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 「美育」相关作文素材+作文真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4-21
01美学思考:
无美颜不照片,是追求美的极致还是失去了美的本真?
作文01】【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在不少人都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认为展示了自己更美的一面,给生活添彩;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原貌。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9月份浙江山水联盟考语文试卷。

【作文指导】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旨在考查价值观,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学会思考。针对“现在不少人都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这种社会现象,题目给出了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引导考生思考如何正确处理“更美”(美)与“本真”(真)的关系,并由此表达出自己的生活观、审美观、价值观,体现自己的理性思维。此题目作为备考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美育考查的空缺。
对“美颜拍照”的效果存在两种相对对立的看法——肯定了具有美(更美)的功效与否定了生活的真(本真)。考生可以任取一种观点,或肯定,或批驳,当然也可以把这两种看法结合起来进行立意,即立足生活的真,追求更好的美。
 考生可联系亲身经历谈感受和认识,也可联系社会现实进行阐述,还可以由“美颜拍照”这个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现象延伸到对其他领域的思考,阐述对“美”与“真”的理解,从而确定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题目中的两种看法,命题人并未做出价值判定,两种看法的理由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否定,还可以中庸一点,即在保持本真的基础上可以追求更美的一面。考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立意
1.不“美颜”,做真我。
2.“美颜拍照”,给生活添彩。
3.美颜相机破坏了美。 
4.我就是我,无需伪装。
……

【下水作文】
勿“美颜”,做真我
殷都玄鸟
不少人喜欢用美颜功能拍照,认为展示了自己更美的一面,给生活添彩;我认为,美颜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原貌,勿“美颜”,做真我。
如今,美颜相机的功力让人闻风丧胆。磨皮、美白、瘦脸、放大眼睛、消除黑眼圈、瘦腿、增高,就算你对自己的身材长相再不满意,在用过美颜相机后,都会瞬间华丽变身,貌比潘安、颜若貂蝉,可能亲妈看了都认不出来。但是,那是真实的你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看着你的照片,却在现实中认不出你,这是独属于今天的幽默。
所以,勿“美颜”,做真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不是错,对美的追求更不是错,通过“美颜”适当美化,本无可厚非。然而,光靠“美颜”滤镜得来的美,太易碎,就像泡沫,一戳就破。(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现实与“美颜”的巨大反差,让人们形成了“好看的照片都是'照骗’”这一惯性思维,不少网友爆料相亲时被美颜过度的照片骗了几次,最后下决心不再相信任何“照骗”。美颜相机正在摧毁我们的审美观。 
别活在美颜相机里自欺欺人,还是要做个真实的自我。
很多人不美颜不敢拍照,不美颜不敢发朋友圈。最近,支付宝调研发现,一些女性不美颜都不敢刷脸支付了。为了满足这些用户的需要,支付宝近日宣布,将在便利店等场所的刷脸支付设备上增加美颜功能。当我们把美颜当作真实,不敢面对真实,甚至嫌弃真实的自己时,我们得到的是幻象,失去的却是整个世界。除了看着自己的美颜照顾影自怜,还剩下什么?除了满足了脆弱的虚荣心,还能得到什么?
生命本应是一个不需要伪装的真实自我。
任何美颜都是面具,只有从内心深处悦纳真实的自我,才能从内而外散发出迷人的自信魅力!我就是我,我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但愿我们都可以直面自己的“缺陷”, 还生命以真实。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写道:“每张脸,都是一本生命的图谱”,但是,被过度滥用的“美颜”却消解了这份难得的真实。千篇一律的大眼睛、小V脸和白净无瑕的皮肤,让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长啥样了。
我就是我,无需伪装。让生命多一点真实吧。
自然、真实、独特是美的精髓,自然真实的美更能打动人。有人热衷健身,靠锻炼让自己看起来更健美,而不是靠“美颜”。有人在自己的脸上写上自己走过的路,自己读过的书,而不是靠“美颜”……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腹有诗书气自华。
勿“美颜”,做真我。

