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防治250问(五)

 天道酬勤更努力 2022-04-21

颈椎正常椎管横径的平均值是多少?

  颈椎椎管横径也就是椎弓根之间的距离。颈椎椎管的横径平均值,女性小于男性1mm。其较大于椎管矢状径,呈卵圆形,根据脊髓颈膨大的生理要求,因而颈

  2至颈6逐渐增大,以颈5~颈6最大,而颈7较颈6为小。

  颈椎正常的椎管矢状径的平均值是多少?

  颈椎椎管的矢状径的平均值,女性小于男性1mm。其中以颈1及颈2最大,约为25~30mm,颈3~颈7为最小值。而相邻的椎骨的椎管直径相差不超过2mm。

  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的肌电图有哪些不同的表现?

  因为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后神经根都长期受到压迫而发生变性,失去了对支配肌肉的抑制作用。这样,由于失去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因体内少量乙酰胆硷的刺激,而产生自发性收缩。因此,在一侧或两侧上肢肌肉中出现纤颤电位,或出现少量束颤电位。小用力收缩时,多相电位正常,不出现巨大电位,大用力收缩时,呈完全干扰相,运动单位电位的平均电位正常,振幅为1~2毫伏。颈椎病因为椎间盘的变性,引起骨质增生,神经根损伤,肌肉也失去神经的支配。在病变的后期,在主动自力收缩时,可以出现波数减少和波幅降低。而颈椎间盘突出症往往为单个椎间盘突出,改变为一侧上肢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范围呈明显的节段分布。

  有哪几种疾病的肌电图需要与颈椎病的肌电图进行鉴别?

  (1)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这是一种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病理是脊髓前角的细胞广泛变性,肌电图的主要特征为肌肉中运动单位的数目减少和多数运动单位振幅增高,出现巨大电位和同步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小的运动单位最先受累,正常功能的前角细胞的替代或再支配。因为坏死的前角细胞不能再生,活的神经轴索“发芽”向侧方的弧度肌纤维再生。在肌肉放松时,出现少量纤颤电位,而经常出现束颤电位。主动收缩小用力时,多相电位增多超过25%,出现巨大电位,大用力时,呈部分或单纯干扰相。运动单相位平均时间和平均电位增高,在5毫伏以上。因为病程的发展,波数进一步减少,波幅超过7毫伏以上,呈典型的单纯干扰相。

  (2)脊髓空洞症:因为空洞逐渐向周围扩大,先损害中央管周围组织,进一步压迫前角和侧索,引起前角细胞萎缩以及前根和周围时间轴索的变性,因而,在疾病的早期肌电图无特殊的表现,当压迫前角时会产生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表现,即波数逐渐减少,波幅逐渐增高,出现巨大的电位。小用力时多相动作电位增多。大用力时呈部分干扰相。

图片

  CT对颈椎病有哪些适应症?

  (1)颈椎椎管狭窄症:CT是诊断及定位椎管狭窄的较准确的方法,能测量椎管的各径线及面积,观察椎管形态,了解其骨和软组织的情况,显示椎管内受压迫的程度。

  (2)颈椎间盘突出症:CT能直接显示突出的髓核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程度。

  (3)排除肿瘤和炎症:如果X线片证实的病灶,CT更能明确病变的范围,椎体及附件的情况,病变是否侵犯了椎管及椎间孔,有无椎旁的肿块,病变是否为侵蚀性,病变是多血管还是无血管,组织有无钙化、坏死、囊性变等。对临床怀疑有脊椎病变而平片阴性或可疑者,CT能明确提示有无骨质的异常。

  (4)明确骨折和脱位:椎弓骨折及骨折片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在平片上容易漏诊,而CT能明显提示,可准确测量病变对椎管及椎间的侵犯程度。CT检查还可以准确显示寰椎的骨折。严重的脊椎外伤患者只需平卧于CT检查台上,用横段面扫描及多平面影象重建即可了解骨折和脱位的情况,避免过多地移动病人。

  (5)观察先天性的异常:CT能观察骨质和软组织的结构,进一步明确脊椎的先天性畸形情况。

  核磁共振(MRI)的检查对颈椎病有哪些适应症?

