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物”能不能吃?补养能否靠喝汤?肿瘤患者的五大营养误区!

 与癌共舞论坛 2022-04-21

提到肿瘤患者,很多人眼前都会浮现出一副形销骨立、营养不良的形象,似乎罹患肿瘤就逃不开一个“瘦”字。

实际上,癌症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40%-80%,常发生于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胆道癌、口腔癌、喉部、肠癌等。50%-80%的肿瘤患者会进一步发生恶液质,更有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因是营养不良和恶液质,而非肿瘤自身引起。

这也就说明了充足的营养对于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缺吃少喝已不是大多数肿瘤患者困扰。家人们更是常常在“吃”上下足功夫,希望把疾病带来的虚弱补回去。然而,营养膳食观念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不仅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反而加重病情。

营养误区1:

不能吃得太营养,要饿死癌细胞

这可能是肿瘤患者营养领域最深的坑了。大概每位肿瘤患者都不止一次地听说,如果给肿瘤患者增加营养会助长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增加转移的机会,好像加强营养就等于给肿瘤细胞进补一样。有些患者认为,鸡鸭鱼肉等食物摄入的越多,肿瘤细胞生长就越快,更有甚者,希望通过饥饿去饿死肿瘤。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临床指南指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无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因此,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无需过多担心。如果患者深陷营养误区,拒绝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那么很可能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发展为恶液质(恶病质)

早在1932年就有医生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主要致死原因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患者的能量储备不足,免疫功能下降。在外科病人中,营养不良可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不良的患者对放疗、化疗的治疗反应降低,而相关毒性并发症增加。体重下降的肿瘤患者尽管接受初始化疗的剂量较小,但是其相关毒副作用(手足综合征、口疮等)更加频繁、严重,与体重无下降患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所以,营养支持应该成为肿瘤病人的基本治疗措施。

营养误区2:

“发物”不能吃,会引起癌症复发

绝对不能吃“发物”,是许多人认为的肿瘤患者饮食准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自从被诊断出患有肿瘤后,饮食就很谨慎,鸡、鱼等一概拒之,只食少量蔬菜、粗粮。

其实,所谓“忌口”和“发物”,是中医特有的一个话题,意思是吃了某些食物后,导致疾病复发,所以需要忌口,忌食某些食物。实际上,中医忌口,当初主要是针对一些细菌性和病毒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或过敏体质,如哮喘、荨麻疹和其他皮肤病患者等而言的。这些疾病患者吃了某些食物,特别是异体蛋白质类的,如牛奶、虾、海鲜等之后,很容易引起感染扩散或诱发过敏。

肿瘤并非感染性、过敏性疾病,肿瘤的复发与“发物”引起的“发”也不是一个概念。因此,对中医所谓的“发物”忌口的做法并不靠谱。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民间所说的“发物”会导致肿瘤恶化和复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那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肿瘤患者的饮食要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需要补充,所以这些食物都是可以吃的。

营养误区3:

补充营养靠喝汤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煲汤是一种“大补”。患者确诊后,家属常常会熬汤给病人补充营养,如乌鸡汤、牛尾汤、鱼汤、海参汤、猪蹄汤等,一般还要嘱咐一句:精华都在汤里,要多喝点。

各种鱼、肉熬成的汤,确实含有脂肪、非蛋白氮、嘌呤、肌酐,以及少量游离氨基酸、少量的钾、钠、钙、镁等离子等,但它的主要成分还是水,营养密度低。汤的营养只占有原料的5%-10%,反而汤渣里的营养成分要高出很多人的想象。

那么,很多病友存在吞咽困难、咀嚼困难的症状,又或者是医生嘱咐说需要卧床、摄入流质食物,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喝汤不是最佳的选择吗?

实际上,越是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越要注意提供营养密度相对较高的液体食物,我们可以将各种食材(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等)分别制备软烂,单独或混合用匀浆机(豆浆机)打碎,制成糊,熬成粥。这样既便于吞咽,又有利于消化吸收。除此之外,家属也可以选择一些成分配比均衡、能量密度较高的营养补充剂(如瑞能等)添加至患者有限的进食中,使其尽可能多地得到均衡的营养。

营养误区4:

食欲不振就靠营养针

当肿瘤患者因放化疗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时,很多患者及家属要求应用静脉营养制剂(肠外营养)补充营养。然而,静脉营养制剂有明确应用指征,即在经口进食或者肠内营养制剂无法满足患者能量需要60%,且持续5-7天时,才能应用给予部分补充或全静脉营养。

另一方面,我们的肠黏膜具有屏障功能,能阻断肠腔内的细菌、内毒素进入到肠黏膜下的淋巴管、门静脉。而且肠道系统含有全身淋巴细胞的60%,是个重要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具有需直接与食糜接触才能促进增殖、生长的生理特性。如果长时间不通过胃肠道进食,容易导致胃肠道黏膜萎缩、脱落,引起胃肠道屏障作用被破坏,肠道菌群中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可以穿透肠道黏膜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导致感染。并且,肠外营养对营养制剂的配备、保存和使用都有严格要求,使用成本较高。

因此,营养支持途径选择的金标准为“全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肠内与肠外联合应用”。不论从患者长远治疗还是经济花费方面考虑,胃肠道仍有消化吸收功能的患者,都不建议完全依赖肠外营养制剂补充营养。如果患者可以正常进食,应尽量鼓励患者通过合理膳食补充营养,如果患者饮食纳差、胃口不佳、呕吐或存在进食困难,则可以选择肠内营养补充剂口服或管饲。

营养误区5:

迷信“补品”,轻视专业营养

由于营养知识不足,肿瘤病人往往迷信“冬虫夏草”、“燕窝”、“人参”、“灵芝”等贵重补品,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所谓的抗癌食品和保健品真的有抗癌作用。

实际上,肿瘤病人的营养是一门科学,有严密的科学基础、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营养支持应用于肿瘤病人既达到了改善营养、免疫及生活质量的目的,又有对肿瘤患者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

例如,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研究结果发现,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该研究纳入了2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男135例,女95例),并且这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需要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治疗。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分别使用肠内营养或联合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并对比了患者入院时和营养支持治疗4周后的营养状况。在接受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从21.37kg/㎡增长到23.56 kg/㎡。有多项研究显示,患者的BMI越高,其预后越好。体重降低的肿瘤患者预后要比体重稳定者为差。体重降低的肿瘤患者将会出现更显著的治疗副反应,肿瘤治疗效果不够明显,活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普遍降低。

同时,该研究也发现,相比于入院时,接受营养支持后患者的免疫指标又明显的提升,这意味着营养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当然,对于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需要根据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的分级分期,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在接受手术、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中,使用营养支持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他们完成抗肿瘤治疗,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手术创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保持良好的体力。而对于不能接受进一步抗肿瘤治疗,处于姑息支持阶段的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改善生活质量。

所以,想要正确地补充营养应该首先到医院营养科,请临床营养师定制合适的营养补充方案,确认是否需要在膳食之前额外补充营养。

在所有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多种因素中,营养状况是一个独立影响因素,也是唯一有潜力可挖、而且成本相对低廉的重要因素。癌症的治愈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依然是一个难以奢求的梦想,但吃得营养、均衡饱足,却是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实现的生存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