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修或阅读家谱时,会用到或遇到许多与婚育相关的名词,了解这些名词的意义,有助于编修或理解家谱,从而避免用词不当,闹出笑话。 配:是男子结婚的专用词。指婚姻配偶,男女结为夫妻。 继配:指前任妻子病故后,续娶的妻子,也叫继室。 改配:指与前任妻子离异后,再娶的妻子。 娶:取妇也,也叫娶妻,是男子迎接女子过门成亲。大多数家谱中男子结婚“配”和“娶”并用,但意思是有区别的。配、继配都指女子是初婚;娶、继娶都指女子为再婚,所以不能把家谱中“配”改为“娶”。少数族谱只写娶,不写配,这种情况另当别论。 聘:族谱中指男子定亲,即男女双方夫妻关系已经确定,但未完婚。旧谱中的“聘”,即当时只是定亲,也就是说先定亲,后结婚,一旦定亲,女方即为夫家人,故有“聘某氏,未婚卒,葬某地”的表述。现在修谱,一般不写聘,而以正式结婚为准。 妾:古时男子在正室以外纳的女子,也有上流社会的正妻女对自己的谦称。新中国成立后,严格禁止纳妾,并在法律上将纳妾视作重婚。 侧室:旧时指偏房。古人明媒正娶的妻子叫正室,住在家中主人房中,也叫正房,所以妻子也叫正室,纳了妾只能住在侧房,所以小妾也叫侧室。 嫡、庶:“嫡”与“庶”相对,“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指妾,又称副室、偏房。 原配:大房。第一任妻子,指夫妻双方都是第一次结婚。 良配:二房。第二任妻子。现在形容男女双方很相配。良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好,配在这里的意思是指阴阳相匹、两性结合。 淑配:三房。第三任妻子。 德配:四房。第三任妻子。 适:即女子出嫁。族谱中“适”为女子结婚的专用词,与男子结婚的“配”相对应。 字:即许配,族谱中“字”为女子定亲,与男子定亲的“聘”相对应。 未字:女子尚未定亲。 待字:即尚待许配。现在修谱,一般不写“未字”、“待字”,而直接写“适某某”。旧谱中的“未字”也应据实改为“适何地何人”或“适不详”,不然人们会认为是永不出门的闺女。 守节: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在丈夫死后,立志不嫁,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 改志:离婚。 冥婚:男子故后结成的阴亲。一种情况是未婚卒,另一种情况是婚后死亡,妻子改嫁又招阴亲两种情况,在谱传的表述中有区别。 赘:指本家男子落户女方,族谱中表述有二:“出赘某地某姓,后裔改姓某”,另一种只是改变居住地,后裔未改姓,族谱继续延续。 入赘:指招女婿进来。只是女儿婚后住娘家。 赘婿:亦称招赘。旧时修谱,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挂线,故表述为“赘婿某某,本姓某”。现时修谱,招女婿多数以本姓女子挂线,故应用“招赘”,也可用“赘婿”、“赘”或“招”。 孀赘:俗称“坐山招夫”,即丈夫去世后,妻子再招一个丈夫进来。 出嗣:本族中多子方,指定其中一子或几子给无子方做儿子。 嗣子:本族中无子方,由多子方指定的男子当儿子,亦称“入嗣”。 兼祧:亦称“兼嗣”。兄弟数人,没有儿子的兄弟,便让另一兄弟的独子继嗣其他兄弟,叫做兼祧。可以兼祧多人,兼祧人不脱离原来的家庭关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表述为“某某之子,兼祧某某、某某”。 顶门:为兼祧子娶妻,以传后代。 出继:本姓男子给外姓当儿子(现在大都与出嗣同) 继子:俗称螟蛉子,外姓男子被本姓领养(现在大都与嗣子同)。 无传:婚后有女无子者,有的也称“无子”。 无嗣:婚后无子女者。 乏嗣:缺乏承继人。一般指已婚无后代(儿子)即去世。 无出:在旧谱中元配标注“无出”,没写卒年者多为被休;继配标为“无出”,多为无育。 雷、桃:名字里带此二字者,多为婚后未到七个月出生。如“五月桃”、“六月雷”,分别指婚后五个月、六个月出生。 挂喜丁:修谱期间已孕,未出生者。与“雷”、“桃”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