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加食品交出史上最差成绩单,2021年净利润亏损超8000万

 调料家 2022-04-21

4月20日晚间,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加加食品”)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5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34%;营业利润-7905.2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5.17%;利润总额-7620.2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16.3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5.48%;而更能体现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为-9648.09万元,同比下跌159.25%。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昔日的“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2021年的这份成绩单不仅营业收入、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创下其自2012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并且也是其首次出现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为负值的情况。因此,2021年年报,堪称加加食品史上“最差成绩单”。

01

加加食品的最差“成绩单”

加加食品的主要业务和产品涉及酱油、植物油、食醋、鸡精、蚝油、料酒、味精等的生产及销售,“加加”酱油和“盘中餐”食用植物油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和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报告期内销售收入占公司收入总额的80%左右。

分产品看,2021年加加食品酱油类实现营收8.61亿元,同比下跌15.29%,占总营收的49.05%;使用植物油实现营收5.51亿元,同比下跌14.17%,占总营收的31.38%;食醋类和鸡精类分别实现营收7263.53万元和8283.43万元,分别同比下跌26.41%和23.77%;此外,加加食品其他品类实现营收1.26亿元,同比下跌15.29%,占总营收的7.16%;而得益于2021年味精价格的攀升,加加食品的味精类产品是唯一实现增长的品类,实现营收6223.74万元,同比微增4.93%,不过,由于味精类产品在加加食品的整体营收中占比仅为3.55%,味精单一品类的增长并未对其整体业绩变化起到太大助力。

与此同时,加加食品的酱油、味精、食醋、鸡精和食用植物油五大产品矩阵在2021年均出现了毛利率下滑的情况。其毛利率分别为27.18%、17.4%、30.76%、31.76%和4.37%,分别下跌7.76%、13.85%、3.23%、5.85和14.01%。

值得一提的是,酱油作为加加食品的主要营收来源,其毛利率也远低于同类型企业。比如海天味业,在2021年,海天味业的酱油毛利率虽然同比减少了4.47个百分点,但仍有42.91%。如此看来,加加食品的酱油毛利率仅为海天味业酱油毛利率的63.33%,差距过于显著。

而从区域上看,在加加食品划分的7个大区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区域占比最高的华中(占36.56%)、华东(占27.02%)和西南(占20.67%)分别实现营收6.42亿元、4.74亿元和3.63亿元,分别同比下跌12.35%、19.28%和7.55%,此外,占比相对较低的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北区域也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截至2021年末,加加食品的经销商数量从1394家增加值1525家,但从区域上看,上述7大区域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384家、391家、290家、45家、179家、129家和107家。

至此不难看出,目前的加加食品不仅区域属性明显,并且整体并不强势,而且部分区域经销商质量也并不高。比如在华北区虽然有179家经销商,但为整个集团仅贡献了7595.03万元的营收,仅占4.33%;而华南区虽然只有129家经销商,但却为集团贡献了1.22亿元的营收,占比6.94%。据此估算,2021年度,加加食品华北区域经销商的户均贡献收入仅为42.43万元,而华南区域经销商的户均贡献收入为94.37万元,超出前者的一倍还多。而整个加加食品最大的客户销售额度也仅为2460.89万元。

虽然加加食品报告期内在线上销售渠道(天猫、京东、苏宁、拼多多、快手小店、抖音抖店等,主打产品为特级减盐生抽、南沙蚝油、原酿造、带嘴鸡精等。)录得1250万元,同比增幅221.48%的超高速增长;但是这个增长的含金量并不大,该渠道的成本陡增359.12%,且毛利率也从去年的33.21%陡降至4.61%。显然,此种以价换量的方式并未给加加食品带来太多好处。

与此同时,加加食品的调味品食品及粮油食品2021年1-12月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比上年同期减少。公司对此解释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受新零售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冲击影响,公司占比较大的传统渠道销售收入减少,导致调味品、粮油食品整体营收下滑。粮油食品2021年1-12月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比上年同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植物油原油行情上涨,植物油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

