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苏州有很多“曾用名”,吴中、吴郡、吴县……似乎和“吴”有着不解之缘,而这一切,都与春秋时期那个曾称霸一方的吴国息息相关。 ![]() ▲苏州西郊的穹窿山,传说中为吴国完成争霸伟业的孙武曾隐居于此并写下《孙子兵法》 ![]() ![]() 吴国崛起,江南“蛮夷”的逆袭 ![]() ![]() 吴国,起源于被孔子誉为“至德”的泰伯,终结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整整延续了近650年。 史书记载,商末周初,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奔吴,带着南下的周人与江南的原居民共同建立吴国。 ![]() ▲位于西中市官宰弄的泰伯庙 史书记载,楚国攻打随国,随国就派人求饶,说我没做错什么呀。楚国微微一笑:我其实不想打你,但谁让我是个蛮夷呢。(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史记·楚世家》) ![]() 看看,楚国人自己都这么认为呢。 庞然大物般的楚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长期依附于它的吴国了。但谁能想到,这个偏安一隅的“江南蛮夷”历经几代吴王的励精图治,居然有逆袭的一天。 ▲“吴王夫差”青铜剑,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于是,经“寿梦苦心谋制,阖闾精心磨砺,夫差四方征伐,吴国国力空前强盛,西破强楚,南败越国,北平齐国”,曾经中原诸侯眼中的“蛮夷”终于成为一方霸主。 ![]() ![]() ![]() 胥江,苏州历史上第一条运河 ![]() ![]() 众所周知,苏州古城是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精心规划后建立的。 ![]() ![]() ▲胥门广场上的伍子胥雕像 吴国开凿运河,既是为了农业灌溉,也是为了达成军事目的。 ![]() ▲胥江 胥溪起自胥门,向西进入太湖后(这段运河苏州人称为 “胥江”),经宜兴、溧阳、高淳,最后在安徽南部注入长江。 ▲70年代的胥江与护城河 有人曾比喻,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而胥江则是她的脐带,她将太湖水输送进城,经过无数毛细血管般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了源远流长吴地文明。 ▲今日胥江 ![]() ![]() 邗沟,中国大运河的历史起点 ![]() ![]() 吴国有着强大的水师,但想要到齐国却面临着“无水可走”的困境。 ![]() ▲邗沟示意图 ▲今天的大运河扬州段 ▲阊门夜景 而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从前的邗沟向南连接起江南运河,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共同造就了《红楼梦》里那个“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川流不息的河水为江南织起了繁密的水系网络,也为吴地文明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吴掘邗沟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春秋吴国国家战略的演变》,作者吴恩培 《春秋吴国对江南城市发展的贡献》,作者曹林娣 《吴霸中原与邗黄运河》,作者潘墉 来源:《姑苏好时光》微信公众号 作者:时光小小猫 2022-0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