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隆观:宛城、唐河、新野三县交界处的神奇道观

 麦田忠实守望者 2022-04-21



​兴隆观,位于新野县施庵镇西北部,系宛城区唐河新野三地交界处。

据《新野县志》记载:兴隆观原名唐杜镇,道观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鼎盛时期占地八十亩,殿堂楼阁二百余间,供奉神像百余尊,道士近百人,香火极盛。每至圣日,香客云集,百业兴旺,遂称兴隆观。

明朝嘉靖年间,兴隆观主持玉清道长,修炼精深,学识渊博,又因扶危济困,惩恶扬善,教化与民,激浊扬清,名扬豫鄂两省。

兴隆观的“三月三庙会,久负盛名。古戏楼高大宏伟,每逢会期,南阳曲子、河南梆子豫东越调、均州汉剧、马戏、猴戏、说书、杂耍等轮番登场,热闹非凡。

(一)

新野县城乘电动公交车沿南新公路234省道北去,在车湾岔口东拐走上村村通道路,穿过沙堰的赵湖村叶桥村,到达施庵镇兴隆观村

“兴铃罐儿”,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这么说过,其实是叫兴隆观。念串音了。

兴隆观,地处新野、宛城、唐河三县交界处,北抵官庄,南通施庵,东至油田,西达瓦店。

我家距此并不远,回老家驾车走老路,总在兴隆观周边经过,因为来去匆匆或者道路不熟从未涉足这里。

小时候听大人说起“兴铃罐儿”的时候,其实是家长要去赶集卖东西的一一无非是卖些从牙缝里省下来的一点粮食,或者是卖点棉花秆芝麻秆之类的好柴草。

先是大人们挑担十几里去卖,后来有了架子车,大人们本来说是打算叫我拉纤拽车出捎去的。我本来挺高兴,难得出门撒撒欢儿,去街上赶趟集看看新鲜世面,卖东西顺利换来钱的话,说不准大人们高兴了还会买几根油条叫我享享口福哩,至少能买个白馍吃吃吧。

可最终没去成,因为年龄小,十几里路全靠腿跑,大人们怕我受不了。再者,那时候市管会总在集市上逮人,粮食统购统销,即便是自家省下来的粮食到自由市场去卖,被逮住了怕也算是资本主义尾巴或者投机倒把什么的,该倒霉了东西还要被没收,大人们不愿叫小孩子们也被牵扯上这事儿。

这么多年来,虽然早吃上了油条和白蒸馍,兴铃罐儿这个地方,在我不多的记忆里,却怎么也不能忘记,甚至有些时候想起来心里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酸溜溜地感觉。

这几天在小县城住腻了,信步游走不觉到汽车站旁,居然见有到兴隆观的城乡班车,几番犹豫终于下决心踏上前往。

到兴隆观终点站,已是中午时分,集罢了。一街两行门店不少,走到一家饭店,门前太阳底下三两个吃面条的食客是店主和大厨。见我走来,他们主动说,赶集的人们都散去,集罢了不再卖饭啦。

街北头偌大的兴隆道观,远远望去也确有几分古色古香。

时隔半生,即便我中午还得空着肚子赶回县城用餐,总算是还了我儿时“去兴铃罐儿赶集”的小小心愿。

(二)

传说很久以前,有位著名的风水先生从街北方跟踪地理脉气来到兴隆观。

但见沿着街北流过来的“十里河”绕街东而过,在街东南角汇成一汪湖水,然后又正南而去。

兴隆观街这一带的土地,向下挖不到几尺便满是砂砸石,唯独这条十里河的河床及两岸,却是黄沙、黄土遍布。那风水先生便撂下一句“宝镜映黄沙,龙兴必发”的话头,匆匆离去。这句话从此成了一个谜。

明朝永乐年间,兴隆观建成以后,人们纷纷把去武当山朝圣的目光转向了这里,这里的香火开始旺盛了起来。尤其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庙会,方圆百里,成群结队的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向兴隆观涌来,人山人海,热闹异常。随着庙会的鼎盛,兴隆观街的“隔日集”也随之兴隆起来。

渐渐地,人们发现:从兴隆观向南,经古戏楼沿老街筒至正阳门十字路口,这一百多米长的地带,高于周围两米多,呈龙脊状,人们便称之为“土龙”。这土龙,头在庙观,承受着四方香火,脖颈在古戏楼,腰脊在老街筒,而沿十字路口向南延伸下去,逐渐降低的即是龙尾。

据说兴隆观的旺盛与此土龙脉气息息相关。因此多少年来,传说与兴隆观相毗邻的数个集镇,曾多次有人趁半夜三更来到这儿刨挖龙脊,试图盗取龙脊土,移花接木,以期振兴自己。 然而,他们均无功而返,兴隆观依然兴隆如故。

(三)

几百年来,历次劫难中,兴隆观总能逢凶化吉。

传说,明末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南阳一带与左良玉厮杀时,被射瞎了一只眼睛,甚是恼火。于是便大开杀戒,只杀得路断人稀,扔块元宝在路上几天都无人拾走。唯独兴隆观近邻的李务村,因与闯王有特殊关系,幸免于难。传说李自成下令:李务村方圆五里的村庄,不得杀戳!若非如此,兴隆观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恐也难保。

明清以后,新野一带发生的灾荒不计其数,旱灾、涝灾.....可兴隆观一带却总是有灾而无忧。每次灾荒后,从北边过来的逃难人,拖儿带女的,来到兴隆观。

民国十八年年惩,别的地方谷子旱不中了,人们用耙子耧去了当柴烧。

可是不久,兴隆观这一带偏又下了一场雨,没耧的谷子竟又返青,收获了几成!

大土匪崔二旦和高保胜,先后来到兴隆观, 企图一把火烧掉兴隆观,都没有得逞,最后只把个孤零零的古香亭烧掉了。

另传当年日寇侵略时,曾对兴隆观及古戏楼实施了狂轰滥炸。飞机飞得低,几乎擦着树梢。打了两个来回,数枚炸弹却都偏离了方向,只是炸坏了几间民房、几棵树,高大的戏楼和道观毫发无损。

(四)

兴隆观人世代以农为本,安居乐业,耕读传家。

崇祯年间,兴隆观杜营村的杜之恒出任翰林苑大学士,曾任崇祯皇帝的老师。

清康熙年间,兴隆观近邻李务村的李汇,因仗义疏财,救了康熙皇帝的急,被接进京城任了“红灯司”,其子李元方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受到康熙的赏识,被任命为礼宾司。

到了乾隆年间,在北京宛平县任“红笔师爷”的李元浩因护驾有功,被乾隆皇帝恩赐“帛邑库生”。同时还免去了兴隆观一带十年、新野县三年的皇粮和赋税。

廪生秀才曹承周一家,于道光年间逃荒至兴隆观居住,靠外科行医兼打造银器为生,曹承周在咸丰年间考中秀才。此后他的两个儿子曹金赢、曹金坡也考中庠生。传说曹家这是因为在街西阴宅占住了风水。

因逃难由福建搬来的杨轩堂一家, 居住兴隆观数代以后,杨轩堂于同治年间考中秀才,返回福建祭祖时,找不到杨氏家族,方知原籍族人已隐名埋姓。

光绪初年,兴隆观出了个贡生叫孙林,孙家声名大起。紧接着在杨姓家族里又出了两个庠生,他们是杨嘉翰(字书声)和杨秀芬(字俊卿)。

(本文综合网友“樵子行影”和“达人每一天”的文章,一并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