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足”的孩子是什么样? 中医育儿路漫漫,找到目标才更有动力!

 牛妈古法育儿 2022-04-21

包括我自己在内,绝大部分人接触中医,都是因为自己或家里人生病,在中医的调理下,病情缓解乃至痊愈,才开始认可中医的,不过对治疾病仅仅是中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并不推崇的一部分,所谓“下医治已病,中医治欲病,上医治未病”,中医最推崇的是“治未病,而中医最大的价值,我认为是让人活出一种理想的状态。

但在生活中,很少人见过这个“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身边的人基本都是各种亚健康状态,而那些遵循中医之道养生、练功的人毕竟离我们的生活都太远了。因为没有清晰的愿景,就无法升起向往,而这养育之路又是道阻且长,所以造成很多人动力不足,只在孩子的身体有病时才想到中医,问题解决了就把中医的道理忘在了脑后。这样做真是把中医“浪费”了,其实孩子本该活出更理想的样子。

我为什么想到谈这个话题呢?前两天无意间刷到一个人在网上讲自己年轻时的状态,把中医讲的“气足”的状态诠释得很清晰,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会希望孩子能拥有这样的状态。

他写到:

“我在大学之前,读书很刻苦,对这个身体气足有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当我学习很专心很安静,安静到了什么都忘记了的时候,就感觉这个身体的气很足了,这个时候整个人的身心很愉悦,身体也比之前轻盈。

身体气足以后,跑步速度比之前快了很多,打篮球的时候突破上篮每次都是把自己的身体往篮筐上方一抛,没人阻挡的时候摔倒了,地上打一个滚就起来了,一点都不会受伤,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气球一样。

不单止这个,心力也很强,做什么事情只要乐意去做的都有拿第一的信心,即使拿不了第一,也是名列前茅。”

气是中医里最重要的概念,中医认为,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是由气组成,“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主宰着生命。不论是体表可以见到的皮肤、毛发、五官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还是内在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都是由“气”构成的。

所以当气足的时候,人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脏腑功能健旺,情志平和,心态阳光。

因为气是往上升的,所以气能把人体支棱起来,气足的人身轻如燕、健步如飞,不是那种重浊的步伐,皮肤松懈、胃下垂、子宫下垂,也都是源于气不足了。我们有一个妈妈,之前给孩子艾灸天柱、肺腧,本来想调理鼻炎,没想到不仅鼻炎好了,孩子的腰板都直了不少,之前总是含胸驼背,说了多少次都没用,原来是因为气不足造成的,把气补上了,腰背自然就挺起来了。

气又是非常玄妙的,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被仪器检测到,但却能被我们感受到。

比如刚才我们看到了气足是什么样,气虚呢?相信对于这个很多人都亲有体验,一个字,就是懒,懒得说话,懒得动,懒得思维,懒得做事,懒得参加活动,总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别人逛街,还怎么逛呢,就先想找个地方歇着了,站没站样,坐没坐样,还有不由自主地含胸驼背,有的人吃个饭都会觉得累。气属阳,主动,就是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气支棱着、推动者,人就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哪哪都软塌塌的。

可见对气足、气虚的区分,靠的不是什么仪器,或者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性指标,而是凭感觉。这也是我想说的另一点,我们了解、学习中医,希望能把中医用起来,就要重视感知。

感知力越强,获得的反馈越多,比如睡眠是不是越来越深了,想法是不是越来越积极了,精神是不是越来越饱满了,专注度是不是越来越高了,活动力是不是越来越强了,胆子是不是越来越大了,小腰板是不是越来越直了……这些细微的感受就是我们在漫漫长路中的信心加油站。

有了愿景,又有了信心支持,那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呢?这也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因为中医养生的方法,就是从养气开始入手,相信常看我们文章的小伙伴也都能说出个七七八八,那么今天我就不再赘叙了。

今天的文章就是为了给大家打气,现在流行一句话叫“以始为终”,就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知道最终的目标在哪里,过程中所有的心力、方法、资源才能有指向性,如果终点不明确,就很容易越走越迷茫,坚持不下去所以我们要首先清晰地明确要把孩子养成什么样。希望大家都能在中医育儿的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让我们的孩子变得神全、精满、气足。

近期导读:

谷雨养生| 一年中长身体势头最猛的十五天 ,做好这些是关键
超简单的2种自制驱蚊香囊,在家就能做,杀菌,驱蚊还养生!
调理脾胃虚寒、养好胃,巧用厨房里的这个作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