02美学思考:是什么让我们丢失了发现美的好奇心?
作文02】【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年来,博物学和各种试图软件突然火起来,不知道花的名称没有关系,手机拍下照片,上传软件,马上出现学名,哪怕再相似的花,也有技术替你分拼,只需动动手指头,便能得到答案。
材料二:一对母子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当孩子看见一朵可爱的花时,就问他的母亲这是什么花,母亲回答说:“孩子,你不必知道它的名称。对这段小花的好奇,会让你不断发现他的美。”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的认识与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美文共赏】
好奇心,人性中一朵美丽的鲜花
当动动手指“扫一扫”就能识尽草木鱼虫、飞禽走兽,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时,“识图软件”等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类“好奇心”的毁灭。 
【第一段引题:提出中心论点】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需要运算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打开计算器;遇到不会做的题很多人第一反应打开小猿搜题、作业帮;出国旅行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先下载同声翻译软件……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消磨着我们求知的热情——当所有知识动动手指扫一扫就可轻易获得时,知识于我们而言还有何吸引力?失去了对知识的好奇,将会让我们失去更多!
【第二段:进一步阐释论点】
爱因斯坦曾说:“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万户好奇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雄鹰一般展翅高飞,于是点燃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航程”的最初的梦想;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于是人类开始认识到万有引力的存在;加来雄道好奇池塘中的“鲤鱼科学家”如何认识池塘外的世界,不仅开启了自己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而且为人类在”平行世界””穿越时空”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类知识的积累、科技的创新、社会的进步无不建立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
【第三段:好奇心的意义:总说】
好奇心,实为人性中最美的一株小花,绽放着意蕴无穷的芳香……
  知识的获得应该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而好奇心会驱使我们去思考。当一个人对身边的花草产生好奇,便会思考——打开记忆的大门,调动所有记忆:查找、比较、判断、推理、归纳、整合……,进而探索——走进图书馆、打开书籍、请教权威……这艰辛而繁琐的过程中人类激发了思考热情,完善了思维能力,碰撞出新的思想。(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当知识的获得直接跳过了思考,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获得之时,我们人类不过充当了一个信息接收器和存储器的作用。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曾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试想,没有了好奇心驱使下的思考,人在求知之时如何做到“求思之深而不无在也”?失去了深邃而广泛的思想,人与世间草木鱼虫又有何区别?
 【第五段:好奇心的意义1:分说对思考的影响】 
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好奇心的牵引更易带给我们精神愉悦。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其实,当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时候,愉悦的是我们的感官,充实的是我们的心灵!所以,当母亲回答说“你不必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对这朵小花的好奇,会让你不断发现他的美”,这个母亲其实是引导孩子探索发现自然之美,用自然之美愉悦感官,充实心灵——这显然比机械地记住一种植物的名称更有意义!
【第六段:好奇心的意义:分说对精神体验的影响】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守护好对一朵小花的好奇心,便是守护我们的思想,守护我们的精神!技术的革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惟愿我们在享受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不要丢弃对知识的好奇,不要丢弃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总结全文。】


03美学思考:当代中学生怎样“涵养心灵,美育人生”?
作文03】【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美育就是回归对孩子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
材料2:新时代领路人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强调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青年一代能够通过美育涵养一颗“美丽心灵”。
材料3: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有的学生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综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同学们“涵养心灵,美育人生”,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标题】
生活留心皆是美;
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
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要面包,更要水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
美时代之人,育中华之魂;
人生在路上,灵魂在高处。
用美温润眼睛和心灵。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涵养“美丽心灵”。
涵养心灵,美育人生。

