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伯虎画中的女性

 感与想 2022-05-25 发布于陕西

受到影视剧影响,我们一般觉得唐伯虎就是风流才子,潇洒倜傥;可是历史上唐伯虎真实的一生,其实遭受了命运诸多的打击和自身的不幸。

早年间,唐伯虎的亲人接连离世,接着受科考舞弊案的牵连,后又卷入宁王叛乱。生活上常常没有着落,感情上也不顺利,一身的才华和满身的报复无处施展。也难怪他会写出“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样的诗句。

大收藏家项元汴说:“唐子畏先生风流才子,而遭谄被摈,抑郁不得志,虽复佯狂玩世以自宽,而受不知己者之揶揄,亦已多矣,未免有情,谁能遣此?故翰墨吟咏间,时或及之。”

唐寅善人物,精山水,又喜为花鸟之作,他的工笔细描之作,功力不下于仇英;而他的大写意之作,又可与沈周分庭抗礼。

除了山水花鸟外,他还善画美女图,今之研究者常会联系到唐寅风流放荡的生活,认为他画美女与他好“美色”的品性有关,这多半是对唐寅的误解。

唐寅遭科场之祸后,的确有生活放荡之举,但仅仅从放荡风流角度来看唐寅,则离唐寅远甚。唐寅继承传统文学艺术中的香草美人传统,写美人不在尽色相之欲,而在美人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人生感受。

他笔下的美人故事,多有唐寅身世和情感世界的影子。他常以美人堪怜来表达自己的身世遭际,以美人独临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立不羁,以女子的柔肠来说心中的忧伤。

王蜀宫妓图

明  唐寅  故宫博物院   绢本 立轴 设色 124.7x63.6厘米
简介: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颔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

嫦娥奔月图

明  唐寅  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 立轴 设色 46.1x23.3厘米

简介:图绘嫦娥在月宫之景,桂花香郁,神娥神情落寞,暗喻唐伯虎摘得桂冠后(南京解元),横遭“科场舞弊案”贬后不得志之意。


美人春思图

明  唐寅 弗利尔美术馆 纸本 立轴 设色 111.7×41.7cm厘米


简介:

此幅清人仿唐伯虎画,伯虎或有此等体裁之美人画。而用笔全不类伯虎,而与黄山寿一派画家用笔敷色有些相似。

班姬团扇图

明  唐寅  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 立轴 设色 150.4x63.6厘米


简介:此幅绘班倢伃绡衣绮裳,执纨扇侍立玉阶,旁有棕榈数丛,微带秋意。



睡美人图

明  唐寅  绢本 手卷 水墨 20.3×61.6厘米

嫦娥执桂图

明  唐寅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纸本 立轴 设色 135.3X58.4厘米
简介:绘嫦娥裙带飘飘,神形温婉美丽,手持挂花,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风姿毕现,面容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


红叶题诗仕女图

明  唐寅 绢本 立轴 设色 104x47厘米

陶穀赠词图

明  唐寅  (传)


韩熙载夜宴图

明  唐寅  台北故宫博物院 绢本 轴 设色 146.4x72.6厘米

简介:图绘碧绿梧桐、青翠竹丛、红榴白莲,庭院点燃蜡炬。韩熙载戴著纱帽穿长袍,卷袖击花鼓伴奏。小吏拿拍板侍于侧,少女在前表演六么舞,众目皆注视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