵目面具、大立人像、太阳形器、金杖、金面具等文物,让人流连忘返。尤其是在5号祭祀坑中新出土的那件黄金面具,大小与出土的人头像面部比例基本吻合,其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重量约为280g,经检测,这件金面具的含金量约为85%,银含量为13%至14%,其造型奇异诡谲,工艺精美,打破了人们对夏商周时代的贵金属冶炼和制作技术的认知,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
三星堆遗址外景

之前,三星堆遗址还出土过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饰、金箔璋形饰、金箔鱼形饰等60多件金器。距此不远的金沙遗址也曾出土太阳神鸟金箔、金面具、金冠带等200多件金器,数量和种类,都是目前我国同时期遗址出土金器之最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同在四川盆地被发现,同属古蜀国文化的范畴,在距今约5000多年的巴蜀盆地,出土了数量众多、造型精良的金器。它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它不仅体现了古蜀国人精湛工艺水平和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更是古人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的体现。
与同期北方地区用于耳环、腰带、臂钏等日常服饰不同,处于西南地区的古蜀金器被广泛用于祭祀活动。其不仅被视作通神的法器,可能还是王权、神权的象征这反映出在山高谷深林密与云雾弥漫中生活的古蜀国先民之非凡惊世的艺术想象力和独特的图腾崇拜。

图片
戴金面具青铜人头像

纵观这些闪耀着5000多年历史光芒、至今仍未褪色的金器,我们不禁会产生下列疑问: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科学技术水平尚不发达的原始刀耕火种时代,古代巴蜀先民制造出了数量众多、器型不一的金器,黄金的原料产地来自哪里
如果是从本地采矿,他们在原始状态下,鉴别矿物、开采冶炼矿石、制造金器究竟采用的是何种技术?
如果是把金器从异地运到四川盆地的,那么这条黄金通道到底如何千里迢迢进入古蜀国的?
从金器的造型、装饰图案和使用情况来看,反映了古代巴蜀先民怎样的精神世界和审美价值?
由于目前尚未发现与出土金器同时代的文字记载,后世对古蜀国的记载也是只字片语,未对当时的情况及金器的来源、工艺、技术、用途等进行系统详尽的记录,上述这些问题将是学术界长期思考和讨论的热点。我们只能从历史资料中寻找到一些支离的碎片,努力将其复原成一个并不完整的图像,也许从这些碎片能管窥古蜀国的全貌。

图片
三星堆金面具

三星堆的黄金来源及中国金矿床主要分布特点

自然界中,金主要以单质状态存在,呈自然金状态,我国古代称之为“生金”。相传三皇五帝也曾以黄金为原料炼制丹药,做长生不老之药。而出土文物显示,我国黄金的开采和使用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黄金。

自然金具有灿烂夺目的光泽和沉重凝实的手感,易于和岩石沙土区分,所以当它一旦出露于山岩河滩时,容易被人们采集,又由于它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被氧化,而且具有硬度小、延展性极佳的特性,因而受到古人的追捧及崇拜。

图片
三星堆金面具

那么三星堆的黄金是哪里来的呢?很多专家认为,可能是产自当地,以四川、云南、贵州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历来是我国黄金的重要产地。《山海经》有云:“今川蜀诸山,又东北一百四十里……其阳多黄金。”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也说:“金多出自西南,取者穴山至十余丈见伴金石,即可见金。”
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是世界上重要的黄金产地。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金矿产出,且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中国的金矿床分内生、外生两大类。金矿床时空分布的主要特点有: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成矿时代的爆发性,陆块区是金矿床最主要的分布区。目前已探明的岩金储量相对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其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5%以上;前寒武纪基底岩石是金矿床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层),中生代是金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是金矿床最主要的成矿地质体。
图片
戴金面具青铜人头像复制品
金矿床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和盆地周缘有广泛的分布,矿石种类以砂金为主,四川的砂金保有量几乎占全国21.8%。在盆地西、北周缘的大江大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尤其是河谷由窄变宽处、转弯处和支流交汇处,往往都是砂金富集的地方。此外,在川西高原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的一些地段,也有品位很好的金矿分布,这些金矿可能是三星堆遗址金器原料的来源地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三星堆金器都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古人对金矿产地、采金活动的盛况、金矿的描述和金矿床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据《宋史》记载,古人采用“古法炼金”技术冶炼岩金,经碎石、溜槽水冲等工艺制成的黄金纯度可达80%左右。如使用河道内淘洗而得的砂金颗粒作为原料,炼出的黄金成色还会更高。古人是通过物理、化学等多种手段,利用矿物晶体形态、习性、颜色、光泽、硬度、条痕、比重等来鉴定金矿物。
物理手段主要通过试金石来鉴别,试金石鉴定技术是现代矿物学和化学中广泛运用的条痕法、比色法和浊度测定法的祖先
而化学方法则通过提纯、精炼的方法,古人利用金的不易氧化和变质的特性,进行高温氧化试验,如能保持金黄色的色泽和光泽,就是真金。如果是黄铜或黄铁矿,表面就会产生一层氧化色,以此来判别真假金矿石。
同时,对颗粒极小的砂金,古人则通过坩埚熔炼成团进行精炼,清除杂质,也可以把金矿石粉碎后与某些盐酸、硝酸溶液混合加热溶解,蒸发烘干后即得纯金。可见,中国古代先民使用的方法与现代矿物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当然,另一种说法是三星堆金器是从异地沿着一条神秘的“运输通道”传入古蜀国。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古蜀人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和“滇”(云南地区)、“邛”(川西地区,今西昌、雅安地区)等地有经贸往来。有的学者认为,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放到南方丝绸之路与世界古代文明互动的背景下进行思考。