【参考范文】
不忘初心,美育同行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初心,美育同行”。
美育就是对我们生命直觉的引导,用美来温润我们的眼睛和心灵。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者,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无鹄的而有则,无概念而必然者也。”党中央新时代领路人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很多学校忽视美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美术课。让我们就来说说美术教育吧。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美术是不是生存技能。
有的家长说,美术是高大上的东西,孩子们最应该掌握的是生存技能。此言差矣,美术确实高雅,但却并非是高大上到与我们的生活脱节的事物,生活中从建筑到园林,从服装到美食,处处都有美,有美的地方就需要美术,有需要的地方就有生存空间,更不要说齐白石、徐悲鸿,达·芬奇等美术大家,一画成名,百代流芳。
学美术确实需要很强的耐心,但这是做不做的问题,而不是能不能的问题。
有的同学说,学美术需要很强的耐心,自己做不到。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缺少耐心,更应该通过学习美术来锻炼。(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就拿绘画来说,它原本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画画要很能坐得住,一幅看似简单的画作也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这就必须要有耐心。正如身体不好可以多运动、多锻炼一样,缺少耐心也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的训练来加以改善,学习美术就是培养耐心很好的方式。
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有的老师说,高考竞争激烈,喜欢美术专业的考生可以自己去学习。说这话的老师忘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小处说,美育就是教育我们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养成、灵魂的塑造。
喜欢站在田埂上唱豫剧的7岁小男孩,在白洋淀麦田旁练芭蕾的12岁姑娘,总拿着父亲的旧手机录歌的初二学生……2019年年初,这些农村孩子因艺术而结缘,一起登上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所以美育不是做不来的事情,也不是生存技能之外的东西,高考更不应该排斥美育。
希望我们大家从读一首美丽的诗歌开始,从欣赏一朵花开始,从写一个毛笔字开始,做一个追求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人。
愿我们不忘初心,与美同行,共创美好!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04美学思考:美育是否应全面推广?
作文04】【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美育兴国。——蔡元培
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加强对地方和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督导,强化结果应用。要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政绩考核和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把美育工作从“软要求”变成“硬指标”。——陈宝生(教育部部长)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以“美育是否应全面推广”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
作者:江西省特级教师  何有湖
 材料中的前三句话有一个共同点:强调美育的作用。第一句讲了美育的历史与作用,“诗”与“乐”中都包含美育的成分。说明美育对个人成长或社会教化分别有“兴”和“成”的作用。第二句直接讲了美育对国家的作用。第三句讲美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也包含美育的作用——让身心都健康成长。第四句则是要求重视美育工作。所以,从材料的指向来看,显然是要求全面推广美育。那么接下来的立意就省事多了,考生只要谈美育的作用或意义,提倡或肯定全面推广美育。当然,因为“美育”是一个统笼的概念,所以,在写作时特别需要对“美育”概念进行分解或具体化,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阐明其作用或意义。
按百度百科的解释,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狭义的美育,一般被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等。
如果从狭义的美育概念来构思:
构思一:
1.美育,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美育,可以培养一定的审美修养。
3.美育,可以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
构思二:
1.美育告诉我们要用美的眼光来看社会;
2.美育告诉我们用乐观的心态对面人生;
3.美育告诉我们“诗和远方”的价值。
构思三:
1.美育,可以打开另一扇认识世界的门。
2.美育,可以培养一种富于风雅的情怀。
3.美育,还可以激发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我们可以理解为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来感染受教育者。
如果从广义的美育概念来构思:
构思之一:
1.读诗歌,使我们感觉意境之美。
2.读散文,让我们欣赏人情之美。
3.读小说,使我们品味人性之美。
构思之二:
1.欣赏自然美,优美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山的巍峨高耸……)
2.注重行为美,优雅的举止让人脱离低俗。(《离骚》中屈原视死如归的行为;《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坚定果敢的行为;《苏武传》中苏武正义凛然的行为,这些均是崇高的行为美)
3.强调心灵美,美好的心灵让人保持高尚。(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大度胸襟,廉颇“负荆请罪”的知错之勇。)
构思三:
1. 家庭美育,让我们徜徉在爱的海洋中;
2. 学校美育,让我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3. 社会美育,让我们感受到和谐的氛围。

