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小时候@老愚

 荣辉有约 2022-04-21

(摄影:彭荣辉)



#我小时候,老愚#

题在前面“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那些嘲笑你的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你一样的人。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努力去实现。”诸位亲,如果你一直在努力,我坚信终有一天幸福会敲响您的窗和门。

——彭荣辉

老愚

初中毕业之后,我选择了读师范学校。

此师范非彼师范。今天讲师范学校,至少是大专学历。更多则是本科院校。可是,我那时候所读,却是中等师范学校,简称“中师”。当然,这般选择也不全是目光短浅。还有家境的缘故。读师范之前每天所见,皆为父母疲于奔波和劳碌的身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以至选读师范而不是继续升入高中将来考大学,也实在是想早一点出来能够尽量减少家庭的负担。届时的师范学校是包分配工作的。换句话说,只要有机会上了师范,就等于提前确定可以捧一辈子铁饭碗。两相比较,在乡下娃儿眼里,这事儿显然要比上了高中再考大学要靠谱的多。

毕竟,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或者说能不能考上一个好大学,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师范学校的入学通知书拿了在手,却是一辈子的命运已然确定。再怎么混,三年之后也得是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也许比上不足,但比下肯定是绰绰有余。

也许正是这样的心理吧,及至真的上了师范了,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就都比较茫然。首先,都是住校,身边缺乏父母管教,什么事儿都得依靠自己。尤其学习这样的事儿,完全靠自觉。所以,很多同学便突然不知所措。其次,学校无所谓压力。印象中并无期中考试,平素更无月考或是单元测试之类,每学期只有一次学期结束时的期末统一测试。但是测试难度偏低,完全属于合格性考试,以至于所有人都喜滋滋奔相呼告“60分万岁”。且不说多数学科老师临考前复习时会适当“放水”,但是纯粹这60分,对于从千军万马之中一路杀过来的这些优等“师范生”来说,也实在是小菜一碟——届时的师范学校,每年招生可都是只面向全县全市中考前二三百名位次的学生。这么说吧,纵使平时少专心听讲,作业拖拖拉拉,或者直接不怎么做,到了考前临阵磨几天枪,连续奋战几个早晚,也通常一路绿灯,平安无事。

当然,也并非万无一失。同学们也偶有挂科的时候。可是,新学期开学前补考,基本百分百过。能有什么奥秘?那么大张旗鼓全校大补考,需要补考学科的授课老师也面上无光。若是补考再出差错,先生一世英名岂不斯文扫地?怎么办呢?老师们总会想些方法,明里暗里有所提示,抑或软硬兼施,然后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很顺利就一起过去。再不济,也有几位厚脸皮的男同学私底下跑去请教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在考前给开点小灶,说是辅导辅导。至于过程,大家心知肚明。所以,虽偶有不测,但有惊无险,除却极个别现象(这一类当属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大家都相安无事,安安稳稳过了一年又一年。直至三年结束,师范毕业。

这事儿,新生自然并不知晓。可是,学校有的是老乡。甚至今天的学长,就是旧时同窗——那时候因为没有考到师范学校,学生选择初三复读是家常便饭,甚至于早已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大家口耳相传,很快便人人知晓。再不行,懵懵懂懂经过一学期,糊里糊涂过了一年,就啥事都明白啦。至于我自个儿,也许是笨吧,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单纯,这方面懂事稍晚,以至于经历一年才懂得师范的学习是怎么一回事。也许正因为如此,结末却落个“老愚”的绰号。

“老”嘛,自然是“一直”“总是”的意思。“愚”嘛,当然是“笨拙”“愚蠢”之意。“老愚”,顾名思义,就是“一直笨”“总是愚蠢”的意思。兄弟们何以赐我如此雅号?说白了,就是毫无忌惮明目张胆讽刺和挖苦我每天只知道学习。当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在学校混日子然后坐等毕业捧一口铁饭碗回家的时候,我却依然如初三那般,每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在读书。两相比较,我就算是一个另类,就算是一个奇葩。具体表现就是,每天早读,上课,作业,晚自习,每天教室、食堂和寝室三个地方转圈圈,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无旁骛。一时兴起,也就算了。不能罢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学期过去,又一学期过去……于是,一来二去,当事人不急,旁观者就急了:

“这家伙,怕是有什么问题吧?”

“完全不按常规出牌。脑子一定坏掉了!”

“愚呢。怎么这么愚呢?”

“完了,真是没救了!”

