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武元衡《春兴》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4-22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雨之后,天空放晴,绿色杨柳,青翠欲滴;就连残花,也已纷纷落尽,只见黄莺飞来飞去。

春风吹了一整夜,也吹起了我的乡梦;在乡梦中,我追逐着春风一直飞回洛城老家。

注释

春兴:春游的兴致。

流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

乡:一作“香”。又:一作“梦”。

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赏析

这是唐代状元宰相、诗人武元衡的一首暮春思乡诗。
唐元和二年(807),武元衡接替高崇文主政西川。元和八年(813),治蜀七年的武元衡还朝,仍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这首诗当为这一时期所作。
这一时期,他特别赏识大唐第一才女薛涛,曾作《赠道者》一诗赞她:“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薛涛也作《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并有和诗《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可见二人关系密切,甚至暧昧。
也许,正是由于受到薛涛才情、诗情与美貌的影响,才使得武元衡这一时期的诗歌尤为动人,尤为突出(《全唐诗》收录武元衡诗191首)。这首《春兴》诗,想必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一个“乡”字。原本这个“乡”字又作“香”字,但一字之差,意义迥然不同,意境也大为不同。
“乡梦”二字,不仅仅突出了主题,也将思乡之愁心与暮春之愁景融为一体,更为贴切。与此同时,整首诗的空间布局更为辽远,其思乡意境也更加深沉阔大。如果改作“香梦”,则会削弱主题,同时也与全诗思乡之愁贴合度不高。一字之易,对于全诗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不过这个“香梦”,可以作为好事者揣度他与薛涛在一起的“证据”。
在这首诗中,“春风”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而不在。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两句是说,细雨之后,天空放晴,绿色杨柳,青翠欲滴;就连残花,也已纷纷落尽,只见黄莺飞来飞去。这是写“春兴之景物”。“杨柳阴阴”“残花落尽”,从暮春角度写景,仿佛是走向伤春而悲观的;“细雨晴”“见流莺”,从初夏角度写景,却又是走向迎夏而乐观的。当你在春天每日观察一棵树,从花开一直到花落,你就会知道“残花落尽见流莺”之中,掩藏着多少时光流逝的慨叹,以及对于春天的无限喜爱。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两句是说,春风吹了一整夜,也吹起了我的乡梦;在乡梦中,我追逐着春风一直飞回洛城老家。这是写“春兴之归梦”。“春风”前后出现两次,由此可见“春风”的重要性。它既能吹起乡梦,还能吹去归梦,它无疑是这天地间最善解人意的使者。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说:“诗言春尽花飞,风吹乡梦,虽寻常意境,情韵自佳。三四句“乡梦”“东风”,循环互用,句法颇新。”对于《春兴》一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春兴》一诗可视作武元衡的代表作,属于“妙手偶得之”之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铁血宰相”武元衡对于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的人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些诗人都是唐代一流诗人,他们对于武元衡的诗歌创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