【教师下水】
美育育我  美美与共
何有湖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来讲一讲德智体美劳教育中的“美育”这个话题。顾名思义,美育就是美的教育,我个人理解为用美好事物来感染自己,熏陶自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的思想属性首先就决定了我们需要接受美的教育,因此,我想说,只有美育育我,才能更好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较于德智体劳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更高级、更有趣的。如果说德育让我们用善良的心灵对待世界,智育让我们用理智的态度认识生活,那么美育则告诉我们,用美的眼光看待一切。(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这种眼光既是李白亲临庐山时挥笔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的由衷赞叹,也是杜甫登泰山时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乐观自信,更是王羲之面对兰亭美景时发出“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幽情畅叙。可以说,善良,让我们成为高尚的人;理智,让我们成为智慧的人;而具备美的眼光,则让我们成为有情趣的人,让我们成为情感丰富的人,让我们成为能发现世间之美的人。著名的审美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以陶养吾之情感为目的,使之有纯洁有趣之习惯。”可见,推广美育,真是善莫大焉!
不仅如此,当世界吻我以痛时,美育让我们依然报之以歌;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们时,美育让我们对人生保持微笑。人生不可能一直艳阳高照。孔子周游到陈国时,粮食耗尽。面对弟子们饥肠辘辘、疲惫迷茫的情形,孔子端坐桐树下,弹琴不止,用悠扬的琴声和高昂的歌声激励弟子,在琴声高歌中,弟子们慷慨激昂,载歌载舞,最终寻得粮食,继续一路向西。看来,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是实践的总结。此时,我不禁想到古代戍边城楼上的笛声,一段段《梅花落》,一曲曲《折杨柳》既调节单调的生活,更抚慰思乡的心;我又不禁想到红军长征路上的宣传队,一段段节奏鲜明的快板,一首首昂扬的歌曲,既丰富了平乏的旅途,又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行:而这些艺术之美,都化成了意志的铜墙,铸就了精神的铁壁。看来,美能激励人心,推广甚好!
总之,智育让我们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的头脑判断一切;德育让我们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的激情通往直前。这些都是我们精神世界不可缺少的养料。巴金说:“我们不能光靠吃米活着。”是啊,生活不光有眼前的奋斗,还是美妙的诗和令人憧憬的远方。推广美育,让美育来提升我们的精神,让美育来纯洁我们的心灵,让各美其美,与人共美,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世间和谐。
谢谢大家!

【优秀习作】
以美育成就青春风华

很荣幸作为中学生代表在此论坛参与发言讨论。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美育成就青春风华”。     
珠玉纨素,仅赋予外在华贵;美育浸润,方见“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绝代风华、诗意人生皆在美育之功。近日“弹琴大妈”步入人们视野,衣着简朴难掩气质风华,运指如飞,琴音若水,为美育熏陶之效;某市出台新中考方案,将音乐、美术并入应试之轨道,其意大概亦在培养全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生美育教育势在必行。
诚然,现如今升学压力山大,考试竞争难上难,层层禁锢阻碍美育的落实。在此境况下,某些学校的美术、音乐课更是任主科悄然挤占。但须知德智体美劳,全人发展需五好,美育润泽亦重要。美是有力量的,没有了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失了美育的心灵何其荒芜!缺席了美育的生命又何其黯然!现代社会人被物化、机器化,原因之一便是美育缺失。
美育蕴个体风华,涵养品格。
两千多年前,孔子便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亦有言,“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使我们懂得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完善智育与德育的成果,将美的精神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短视频、口水歌、劣质小说等大量信息涌入时,接受过完备美育的青少年能更好地鉴别真假善恶,避免思想贫瘠与随波逐流,择真善美而取之,拯救心灵于萧条。取精华而化用,技艺娴熟,心灵丰足,便如“钢琴大妈”一般——虽布衣素履,也难掩风华。
美育助文明赓续,彰文化自信。
近代以来,从王国维将美育和智育、德育并举,到鲁迅写就《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再到蔡元培发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思想家们从来都是站在文明赓续的高度看待美育。(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也正因美育对传承文化有重要作用,就更需要学校通过美育工作,引领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将我国优秀文化深植于心,彰显文化自信。这一层若是缺席,少年既可能不懂文物之美,又缺乏敬畏之心,便会有在文明古迹上刻下“到此一游”等荒唐之举,而贻笑大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将美育落到实处,需固本清源。某市新中考将音乐、美术并入应试轨道,对美的普及、教导做出强制规定,这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之措。当然,加强中学生美育教育,也不应止步于学校教育、应试等,还应深入日常生活,扎根于文化沃土,用美灌溉,以美熏陶。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让我们踔厉奋发,全面发展,求真求善亦求美,成就绝代风华、诗意人生!