  (1)颈椎间盘突出:目前,MRI成像技术是对椎间盘病变进行检查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MRI成像对组织密度的分辨率高。无需作其他的创伤性检查,即能分辨正常纤维环与髓核。并显示椎间盘突出的方向与程度,了解椎间盘有无变性。在这方面其优于CT。

  (2)观察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MRI成像可以直接显示骨刺及后纵韧带钙化的脊髓压迫情况,且显示颈胸段移行部位的脊髓压迫更明显。

  (3)排除脊髓肿瘤及脊椎肿瘤:首先它能明确肿瘤的部位、范围及其与神经轴的关系。再者是能明显显示肿瘤的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而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对于脊椎肿瘤可以了解肿瘤的范围及对脊髓压迫的情况。

  (4)明确颈椎外伤和感染的病变程度:目前,MRI成像是唯一能够显示脊髓形态的影象学检查方法,它能清楚地显示脊髓损伤的部位、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等情况,还能显示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如脊髓萎缩、空洞形成、胶质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对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同样,MRI也是诊断椎体、椎间隙感染最有效、最特异的检查方法。

  (5)明确先天性畸形的疾病诊断:MRI检查对Arnold-Chiari畸形很有诊断意义。可在矢状面图象上显示小脑扁桃体的下降状态、范围,第四脑室的位置,脑干、颈髓、上颈椎管连接和枕骨大孔的关系,可以判断Chiaris畸形的类型及范围。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MRI成像无需进行侵袭性的检查,即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对脊椎椎管融合异常,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脊髓的状态,脂肪瘤的范围及脊椎与皮下组织、皮肤等周围组织的关系。

  (6)排除动静脉的畸形:MRI成像对髓内型动静脉畸形的诊断有相当的价值,比血管造影及CT效果更佳。

  颈椎病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有哪些?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疗法,亦即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需要根据临床类型、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病人身体状况以及疗效等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绝大部分病例应首选保守疗法,因其简单易行,易被病人接受,早期病例疗效也较满意。具体适应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早期或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该病经系统的保守治疗往往可明显缓解症状而解除病痛。颈椎牵引和颈部围领可考虑为首选治疗方法,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2)神经根型颈椎病。该病症的主要特征是颈肩痛伴手指麻木,时好时坏,经颈椎牵引、按摩和理疗等方法治疗,时常奏效。

  (3)早期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症状往往缓解。

  (4)颈椎病伴有精神疾患者,不能配合手术治疗,或术后疗效不能肯定者。

  (5)年老体弱,患有心脑血管或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颈椎病患者。

  (6)颈椎病术后恢复期的病例可选用药物、理疗及针灸等保守疗法。

  颈椎牵引有什么作用?

  颈椎牵引是在国内外广泛流行的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传统方法,对某些病例,如果运用得当,可获得一定的疗效。颈椎牵引通过牵引力与反牵引力(即病人自身的重力)的相互作用,可逐渐缓解痉挛的颈部肌肉,减轻疼痛。

   颈椎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致使椎间隙狭窄以及椎间孔变小。通过适当的牵引力,可使患部椎间隙被逐渐牵开。这样就降低了椎间盘内压,甚或使之形成负压,既可回复向周围膨胀的纤维环,又可吸纳微小突出的椎间盘。对于早期颈椎病出现的颈椎生理曲线变直,颈椎列线不正等情况,通过牵引可逐渐加以矫正。

  在狭窄的椎间隙被牵开的同时,两侧狭窄的椎间孔和小关节间隙亦被牵开,减轻或解除了神经根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并可有效地制动,减少因颈椎异常活动所造成的摩擦或刺激,便于肌肉、滑膜、神经根、脊髓等组织炎性水肿的消退与吸收。

  随着颈椎椎管纵径的拉长,椎动脉痉挛、曲折的现象可逐渐改善;脑脊液和脊髓的血液循环亦会变得通畅。这样,大脑与脊髓的缺血、缺氧现象就会得到纠正。

  常用的颈椎牵引方法有几种?

