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温良恭俭让上善若水。

 情缘半岛 2022-04-22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语言简洁(当时文字刻于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义,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北宋丞相赵普曾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到了现代,《论语》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是孔老先生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深思。更是中国悠远绵长历史传承下的灿烂的瑰宝,是我们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章:“克(好胜)、伐(自夸)、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该章译成現代汉语,其意思是,“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四种情况不做的话,可以算是仁吗?”

孔子说:“可以算难能可贵了,至于算不算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仁义礼智信厚德载物,温良恭俭让上善若水。

本章原宪所言的“克、伐、怨、欲”,指的是一个人具体的言行和情感。一个人如果能够克制好胜、自夸、怨恨和贪欲等情感,即原宪所说的这种人算是达到了难能可贵。但在夫子眼中,这些具体的品行显然达不到“仁”之标准。

“不行焉”,是指遏制使不行于外;“可以为难矣”,表面上指难能可贵,实指四者贼心,遏抑不发,非能根绝,是犹贼藏在家,虽不发作,家终不安,故夫子谓之难。

其心仁,则温和慈良;其心不仁,乃克伐怨欲。此处夫子其实强调了一个人修养和行为,应真正追求表里如一。唯有仁德其里,方能和乐于外。

夫子之道,是圣人之道,是利众之道。克服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属于对自身情感的控制,是内在行为,而非对外在世界的促进。真正的仁者,须能无私忘我,兼善天下,而仅仅做到不争强好胜、自我夸耀、没有怨恨,克制私欲,是远远不够的。

仁和如兰润天下。本章夫子对一个人的修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即须在克制化解个人消极情感的基础上,主动追求“仁”的境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