图片
南方丝绸之路

如果金器是从四川盆地以外输入,那么古人是如何跨越盆地周边的崇山峻岭、湍河急流,来到富饶的成都平原呢?通过古代人的历史记载、地理的考察给出了下面的答案:
《韩非子·内储说下》载:“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则辜碟于市,甚众。雍离其水也。而从窃金不止。”丽水在今川、滇金沙江流域,以云南楚雄、四川荥经和西昌为中心,是中国古代盛产黄金之地。而《水经注·若水》记载:“兰仓水,出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可见,川西、云贵一带的金矿是四川盆地金器的主要来源之一。

图片

从金矿石到金器——
古蜀人黄金冶炼技术和制作工艺
如果说由普通金矿石的开采、淘洗、提炼的全过程体现了古人的勤劳和智慧,那么从金矿石冶炼到制作金器,则更体现了古人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审美。我们就来看看古人如何实现这个生产过程的。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在商代,砂金会先拿来熔炼,熔炼后再进行铸造或者捶打,加工成其他的器型。《周礼、地官》中的卝(音:矿)人掌金玉锡之地'是古代文献关于矿冶黄金的最早记载。说明当时已经特设专职官员掌管官营矿冶了。
古代炼金主要需经过5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磨矿;第二道工序是淘洗,留下含金银较多的粉末,行话叫精矿粉;第三道工序叫制团烧结,将含金银的粉末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团,与木炭分层垒成堆,烧结成松脆的矿团;第四道工序叫铅还原冶炼,将矿团与铅混合熔炼,形成含金银的铅块;第五道工序叫灰吹法,把含金银的铅块放在草木灰上熔炼,吹入氧气,去除铅块的铅。吹去草灰,便可收获高纯度的黄金白银了。

图片
三星堆金面具

从目前金沙和三星堆出土的金器来看,当时古蜀国先民制作金器的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据有关学者研究,三星堆和金沙的金器制作采用了捶制、剪切、包卷、粘贴、模压、雕刻、镂空和表面砑光等深加工工艺和技术。从这些工艺来看,在三星堆和金沙时期,有专门的一批手工艺人作为金匠,加工制作金器。
从制作情况来看,蜀人已熟练掌握了黄金的淘取,极好地利用了黄金的特性,即延展性、抗腐蚀性和抗变色能力。三星堆金杖就是用金条捶打成宽约7.2厘米的金皮,两侧薄,中间略厚,再包卷而成的。金皮上的图案46厘米长,用双钩手法雕成。金面具也是用捶打工艺成型,再用镂空手法做成。金虎形箔饰用金箔捶打成型,然后用模具在其上压印“目”字形虎斑纹。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金器在工艺上是相似的,在风格上既粗犷又细腻,但也略有差异。
图片
三星堆金杖

三星堆金器蕴含的意义

人类文明对黄金的崇拜源远流长,据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黄金制品出现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萨珊王朝等都开始了对金银器的广泛使用。金银文化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可谓是绵久而辉煌,从出土的金器来看,工艺繁复,制作技巧高超,每一件都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佳作。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其中的栩栩如生的造型,配以或金黄璀璨,或青铜庄重的底质,给人以强烈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的暗示。
“事死如事生”,在祭祀或坟墓中放置的金器,不仅是祭祀人或墓主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更重要的通过不同的器物、纹饰表达超越世俗以外的永恒、光明的意义。三星堆的金杖、金冠带、金面具是古蜀国王或巫师祭祀太阳神时使用的圣器,它们的色泽与太阳相类似,含义及图案都表示太阳上升、阴气消退的意义,因此,金杖、金冠带具有扮演沟通人神世界使者角色的职能。“太阳神鸟”金箔表现了古蜀人对太阳和鸟的崇拜,是研究古蜀国祭祀的重要物证,表达了古蜀人对光明的尊重和崇拜。
图片
“太阳神鸟”金箔
古蜀先民上千年间的生活点滴,在光阴的变换中铺陈成了大地里错落的印记,昔日的一切恢弘气势与毫厘点滴都成为三星堆引发世人惊叹的部分。对于三星堆文明,从历代典籍中还没有发现文献记载,目前也没有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文字,我们还不知道那些金器所有者的身份,也还不知道金器的具体用途,但强大的艺术震撼、光怪陆离的造型足以引发当代人无限的遐想猜测。三星堆众多金器的出土,恰好说明了巴蜀古人已经具有贵金属的开采、使用和制作技术,也从更深层次上证明了蜀地文化与中原(青铜)、良渚(玉器)、荆楚(金银)文化甚至域外文明有着一定程度的互动交流,古蜀人广泛吸收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将其融合、改造和创新,从而创造出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神秘、灿烂的文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