02

加加食品的隐忧远不止于此

从目前已披露财报的调味品企业来看,加加食品算得上是表现最糟糕的企业。

即便如此,加加食品在2021年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还分别达到2.25亿元和1.47亿元,同比增长了14.86%和10.57%。

在销售费用中,加加食品表示,因加大了一线市场人员的投入导致职工薪酬增加了28.28%;因出差标准提高导致差旅费增加了45.13%;因年度经销商大会规模扩大导致会议费用增加了45.88%;因增加铺市车辆的投放导致折旧费暴增219.7%……显然,销售费用的最终就是为了拉动销售,但显然,加加食品在2021年的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结果。

坦率的说,2021年对于所有调味品企业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但大多数调味品上市企业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时候经营情况均得到了较大改善。比如,海天味业在第四季度营收达到70.1亿元,同比上升22.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9.63亿元,同比上升7.19%;天味食品在2021年第四季度单季实现营收6.28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1.04亿元,均为全年最高;涪陵榨菜第四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5.63亿元,同比上升18.7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上升45.75%;单季度扣非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上升32.41%……

反观加加食品,分季度看,其第一到第四季度的单季营收分别为5.1亿元、3.32亿元、3.54亿元和5.59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为4353.63万元、-2445.61万元、-1722.3万元和-8202.11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951.03万元、-2550.75万元、-2392.98万元和-8655.39万元。由此不难看出,虽然第四季度在营收层面得到了改善,但在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亏损大幅增加,从而导致公司全年业绩亏损。并且,加加食品2021年的全年亏损基本出现在第四季度。

而从品类层面看,加加食品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中,供应商二为广州晨矿商贸有限公司,2020年排名第十一位,因采购增加,2021年排名上升至第二位;供应商四为益海嘉里(岳阳)粮油工业有限公司,2020年排名第十四位,因采购增加,2021年排名上升至第四位;供应商五为湖南省金海粮油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排名第三十五位,因采购增加,2021年排名上升至第五位。

显然,食用植物油作为加加食品的第二大收入来源,透过其供应商情况来看,其在该领域并没有太高的护城河,更像是一个“二道贩子”,所以作为加加食品的供应商母公司的金龙鱼,即便是其以食用油为代表的厨房食品毛利率下滑的情况下,仍旧有8.3%,而加加食品食用植物油的毛利率仅为4.37%,仅为前者的一半多一点。并且,食用油本身就是巨头的天下,相比金龙鱼、中粮、鲁花等动则几百上千亿的规模,加加食品仅凭5.51亿元的营收,未来要想在该领域有所建树,近乎“痴人说梦”。

更让人遗憾的是,在加加食品力推的“1+1”品牌战略(“加加”专注于调味品,以酱油为核心,产品涵盖食醋、鸡精、蚝油、料酒、味精等;“盘中餐”专注于植物油,产品主要以纯正花生油、花生调和油、茶籽调和油等包装油为主。)和“12345”产品战略(以“减盐生抽”战略单品为主要发力点,同时,继续推进“原酿造”、“面条鲜”两大单品运作,加大味极鲜、金标生抽、草菇老抽等酱油品类的市场推广,加快食醋、蚝油、料酒、鸡精等行业集中度低、成长性大的产品的市场开拓,推进复合调味料、凉拌汁、酱料、汤料、高鲜鸡精五大类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布局;盘中餐以“花生油”、“花生调和油”、“茶油”为重点产品,向中高端食用油市场发展。)中,虽然看上去思路较为清晰,但从2021年的表现来看,落地情况并不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食用植物油板块,加加食品并没有要放弃的意思。而在酱油领域,在2021年,加加食品将会被更多竞争对手所超越,至此,“酱油第一股”的招牌也变得越来越黯淡,不知何时才能擦亮。

作者:矛石
设计:苟托
编辑:张京育
审核:矛石
声明:本文根据企业财报、公告及公开信息整理,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行业交流,不作投资建议。

· END ·

《中国川调产业发展蓝皮书》

每一位调味品人都不容错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