……

结果,一个不小心,“老愚”就被人给发明创造出来。起先是一个人唤,然后是两个人唤,接着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人唤,不仅男同学唤,临了女同学也跟着起哄。我本想婉拒来着。可是,眼看着这阵势越来越壮观,来往凑热闹的男女同学络绎不绝,不得已,只好受了。好汉不吃眼前亏,这个道理我懂。

也该是真的愚。都师范了,都明明知道不管怎样,三年之后人人都是好汉,却还要和自己过不去。好玩的是,还一直坚持预习。有趣的是,作业从不抄袭。搞笑的是,晚自习正儿八经读书、习字、整理复习。此外,每天早早起,认真早锻炼、上自习,晚上寝室熄灯就按时休息。出了校门,就是热闹的街市。但除却偶尔购买生活必需品,极少上街。至于逃课、逃自习之类,不要说具体实施成为既定行为,更是想也不曾想。至于熄灯了夜深人静之时去四处乱蹿、偷偷溜出寝室去玩、翻出学校院墙去看电影看录像,更是从无经历。至于考试前夕,打小抄,厚着脸皮去从老师那里打探消息,以及考场上走点捷径,更是不屑参与。

更不可思议的是,每天熄了灯,躺倒了在床,居然还保持过往闭着眼睛脑海里“过电影”的习惯。啥个情况呢?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将自个儿一天所经历的学习生活,全程在脑子里过一遍,老师教了啥,自己明白了啥,还有啥好像不太明白的,一节课一节课地过,过完一节再过下一节,演电影似的,自儿个自得其乐,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因为寝室那些夜猫子兄弟吵闹厉害,都一遍电影过完了,他们还没有歇息的意思,便举了蜡烛或是打开小手电研究墙上的地图——床铺靠墙,墙上刷的低质石灰,为防一碰一蹭身上被子上全是石灰,通常糊了白纸再贴了地图,生活学习两不误,可谓“一举两得”。世界地图。还有中国地图。中国地图,一个省一个省地看,看大海,看河流,看省会,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上下左右的邻国分别有谁、具体在什么位置,疆域何其广阔。世界地图,一个洲一个洲地看,看大洋,看各洲,看国家,看首都,看山脉,看河流,看海峡,看岛屿,看……自个儿和自个儿较劲。等到重新躺倒,便又忍不住脑海里复盘。

学校里没有英语课程,居然一直坚持学习英语。《新概念英语》竟然自学至第三册。——遗憾的是,后来因为自考没有时间与精力学完了后一册。而自考,起初不知,等到二年级知道有这个东西可以实现自我提升的时候,踊跃报名。你说神奇么?在没有一本教材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死皮赖脸向同学借阅相关材料,连续三次参考,出乎意料过了七门课程。

不能说没有诱惑。也总有好友时不时会邀了去耍,譬如打牌、逛街、看电影看录像之类,但只要与学习相冲突,基本一概婉拒。也有心仪的女孩总在眼前晃悠,匪夷所思,竟然一直能守住,不为所动。也有女孩写来书信,坦露小心思,然后约了见面直接表白心迹。按理说,这该就是传说中的“可遇不可求”,电影里常有的情节“曾经有一段恋情摆在我的面前”,但遗憾的是,脑子一根筋,硬是婉言拒绝,说是年纪还小,一门心思只想读书钻在书里。

那时节,没有“躺平”一说。但确乎多数校友、同学都处在躺平状态。大家每天津津乐道的,基本就是吃喝玩乐。当然,因为条件有限,吃喝也仅限于温饱线上下徘徊。更多则是寻找乐子。各种乐子。课堂之上,课堂之外。校园之内,校园之外。年少轻狂,大家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躁动和不安。但好奇怪,那三年,我居然傻得可以,始终心如止水,平淡如昔。今天想想,17岁到20岁的年纪,正该是农村娃儿后知后觉的青春期吧。但是,好不奇怪,我却始终没有逆反,始终是一个父母眼里的孝顺儿子,一个老师眼里的乖巧学生。

当然,我还是一个同学们眼里的不正常孩子。老愚嘛,书念愚掉了,不可救药。真的愚掉了么?天晓得。管他,先学了再说。俗话怎么说来着?技不压身。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还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应该都不会有错。即便都错了,想想父母终日节衣缩食,真的牙齿缝里省了钱粮送咱来读书,怎么着,也得有个态度,混个心安。韩愈怎么说来着?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十七八岁的年纪,年少轻狂不假,但并非完全不懂人情事故。往少了说,做人起码得活着心安,这道理咱还是懂得的。

所以呢,说咱“老愚”,唤就唤吧。古人不是还有“大智若愚”一说么?前面多是杰出前辈,多是优秀的师兄师姐,环顾四望,也满是同学出类拔萃,光采照人,身处这种环境,咱说自个儿“大智”,当然万万不敢。但刚好借此鞭策和敲打自己,给自己一点压力,给自己一个方向,却是无妨。说好的“笨鸟先飞”,不是吗?

所以呢,唤我老愚的,不论男女、大小,终了我都受了。并且,一直受得开开心心,喜不自胜,欢天喜地。你若是不信,哪回遇见,试试?

当然,我还是没有骄傲。做人须低调,咱懂。

2022年4月21日


END

一等父亲,二等教师,三等写作者。无所谓追求,简单生活,简约工作,致力于做更好的自己,做尽可能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