05美学思考:美好人和物,给你怎样的触动和引领?
作文05】【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我想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   
美好的人生离不开美好事物的熏陶,那些美好的人或物,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艺术的,又给你怎样的触动和引领?请根据你对材料的思考与感悟,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写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作文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先引用名人名言,阐释前人对“美”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第一句话意思是“美”能让人区分善恶,教给人与恶作斗争的勇气。第二句话具体阐释了“美”的作用,对我们的精神、心灵、情感的正面引领作用,表明“美”具有巨大的价值。第三句话是说“美”可以让人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从而向“美”靠近,能够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美”的人。
要求部分提示我们从现实或艺术中选择一个美好的人或物,阐述他(她、它)对你的触动和引领。要求根据“对材料的思考与感悟”“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写文章。也就是要围绕对“美”的认识,阐述“美”对自己的熏陶、影响和引导,或者自己对“美”的感悟。
写作时首先确定一个“美”的人或物,如写抗美援朝战士们,通过观看《长津湖》,感受到战士们对国家的爱,保护祖国和百姓安宁的自我牺牲精神,受到美的熏陶;接着写以战士们为镜子反观自己,发现自己所谓的“爱国”太过狭隘,真到了需要牺牲自己利益的时候,未必能做到像战士们一样义无反顾;然后写以战士为关照,不断反思和完善自我,逐渐向“美”靠拢。
立意:
1.让美关照心灵。
2.以美为镜,向美靠拢。
3.美是向善的力量。 

 【考场佳作】
美的韵致
风不定,人初静,明月落红盈满径。——题记
避绝尘世的喧嚣,带着一壶香茗的清幽,携一卷诗书,奏一曲流水,竹林深处,翻开尘封已久的眷恋,于淡雅之中品玩那旷世奇迷的落红满径,在美的感悟中升华心灵。
于诗词之间,我见证了那一曲雄浑的奏响;于诗词之间,我目睹了那一腔热血的沸腾;于诗词之间,我触摸到一缕情思的悱恻缠绵。于是,在香茗已尽,华美落幕的夕阳下,西天之际那拈花的背影,留下教化的传奇。
美是一曲雄浑的歌。飞流直下三千尺中,太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海天一线中增添飘渺的跌宕;一骑如归天胡雁的征蓬,王维极目远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于苍凉中平添寂寞的寥廓;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纵马持枪,醉卧沙场,欲饮琵琶,于枕戈待旦中点缀频仍的旋律。每一个音符被赋予迸发的激情,每一段旋律被谱入狂放的交响曲,于天地间荡气回肠。高远志向、爱国激情、雄浑大漠、苍凉人生,美是千姿百态。
美是一腔热血的激荡。(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郁孤台下,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在秋风萧瑟中,挑灯练剑,只为兴复宋室,赢得身前身后名;零丁洋里,回首戎马生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于是滚烫的热血抛洒;泰和殿的奏本中,镌刻着一代英雄青年的爱国,在四万万人齐下泪的战火中,他们振臂疾呼,虽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但英雄之气直冲霄汉。点点滴滴的血都化作人间正气,纵横驰骋。美是悲壮,是激情,那感人肺腑的力量穿越古今,荡气回肠。
美是一缕悱恻缠绵的情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五百年的回眸,只为千年等一回。曲终人散,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纵有千种风情,此刻间只能化为留恋,伴随远去的兰舟,消失在暮霭沉沉的楚天中。亦有银河暗度的短暂相逢,胜过人间朝朝暮暮的长相厮守。美以不同姿态启迪心灵,纯洁情感。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诗词不仅是一种供人玩味、让人欣赏的艺术品,更应该是启人心智,为人拨开疑团,催人奋进的哲学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懂得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顿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想到了成功来之不易,便不会再去抱怨生活的劳累,从而更加懂得默默奋斗,隐忍前行。就算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是在告诫我们要紧抓当下,马不停蹄。诗词确实像位哲人,为我们指明道路,为我们扫清疑团,让我们更加精彩地生活。
过尽千帆皆不是,梦中的青玉案,在灯火阑珊处等待。风已定,人不静,挥别明月,去欣赏明日的落红满径。
美在诗词中,美在阅读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