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教新课标正式颁布,这五大亮点必须知道!

 课程教学研究 2022-04-22

图片

本文共5190字,仔细阅读需14分钟

2022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自2019年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正式启动,历时三年有余,多方专家倾力而为,经过多轮调查、研究、比较、审核、修订,兼具思想性科学性的新课标终于面世。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蓝图。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方向正确、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思想性、学理性、现实性较强,符合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基本特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主要凸显出以下五大亮点:

图片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终身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新课标强调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例如语文学科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图片

数学学科旨在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基于这三大核心素养又进一步明确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

例如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等;而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英语课程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图片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课标在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上,跳出学科知识罗列的窠臼,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涉及同一内容主题的不同学科间,根据各自的性质和育人价值,做好整体规划与分工协调。

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同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本学科总课时的10%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例如科学学科主要明确了13个核心概念,基于此基础上理解4个跨学科概念,明确每个核心概念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对科学学科所有内容基于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整合。

图片

▲科学课程内容结构

在课程内容的呈现上,每个学科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学习内容。根据学段目标、学生特点,以及学科核心概念的本质特征,提出每个学段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策略建议学习活动建议

内容要求、学业要求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螺旋上升,强调进阶设计;教学策略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和进行教学设计;学习活动建议主要用于帮助教师明确必要的学习活动经历与过程,以及基本学习方式。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观察、测量、观测、实验探究、模拟实验、制作、体验、调查、种植养殖、读图识图、项目研究、科普剧等。

图片

▲科学学科核心概念及学习内容

英语课程内容结构优化围绕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大要素,这六大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英语学科新课标旨在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图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地理学科基于四大核心素养,从空间尺度的视角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

地理课程以认识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关系、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

图片

▲地理课程内容结构

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聚焦真实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体现鲜活的实践特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包括制订学习目标、选取学习主题和内容、选择学习形式、选定学习场所、开展学习评价等环节,强调课程设计要突出整体效果,并给出参考案例。

图片

▲跨学科案例:《探访“地球之肾”——湿地》

历史学科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课程内容中的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六大板块是历史学习的基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板块是学习的提升和拓展。并给出了中华英雄谱;小钱币大历史;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看电影学历史等十大跨学科主题及设计思路说明。

图片

▲历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各个主题涉及的内容,都来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个板块,从特定的问题意识出发,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既在时段上纵通又在领域上横通的通史意识;同时借助不同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情境素材和教学策略应聚焦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秉持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探究性、可操作性六大原则,并给出相关参考案例

图片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知识图谱示例

加强学段衔接,体现学习进阶

一是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强调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本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

因此,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方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值。

教学中应注意,10以内数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验1-9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9再加1就是十,体会十的表达与1-9的不同是在新的位置上写1,这个位置叫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个十用数字符号 10表达。同理认识百以内数、万以内数。通过数量多少的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图片

二是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经验等,在每个学段核心素养都有其特征。例如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为:

图片

基于此的学段目标为:

图片

图片

图片

再例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分为三个学段,各学段目标设有相应的级别,即一级建议为3-4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二级建议为5-6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三级建议为7-9年级学段应达到的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下图为语言能力方面的学段目标:

图片

图片

三是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对于第四学段的课程内容表述为:7-9年级是初中年级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依据上述特点,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

通过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国情教育等方面的关联,从真实的社会情境角度进行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个人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和人类文明的关系,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片

增强指导性,强化教、学、考一致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例如在义务教育数程标准中对于小学第一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分别为:


【学业要求】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能直观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能根据描述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分类。
会用简单的图形拼图,能在组合图形中说出各组成部分图形的名称;能说出立体图形中某一个面对应的平面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

【教学提示】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
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这两类图形的关联,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测量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创设测量课桌长度等生活情境,借助拃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不同的方式测量,经历测量的过程,比较测量的结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如重新测量课桌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关注学生持续发展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例如语文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图片

数学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依据义务教育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各学段课程目标及学业要求,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

(1)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

(3)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及其学段目标为基础,结合英语课程的内容和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从学习结果的角度描述三个学段学业成就的典型表现。

图片

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义务教育课程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新版课程方案和标准体现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风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校和教师需加强自身学习,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方向和亮点,以课标要求改进课程教学,实现高质量的育人目标。

来源 | 本文内容整理自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