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金明院士:肿瘤免疫联合治疗不是“乱炖”

 长庆wcqjs 2022-04-21

文 | 《中国科学报》者 张思玮

“如果将免疫治疗比喻为行驶的汽车,油门和刹车必不可少。'油门’是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而'刹车’则是免疫治疗潜在的毒性较大且毒性难以预测的问题。”

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全国乳腺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表示,人体是极复杂的免疫网络,单靠免疫抑制剂PD-1或者PD-L1通路是远远不够的。

2000年,美国科学家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在《细胞》上发表论文,阐明了癌症的6大特征,即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对生长抑制信号不敏感、逃避凋亡、无限复制的潜力、持续的血管生成、组织浸润和转移,这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撑。

图片

11年之后,上述两位作者又合作撰写2.0版本,依然发表在《细胞》上。

该论文将肿瘤特征在原有6个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4个,分别是细胞能量代谢的失控、免疫逃逸、肿瘤促炎症作用、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突变。

并且,将原来6个特征的概念描述进行了些许调整。

对此,于金明认为,该研究成果阐述了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的关系,也为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今年,研究者在上述10个特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个特征,分别是表型可塑性、细胞衰老、非突变表观遗传重编程、多态微生物组。

于金明认为,这一理论为肿瘤治疗新靶点、新策略及克服耐药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肿瘤系统治疗产生了深刻影响。

于金明还特别提到皇家马斯登癌症中心(英国)教材扉页上的一句话——肿瘤治愈有两种手段:冰冷的手术刀和灼热的放射线。

但现在这两种肿瘤治疗的方式都已经遇到了天花板效应,即肿瘤的转移。

2016年的一篇研究文章谈到为什么肿瘤特别容易转移到某些部位时指出,这可能与转移前微生态环境有关。

文章建议用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精准清除外泌体与转移前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或外分泌蛋白,可有效预防肿瘤转移。

于金明指出,随着肿瘤治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诊疗已从病理分型和基因分型,迈入了病理分型、基因分型与免疫分型三者相结合的新时代。

“免疫治疗要联合用,早期就开始用,不要拖到晚期。免疫联合治疗不是'乱炖’,也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免疫联合治疗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于金明说。

图片

研究表明,PD-L1抑制剂发挥最佳疗效可能在肿瘤的早期。单纯放疗或单纯免疫治疗效果并不太好,即便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其治疗效果也主要取决于宿主免疫状况和肿瘤的负荷。

如果患者的免疫状况、功能是完整的,肿瘤的数目比较少、体积比较小,可以选择高剂量放射联合治疗;如果患者的肿瘤数目比较多、体积比较大,则应该选择低剂量放射。

高剂量放射是抗原释放,低剂量放射是改变肿瘤的微环境。

最后,于金明指出,未来的肿瘤治疗一定是基于分子分型下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根据每位肿瘤患者的具体靶点进行治疗,这个靶点可以从肿瘤里面找,也可以从肿瘤微环境里面找,然后研究个体化的药物、设计个体化的模型,进行个体化伦理和个体化临床试验。

这将是肿瘤治疗的一个目标或者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