  颈椎牵引方法一般分为两种,即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通过枕颌布吊带套在病人的枕部和下颌部进行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随疗程逐渐加至10kg。牵引时间为每日2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根据情况可治疗1~3个疗程。

  坐位牵引时,患者坐于牵引架下椅子上,套上枕颌布吊带,牵引绳通过两个滑轮后,尾端接上牵引重量。

  卧位牵引时,患者仰卧于床上,抬高床头20cm,患者头下置一薄枕,套上枕颌布吊带,牵引绳通过床头牵引架上的滑轮,尾端接上牵引重量。因摩擦力缘故,卧位牵引重量需略大于坐位牵引时的重量。

  如何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知识广泛普及的今天,经医生指导,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进行颈椎牵引往往需要连续的2~3周时间,不能间断。医院的牵引设备有限,病人又相对较多,经常要排队等侯,若无其他特殊治疗,势必会影响工作,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

  适合于家庭使用的牵引装置并不复杂,可自制,亦可在医疗器械商店买到。现介绍两种方法:

  (1)将固定装置及滑轮固定于门框横楣等物体上。

  (2)将牵引绳穿过滑轮,一端连接牵引弓及牵引吊带,另一端连接牵引重物。

  (3)可随意选用沙袋、砖块、铁块等易得物品作为牵引重物,放置一口袋内悬吊即可。

   另一方法系用病人自身体重进行牵引,是传统方法的改进型,为市售成套产品。将牵引装置挂住,病人坐好后,将枕颌吊带套住头部,用手拉动牵引杆之绳索,齿轮即定向运动,且能自锁。即可在齿轮和头部之间的牵引绳上产生向上的牵引力,利用向上的拉力和病人自身的重力相对抗来达到颈椎牵引的目的。

  在家庭进行颈椎牵引应当注意什么?

  当采用齿轮自锁式牵引器进行牵引时,牵引力可随时调整,以颈部无疼痛不适,颌面、耳、颞部无明显压迫感为宜。牵引结束时,如牵拉复位杆之绳索,齿轮自锁即瞬时失效,牵引力忽然消失,会出现颈部不适感。比较舒适的方法是病人扶住坐椅站起,令牵引力逐渐减弱。

  枕颌吊带应柔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当采用传统装置牵引时,牵引架的固定要可靠,牵引绳要结实耐磨。牵引重物距地面30cm左右,病人站立时重物可落在地上。 牵引重量从4kg开始,逐渐加大至10kg左右。每日牵引时间为20~40分钟,10次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牵引至2~3个疗程。症状随治疗缓解时,即说明牵引已见效。当症状基本消失时,要再坚持牵引一段时间,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

  颈椎病患者使用颈部围领有何作用?

  在治疗颈椎病的过程中,经常要使用颈部围领,通常用硬纸板、塑料和石膏等材料制成。颈椎椎管、椎间孔和横突孔分别通过脊髓、脊神经和椎动脉。当发生颈部外伤,以及骨折脱位等情况下,为保持局部稳定,防止损伤继续加重,需要加以制动。

  一般说来,颈围有如下作用:固定颈椎于适当的体位,维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颈椎的异常活动,减少不稳定因素,支撑头部重量,减轻其对颈椎的压力。当颈椎关节面之间的异常活动产生创伤性炎症反应时,运用有效的外固定,可明显地促进水肿的吸收,减少关节面间的相互刺激和摩擦,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恢复。

  颈部围领适用于哪些病人?

  当颈椎病急性发作,原有疾病快速进行性发展,以及手法复位或手术后的病人,都可以考虑使用颈部围领。以下情况可使用颈围:

  (1)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2)神经根型颈椎病伴有颈肩部严重疼痛。

  (3)椎动脉型颈椎病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4)严重的颈部外伤的病人。

  (5)颈椎错位经手法治疗后尚存移位倾向者。

  (6)颈椎结核、肿瘤的病人。

  (7)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人。

  (8)颈椎病手术后,骨、关节、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组织都遭到不同的破坏,颈椎稳定性极差,需要制动。尤其植骨术后,颈椎间的异常活动,可造成植骨块的压缩和脱出,更依赖良好的外固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