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千载时光去,历史长歌代相传,大家好我是轮回千百。今天又和大家扒历史了。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大地地大物博,河流也非常之多。虽然河流众多,水系庞大,但主要是东西向河流,水系之间有分水岭相隔。为了弥补天然河道之不足,沟通各水系之间的联系,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挖了许多运河。这些运河有的早已废弃,有的仍完好地保存至今。下面就带大家来看看中国最早的运河: 古代"江汉运河",又称扬水、子胥渎,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运河。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初,楚国就在江汉平原上开挖了杨水,约相当于现在从长江沙市一带到汉水沙洋一带,沟通了汉水和长江,大大缩短了从汉水至长江的航程。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到了西晋时期,为了加强长江中下游与京城洛阳的联系,这条运河被再次开挖,改称为杨夏水道。 春秋时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吴国,出于政治军事上的争霸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开凿了不少运河。当时吴国首都在今苏州,主要敌国是西面的楚和南面的越。为了攻打楚、越,吴国开挖了胥溪和胥浦。胥溪以今江苏宜兴为起点,经溧阳、高淳,沟通水阳江,从芜湖入长江,把太湖水系与长江连接起来。胥浦约在今金山(上海)和嘉善(浙江)之间,汇纳太湖上游众水,经淀山湖、泖湖,东流入海,勾通了太湖和东海。胥溪和胥浦的通航为公元前486年吴国打败楚、越作出了贡献。楚、越并入吴国版图之后,北方的齐国成为吴的主要争霸敌手。为了伐齐,吴国修筑了苏州至扬州的运河,把首都迁至邗(今扬州),并于公元前485年开凿了著名的邗沟。邗沟从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达淮安入淮河,最早沟通了长江和淮河。开挖运河,促进了吴国经济的发展,使其由弱变强,称霸一时,并成为“通渠三江五湖”、“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的国家。 战国初期,魏国强盛,迁都于现在的开封。公元前361年开挖了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 上面提到的杨水、胥溪、胥浦、邗沟和鸿沟等,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早期的人工运河工程,这些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及东南沿海,加上天然河道,构成了庞大的水路交通网,对古代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这也构成了江汉运河的基本雏形。 江汉运河全长67.23公里,流经荆州、荆门、潜江、天门4市11个乡镇,辐射带动荆州区、沙洋、潜江等地12个乡镇。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它缩短两江之间的绕道航程673公里--按照长江航船通常速度,顺水每小时20公里,680公里意味着34个小时的行程,节省一天半时间。同时,运河兼具水利、交通运输、防洪、灌溉、生态补水等功能。而且北方的煤炭通过重载铁路运至襄樊后,可以通过汉江、经引江济汉航道,转运至长江沿线地区,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通道。运河还将武汉、襄樊和宜昌三个经济区域通过水路联成一体。 最后欢迎大家订阅轮回千百,喜欢我的读者朋友记得收藏、评论、转发、点赞,谢谢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